据媒体报道,真得应该给毕业于美国赛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的唐庭斌--一个理想主义者鼓鼓掌。怀着一腔热情从美国回国,在月薪1300元,现实生活的残酷让人迷惘,大家都浮躁,老师也浮躁,学生也浮躁,整个社会都浮躁的当下,唐庭斌仍然冷静执著于汽车工艺设计专业,期待着真正改变中国汽车设计的现状。“如果将来有我自己设计的汽车在马路上跑起来,或者我的学生的汽车在马路上跑起来,觉得我会有价值感。”与现在流行现实主义的情境,仍然胸怀理想主义,这实在值得我们尊崇,值得我们善待。
我知道,中国的工薪较低,但一个执教于著名高等学府的“海归”教师基本薪水只有1300块钱,加上课酬,也不过总共在2500元徘徊,没有住房分配,合同上的住房补贴仅为70元,我还是感到了吃惊。不说别得,目前国企老总的年薪早已突破百万大关。那个在新加坡拘捕的中航油前传奇总裁陈久霖曾创造了年薪2500万的国内基尼斯纪录。在脑体劳动分配倒挂大为改观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和创新都可以变现的环境中,唐庭斌的困惑是真实的,也是残酷的。可高校的薪酬制度仍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大家都凭学历、资历、技术职称、工作年限定级别,长工资,依然是分配的大锅饭,谁也比谁好不到哪里去。美院的老师都是这个工资,不会因为“海归”而有所特殊。这就是现实。
唐庭斌对此心知肚明,可还是做了“海归”。不单是美院的氛围也不错,更是因为做设计的都是理想主义者,胸怀着一个梦想。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完全可以不顾念物质待遇的低廉,可以不讲求生活享受的高下,自然就可以牺牲个人的丰厚利益,放弃既得的优越待遇。因为,用唐庭斌的话说,“人活着有时候就是为了一种价值感。”这种价值感就体现在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中,体现在个人的创造创新性劳动中,体现在为了祖国的强大和富庶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中。这种价值不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不是可以用物质待遇来计算的,甚至付出的愈多,个人所得却有限。但仍然以创造创新为务,仍然以振兴中国的汽车工业为责,仍然以追求理想主义为乐,仍然以奉献付出为荣。这样的理想主义者弥中珍贵,这样的价值观可歌可泣。
何况现代的高校早已不是一片净土,为了攫取利益,抄袭、剽窃学术成果者有之;以金钱划线,为人民币服务,出卖学术良知有之;争夺项目,吞食项目资金,率先成为富翁教授者有之;到处兼职走穴,无心传道、授来、解惑,以图快快发财者有之。“海归”唐庭斌作为一个主动站出来的范本,不仅考量着国内高校教育的经济环境、价值取向以及未来方向,而且拷问着知识分子、学术权威们的学术良知、职业操守和法定责任。在这样一个理想主义者面前,我们可以照见自己的卑微龌龌、斤斤计较、利益至上、享乐主义、目光短浅、自私自利甚至世俗低俗。我们应该为之羞愧、汗颜、自责和自省。
因为,世俗的社会,需要精神的烛照;现实主义的中国,需要理想主义的引领;中国的经济振兴,更需要创造的激情和创新的活力。正因为这样,我们理应给理想主义者以充分的尊重,以基本的善待,给唐庭斌们一片蔚蓝色的天空和丰腴的土地。这种给予,既包括理性的包容,精神的激励,组织的褒奖,更涵盖了物质的支持和回报。作为一个人,一个食五谷杂粮的平凡人,除了理想主义的旗帜高扬,除了精神的能动力量,除了价值观的支撑,他必须保持起码的生活需要,保存着创新的激情。为此,我们必须改变重视机器而忽视人轻视人,轻视人的创新劳动的偏向,必须改变现行的分配体制和奖励机制,必须实现按知识、能力、创新、创造、技术、资本等新元素的分配形式,必须解决现实的困顿或是理想的甜蜜这一对唐庭斌猛烈碰撞的难题。因为,“倒贴钱教课的日子如果一直就这么撑下去,我也不知还能撑多久。”假如有一天,因为生活的困顿,唐庭斌们熄灭了理想主义的火焰,就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