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泽全
非洲大陆,河流纵横,湖泊众多,降水丰富,但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在全球无安全饮用水人口比例最高的25个国家中,有19个在非洲。特别是地处撒哈拉沙漠区域国家,绝大部分地区属于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年均降水量徘徊在100至400毫米之间,居民饮用和生产用水严重短缺。
撒哈拉沙漠面积945万平方公里,覆盖埃及、利比亚、苏丹等10多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然而,同世界其他地区的沙漠相比较,撒哈拉沙漠的独特之处在于,许多国家的沙漠腹地布有面积或大或小的绿洲,为数不少的池、井、泉镶嵌其中,那里林木葱郁,建有房屋,种有庄稼,人们在绿洲上过着相对稳定的生活。原来,几十万年以前,撒哈拉沙漠地区曾经是气候温和、河流密布、草原辽阔的地方,后来由于地质、气候变化而出现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土地龟裂、植被干枯等现象,广袤草原逐渐演变成茫茫沙漠。勘探发现,撒哈拉沙漠下面不仅蕴藏着石油,还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这对沙漠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意外的惊喜,为了扩大生存空间,他们向沙漠要水,业已开始或者计划兴建“南水北调”、“西水东调”工程。利比亚近年来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水利界的广泛重视。
利比亚是一个典型的沙漠国家,尽管拥有1900多公里的海岸线,但沙漠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5%以上,全国550万人口绝大多数聚居在北部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带,首都的黎波里就拥有全国28%的人口。现在,沿海地区的地下水已经消耗殆尽,加之海水渗透,水质咸涩难饮,海水淡化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水荒威胁,利比亚人想到了国家南部沙漠腹地的地下水资源。
在国际水利专家帮助下,勘测发现,当初丰富的地表水渗过砂岩层,在数千米的地球深处形成巨大的含水层。这个被命名为“努比亚”的含水层默默地流淌在利比亚的地下,向东延伸至埃及、苏丹,南部渗透到乍得,西北一直到突尼斯,面积约40万平方公里,水层厚达数百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含水层之一,而且水质纯净,可谓名副其实的矿泉水。1984年8月,利比亚开始在沙漠腹地兴建一条地下人工河,向北方引水,工程总投资300亿美元,工期30年,计划从南方的库夫拉、塔济尔布、塞卜哈等绿洲每天抽取650万立方米地下水,通过全长5000公里、直径4米的地下水泥管道以及沿途多级泵站,输送到北方艾季达比亚等水库,以满足北方沿海工业、居民用水以及40万公顷的农田灌溉。韩国一家大型建筑公司经过角逐中标承建,工程施工人员超过1.2万人,管理和技术人员大多来自亚洲其他国家。
目前一、二、三期工程已经竣工,第四期工程业已启动,80%以上的输水管道已经修通,具备每天向北方输送400万立方米水的能力,除满足城市用水外,25万公顷农田得以灌溉,一批大型农场相继建立,全国粮食自给率达到40%,并有大量蔬菜、水果供应市场。再过10年,整个工程按计划完成后,将成为利比亚历史上最重要、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也将成为体现非洲人聪明才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0日 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