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来了不速之客
参观了酒店遗迹、黑暗的电影院、废弃的大转轮,游客们的车停了下来。车门打开,6个年轻的芬兰人下了车,在导游的带领下穿过一片温带丛林。越过丢弃在地上的防毒面具,游客们来到一个仿佛有幽灵出没的幼儿园门口,掏出相机四处拍照。这里很多地方没有改变,还和19年前孩子和老师们离开时一样:鞋子扔在教室的地板上;洋娃娃和积木摆在橱柜里;苏联时代的标语还挂在墙上,激励孩子们努力学习。也有很多地方恍如隔世:窗户已经朽坏,玻璃已破碎,床架锈迹斑斑,油漆层层脱落。这是最奇怪的一条旅游线路:切尔诺贝利专属区———最可怕的核泄漏事故现场。
恐怖回忆成旅游卖点
切尔诺贝利4号核反应堆于1986年4月26日爆炸。从此,这个辐射达方圆30公里的地区基本上被关闭了。近20年过去了,一提到切尔诺贝利,人们想到的是恐怖,勾起的是对污染、逃亡和恶心的回忆。而现在,切尔诺贝利居然成了旅游地。一位游客在游览后说:“太奇妙了,好像做梦一样,这里太寂静了。”
旅游线路比较简单。游客们乘车经过草地、沼泽和森林。这一带植被茂盛,其间也有一些屋顶破烂的房子和行将倒塌的谷仓。再前行,游客们看到成堆的救火车、装甲车、卡车和直升机,这些都是当年用来扑灭爆炸引发的大火的。两名游客越过铁丝网,在废墟中走来走去,不停地拍照。他们准备为这次旅行建一个网站。其他游客在边上看这些东西,都惊呆了。22岁的威蒂南说:“我找不出合适的词来形容我的感受。”
游客们乘坐的车继续向切尔诺贝利开去,导游简要介绍事件发生的情况。第二站是核电站和“石棺”。当年核电站泄漏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为了防止反应堆中的放射性元素再次发生泄漏,在反应堆外筑起了一堵混凝土叠墙,这道墙被人们称为“石棺”。它里面封存了大约200吨的铀和近1吨的钚。翻译用手中的辐射测量仪测了一下,现在这里的辐射对人没什么伤害。最后,游客们要去普里皮亚季城———已经作古的城市。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宣告普里皮亚季是世界上最年轻的城市,事实证明它也是最短命的。普里皮亚季如今如死水般安静,偶尔微风掠过树林,发出沙沙的响声。建筑物的寂静更显沉闷,水滴重重地滴进水坑,声音很响。这座城建在沼泽地上,四处弥漫着一股泥灰的味道。这里的污染程度不均。
危险越大兴趣越浓
切尔诺贝利曾经是核污染的代名词。现在,这里大多数地区比1986年时“清洁”多了。当地部门称,在导游带领下游览不会有危险,但如果长期被辐射,也会有危险。游客必须遵守规定。比如,不要走散;尽量走在混凝土和沥青路面上,不要碰任何东西。但这点很难做到。参观过程中,游客要爬歪斜的楼梯,还必须从废墟中穿行,有时候不用手是不可能的。
尽管有各种不便,还有潜在的危险,切尔诺贝利仍有很大吸引力,来这里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人们对被禁的东西总是很感兴趣。现在,团体一日游的费用是每人200到400美元,包括交通费和餐费。
《环球时报》 (2005年06月17日 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