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新快报讯据最近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近年来,安徽省有18位县(区)委书记(或离任不久而犯罪事实集中在任内的)因卖官受贿等原因被查处。县委书记的岗位,似乎已成了腐败“第一重灾区”。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近几年来,这样的现象不只存在于安徽省,其他地方也有存在。
五种心态让人们不得不沉默
报道指出,一边是贪官们大肆卖官敛财、劣迹斑斑,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虽早有觉察却保持沉默;一边是贪官们一手遮天、飞扬跋扈,一边是绝大多数干部丧失批评之声。
经大量座谈,他们认为“五类心态”蔓延,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是一边痛恨腐败、一边同流合污。“他卖官敛财、我送钱升官”,双方的心愿都达成了,参与了,不得不沉默。
二是自觉“人微言轻,改变不了现状”,索性就“不闻不问”。
三是“县委书记权力过大,我批评他无异于以卵击石、怕遭报复”。
四是眼下官场的“大风气”坏了,大家都“睁着眼装糊涂”、我何必做这个“出头鸟”?
五是曾经“暗示过”,但不起作用,更有人看到连公检法等部门的干部也参加到“买官队伍”中,索性就沉默了。反正反腐的责任又不是担在我的肩上,管反贪局的检察院不照样给县委书记送钱买官吗?———原亳州市检察院起诉科长就是花1万元从李兴民手中“买了”一顶副检察长的官帽。这让一些想“捅破窗户纸”的干部心有余悸,不得不沉默下来。
专家吁县委书记分权防腐
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指出,许多干部认为,按现行体制,县(区)委书记的“集权程度”相当高,政府的绝大多数实质性权力,比如行政审批、市场监管、资金拨付、人事安排等权力,均由他们具体行使。“集权度”较高,容易滋生腐败,已是不争的事实。
安徽省纪委有关人士将其概括为“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
专家提出,对于县区主要官员,可能需要更加有效的制约机制,从而使县区党委的权力,不被集中到一人身上。同时,在党委、政府、人大之间,如何更为合理地分配权力?尤其是,如何按照宪法的要求,使县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真正地成为一级国家权力机关,已成为构造新式“县政”的重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