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份以来,湖南、贵州、黑龙江等一些地区相继出现灾害性强降雨过程,频繁发生的山洪灾害给当地百姓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给当前的防汛工作敲响了警钟:在紧盯大江大河安全度汛的同时,加强汛期山洪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防治刻不容缓。
山洪频发敲响防汛警钟
山洪灾害主要是指由于降雨在山地丘陵地区引发的洪水及由山洪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统计资料表明,全国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中有1500多个在山地丘陵地区,约7400万人不同程度地受到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的威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即便在偏旱年景,全国局部性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每年都不可避免。我国西北地区的偏远山区,常年干旱少雨,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遇大降雨,山洪灾害不可避免。而在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暴雨造成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每年都有发生,轻则影响村镇交通通讯设施,重则一城一镇不保。
从已经发生灾情的地方看,伤亡人员大部分生活在地势低洼、河边修建的房屋中,这说明一些地方的干部群众对汛情的严峻性认识不足。有的地方缺乏起码的预警预报,使抢险救灾面临很大的被动,这也说明一些地方对突发灾害存在严重麻痹思想,预案准备严重不足。
今年汛情不容乐观
今年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变,降雨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局部地区已经发生严重洪涝。部分河流出现历史同期最高水位与一些河流发生历史同期最小流量并存,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与一些地方和群众自防自救能力较弱并存,防汛任务十分艰巨。
进入6月,我国强降雨带在华南和江南一带摆动。据最新资料分析,从6月19日开始,主要雨带将北抬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些地区将进入多雨时段。预计6月19日至22日,江南、汉水流域以及江淮将出现强降雨,其中江南部分地区将持续强降雨。上述地区以及云南东部和南部、贵州、广西等地将有大雨或暴雨并有短时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江南以及江淮南部的局部地区将有大暴雨。总降雨量达40至90毫米,部分地区的降雨量达120至180毫米,江南局部地区的降雨量将超过200毫米。
6月20日至26日,长江中下游地区自西向东又将再次出现强降雨。汉水流域、江淮、江南西部和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将有明显的降雨天气过程,降雨量一般达30至70毫米,其中长江中下游的局部地区达80至150毫米。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指出,今年汛期,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降雨偏多,部分地区可能发生洪涝灾害。黄河流域多雨带可能将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上游的内蒙古和黄土高原北部地区,这条多雨带基本涵盖了黄河三大洪水来源区之一的河口至龙门区间,防汛形势严峻。海河流域40年没有发生全流域洪水,久旱之后,必有大涝,目前海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的几率非常高,防汛形势不容乐观。此外,珠江流域、松辽流域的防汛标准普遍偏低,且多年未来大汛,一旦来汛,旱涝急转多见。
防汛工作切莫掉以轻心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专家提醒,各地要抓紧大汛来临之前的有限时间,早作安排争取主动。尤其是,各地要高度重视做好山洪灾害的预警预报、紧急撤离、妥善安置等应急预案工作,以防范山洪、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由于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防御难度大,在雨季来临前,气象、水利等部门应加强与国土资源部门的协作,做好雨情、水情的预测工作。特别是要提高基层气象、水利部门的预测预报能力,及时作出强降雨和洪水预报,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和地质灾害防治的主管部门及有关单位。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预报部门要以最快速度通知各有关方面和群众,有险情征兆时提前组织群众转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轻山洪灾害损失。(记者:姚润丰编辑:孙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