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的任期,做一个“看守政府”,这不符合曾荫权的性格,何况他要为2007年特首选举铺路,不能没有突出表现
■本刊特约撰稿/江迅(发自香港)
曾荫权成功取得796名选举委员的714名成员支持,6月16日以绝对优势击败另两名参选对手,自动当选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出任命,曾荫权的任期至2007年6月30日,完成第二届特首董建华余下的两年任期。
“我也是孤独的推销员”
历史惊人的相似。3年前,董建华在选举提名时,也同样取得714票。
不过,董建华就任行政长官时,理直气壮向公众宣布,他不要“搞政治”,曾荫权则在选举报名表“职业”一栏,堂而皇之填上“政治家”(politician)一词,这引发了香港社会一个话题。
“政治家”是对他人的尊称,很少自称。香港立法会议员、资深大律师余若薇说,称“政客”似乎带贬意,“政治人物”又似乎不是全职参政,还是自称“从政人士”贴切。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行政会议非官方成员曾钰成则认为:“在中国人的社会里,长期以来都不把从事政治工作看作一种正当职业。传统的所谓‘从政’,就是当官,尽管官场里充满政治争斗,中国人却不承认当官就是‘搞政治’。曾荫权现在要给从政为业讨回尊严和体面,这是应该支持的。”
前不久,香港人人追看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剧中主角大长今好学习,有毅力,肯捱肯做,正是当年香港腾飞的精神。今年61岁的曾荫权,在香港土生土长。童年家庭拮据,父亲服务警队30年,一家8口住在警察宿舍,6个孩子中,他是长子。未出任政府公职前的第一份工作,是今天以生产“伟哥”闻名的辉瑞药厂推销员。他的学历只是中学程度,加入政府当行政官,是极少的没有大学学位的政务主任。后由政府保送美国哈佛大学进修,以9A成绩获硕士学位;而后又获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在港英政府时期,他先后出任行政、财政、贸易等要职,出任财政司长,是华人首次出任这一要职管“财库”。香港人说,韩国大长今的香港真人版,就是“大长曾”。
“政治家”曾荫权心目中世界级政治家,是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美国前总统里根、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
6月17日,曾荫权接受采访时,如此评论他的两位“前上司”。
曾说,末代港督彭定康是“一个非常精明的政治家,世故老练、温文尔雅”,“我学习他与对手辩论的技巧,学习如何面对群众,如何面对愤怒的有诉求的民众。我还学他如何向传媒清楚解释政策”。
曾说,“董建华比我保守,比我小心谨慎”,“他待人极度宽厚、与人为善。我则比较心急。我欣赏他的耐性和宽宏。他是个过于容易宽恕的人。别人很难激怒他,相反,我则很容易被激怒”。
香港政治有它的特殊性。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金耀基,是香港行政学和社会学的权威。他认为,香港政治的特色之一,是以行政来吸纳政治。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时政评论家邱立本也认为,香港的很多重要问题,都是行政问题。因为外交、军事问题,回归前由英国伦敦主管,回归后由北京中央政府主管,因此,行政问题才是香港特区政府面临的最大政治问题。公务员的表现,在香港的发展中就显得十分关键,能驾驭行政系统的人,就是香港十分重要的政治人物。
曾荫权是政务官出身,在香港政坛度过38年公务员生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研究生何静莹说,曾荫权对香港公务员体制相当熟悉,在公共管理领域里的“管理技术”,备受香港市民认同。曾荫权无疑是领导公务员系统而主导香港的出色人选。
香港缺乏政治人才。曾荫权在竞选政纲中有承诺,要培养高素质的参政人才,让有志从政的外界人士,加入政府,实现理想,让有志从政的公务员,可以脱离公仆行列,投身政治。希望写得出的承诺,能讲得出,做得到。
“要一扫弱势政府的形象”
性格决定命运。
曾荫权在竞选期一再称,“要一扫弱势政府的形象”。在香港人眼中,曾荫权是个“铁腕”人物,行事雷厉风行,作风果断硬朗。多年来,各种民调显示,在政府高官中,曾荫权的市民满意度始终最高。
在这次选战中,曾荫权确以雷霆万钧之势,摆出了王者之局。他多次公开论政和回应传媒质询,表现了稳扎稳打,最初虽还有点拘谨,但越表现越自如。或许是因开局顺利,他身上的个性也越来越强,以至暴露了他的过于强悍和偏执的弱点。
尚未上台,曾荫权已显露咄咄逼人的好战姿态。曾荫权强调“强政励治”,“不容各自为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策一旦作了决定,“只能做而不能拖”,“问责局长和公务员团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允许各自为政,不能有山头隔膜,要做到如臂指相使,唇齿相依,协同运作,心力并张”。
香港回归后,特区政府往往被批评为弱势执政,社会上争吵谩骂声不绝。香港缺少的正是强势政府的领头羊。
大刀阔斧难免会有误伤。
在这次竞选期间,他会见香港传媒高层时显得斗志激昂而信心十足:“如果可以第一回合就把对手击倒,何必要到第九个回合。我要做到没有人可以打倒我。”有人认为他趾高气扬,指责他不但轻蔑对手,且敌我意识强烈。他公开宣告:“今次选举,使我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人们纷纷质疑,难道不支持的就是敌人?
曾荫权的形象,一再被自己不经意间的言论所损。可见,他还是欠缺了一点政治家的智能。由一个从事了几十年的“执行官”,成功过渡为“政治家”,看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参与游行的大部分人是出于对经济低迷的不满”
竞选时,曾荫权有不少名言颇堪回味:
“无论你的年龄大小,都有权利拥有梦想,梦想有一个更美好的香港。”
“我们要肥上肥下。一定要令每一个人可以一路得益,改善贫富悬殊问题。”
“我们有财政储备,储备就是这样用,有不时之需时,一定不能令经济断气,若不注入新资源新水,他会渴死的。”
董建华当年上任特首,即遇到金融风暴。曾荫权上任特首所面临的“天时”,与董建华迥然不同,他是幸运的。
今天的香港,正处于经济上升期。6月16日即曾荫权自动当选特首的当天,香港政府公布最新一季度失业率为5.7%,是43个月来最低。香港经济今年第一季度增长6%,预料全年增长4.5%至5.5%,通货膨胀率则为1.5%。香港经济正处于低通胀、高增长的有利环境。税收增加,财赤纾缓,楼市持续复苏,内地人来香港“自由行”带动下,香港旅游业和零售业兴旺,令香港整体经济稳健保持增长态势。
摆在曾荫权面前的两大任务,一是继续推动经济发展,二是完成2007~2008年行政长官、立法会选举安排。有政党人士称,香港经济形势向好,政制改革才是难点,曾荫权上任后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政制方面。但更多的政党人士却认为,经济发展与政制改革相比,有更基本和更重要的意义。
香港大学民意调查计划多次民调显示,经济问题始终是市民最为关注的。2005年3月的调查,有61%市民最关注经济问题。同时,市民对现时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满程度分别为34%、33%、36%,不满意程度高于满意程度,显示社会元气尚未复原到香港回归初期的状态。
香港民建连于2005年5月访问了765名市民,探讨市民对各项政策范畴的重视程度,“改善社会经济”一项所获平均分最高,以5分为最高,该项得分4.4分。
香港研究协会于2005年5月电话访问了1300多人,65%受访者认为,能否改善经济及民生,是作为新特首的首要条件。
香港新世纪论坛于2005年4月访问了1600多市民,结果也显示,近半受访者认为新特首在最主要工作是“发展经济”,而“加快民主进程”的市民仅占9.9%。
香港百姓盼望曾荫权带来一个全新的开始。绝大部分香港学者和政坛人士有一个共识:曾荫权首先要确保香港经济稳定上升运行,这是保证政府是否赢得民心的关键。
6月17日,曾荫权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络(CNN)访问时,如此回答记者:
“你认为香港人七一大游行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相信参与游行的人士,大部分是因为对经济环境的不满。当时香港科技、地产泡沫破灭,很多市民失业,民怨很大。”
“你是说市民不是为了民主诉求?”
“当然,争取民主是他们其中一项诉求,但并不代表大部分人,参与游行的人,大部分都是出于对经济低迷的不满。”
曾荫权在竞选时就做出一旦当选的经济承诺:绝不偏袒任何一个财团;确保币制和楼市稳定;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第三阶段将吸纳更多界别参与;需要研究扩大税基,但目前不会推出,香港暂时还欠缺条件推行销售税;西九龙文娱区发展计划放弃单一招标;照顾弱势社群,研究推行最低工资和标准工时规定;对大学不再削减资助;任内不削减公务员薪金;与澳门特首跟进香港企业到澳门设离岸公司问题;关注医疗融资,强化现有医疗保险制度……期票一张张开出。
香港面对最大的挑战,无疑是经济转型和发展。有学者认为,全国人大为2007~2008年行政长官、立法会选举安排定出了原则,香港政制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只要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和理性讨论,政制问题可以解决。但经济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面对邻近地区的激烈竞争,已经滞后的香港只有急起直追,否则会被抛弃。
对此,曾荫权头脑清醒,他说:“作为负责任的特首,不能不以发展经济为首务。”有学者认为,香港经济要持续改善,政府要充分利用“迪斯尼效应”,做大旅游业这块饼,增加低技术工作职位;尽快规划推出西九龙文娱区、港珠澳大桥、大屿山旅游区等大型基建项目,既解决基层市民就业,更能带动上下游行业发展。
摆出王者之局却过于强悍偏执
自称“香港仔”的曾荫权,一再展现亲民风尚。
6月20日,他再次“微服巡区”,没有告诉传媒,也没坐舒适座驾,由金钟搭乘地铁去油麻地,一路上与乘客聊天,出了地铁去便利店买报纸,而后上得如酒楼喝早茶。他坐在酒楼大厅中间,便于接触茶客。11天前,曾荫权也下过地区,到访童年住过的旧居,探访香港仔避风塘住户,到中环金融中心购物和进膳。
政治人物不能不作秀,懂得作秀却并非一定是成功的政治人物。下基层亲民和官场上骄狂外露,这两个特点集中在一个政治人物身上,并不矛盾。
香港特首面临的矛盾,却是“既向中央政府负责,也向特区负责”。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社会行政系教授张炳良说:“曾荫权唯有先做好向港人负责,才可达至‘求稳定、求和谐、求发展’,从而做到向中央负责。所以他要多为香港人发声音,争取中央务实待港。”
多年来,香港的政治内耗令朝野沦为输家。曾荫权如何既考虑到中央的忧虑,又维持香港原有的核心价值,巩固香港国际大都会的地位,这不容易。
特首要运用管治技巧,既让中央放心,又令港人满意。正如有学者说,特首在处理涉及中央和香港事务的时候,必须反映中央的利益,这是宪制的要求,双方都没有选择的余地。当然,任何事不是非黑即白,中央与特区关系中会有弹性,如果特首能得到中央和香港人的信任,以娴熟技巧,走钢丝般在双方之间游走,就会事半功倍,赢得香港政治生态的稳定。
曾荫权与香港一些名嘴名笔和一些民主派要员,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在这场选举中,他们都力挺他。曾荫权在特首任期里不可能与中央唱反调,那能否在求稳定、求发展中,带领香港走出内耗,做到向中央负责,同时促使中央对香港问题多些再多些新思维?值得期待。
有香港学者在传媒上呼吁,香港人应该多一点耐心看新特首新施政,那些口口声声“为民为港”的政客,何必“逢官必反”。
当然,曾荫权需总结这次选举中的得失。有学者批评说,曾荫权在选举中不时流露傲慢,无端制造了更多对手,令反对力量有所增强。这与他提倡的社会和谐不符。曾荫权能否构造出政制和经济的双赢局面,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
曾荫权的任期只有两年,他竞选时表示的理念和承诺,要在短短两年中实施一部分,也相当困难。有政坛人士为他出谋划策,带领特区政府做一个“看守政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无为而治而争取连任。不过,更多政坛人士认为,这种谋策是脱离现实的,香港有那么多问题迫切解决,“看守”也不符合曾荫权的性格,何况他要为2007年特首选举铺路,不能没有突出表现。
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中,一次选举的胜利,犹如沧海一粟,当选后能否建树,才是真正考验。董建华执政初期,也有七成民意支持,当时绝大部分香港人希望他成功。今天民望仍甚高的曾荫权,在特首位子上坐2年,若成功“福为民开”而赢得民心,大可连任再连任。如此,香港人肯定会称他是地地道道的强政励治的“政治家”。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曾荫权”,共找到
66,87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