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6月23日电记者曲昌荣报道:开封市尉氏县棉花办公室副主任王虎德最近是既喜又忧,喜的是全县20多万亩棉花长势良好,忧的是担心有棉农买的是品质低劣的抗虫棉种子,他说:“尉氏是一个棉花大县,每年棉花播种面积都在30万亩左右,现在棉农对抗虫棉非常认可,种的基本都是转基因抗虫棉。普通棉花一般一个生长季节要打6次农药,现在只要打一两次就可以了。既省工又省力,棉花还好卖。就是转基因抗虫棉种子市场比较乱,棉农不知道到底要选什么种子好!”
王虎德说,现在市场上转基因抗虫棉品牌太多,仅尉氏就有30个品牌左右,质量良莠不齐,生产出来的棉花纤维品质就不一样,纤维长度从27毫米到33毫米不等,既给纺纱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困难,也使棉农每亩地收入差200块钱左右。由于没有权威机构鉴定推广,有的农民盲目听信广告介绍,或只能拣价格贵的买。
记者从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了解到,河南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种植,去年抗虫棉种植面积1141万亩,占全省棉花播种面积的80%以上。今年市场上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良种每公斤要50到60元,常规种子每公斤才30元左右,但农民购买转基因抗虫棉的热情很高,因为种植抗虫棉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农药危害,且每亩收入比种普通棉花多一些。
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副站长李国海介绍,尽管河南对转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力度很大,但尉氏县抗虫棉种子市场面临的情况在河南很普遍,没有经济杠杆作用和相关政策支持,统一供种、品种质量一致性难以解决,种子市场多、乱、杂现象比较突出。
据河南省科技厅有关人士介绍,河南省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转基因棉花中试及产业化基地课题”,6月15日已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验收。科技部专家组认为,课题的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一是建立了规模化、工厂化的高效棉花转基因技术体系;二是培育了一批转基因棉花新品种;三是形成了转基因棉花示范推广网络。通过课题的实施,河南已初步形成了国家级的棉花基因生物技术育种、新品种中试、新品种产业化等技术平台。
新闻链接
我国“863”高科技发展计划于1991年首先启动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抗虫棉的研究与产业化迅速取得突破。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人工合成和改造了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基因,并将杀虫基因导入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及新疆的棉花主栽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独立研制和开发成功转基因抗虫棉的第二个国家。
转基因抗虫棉经农业部批准自1997年始在国内进入商业化生产。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4日 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