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电的利弊早就讨论了不是一天半天。清洁和相对低廉的成本是核能发电的长处,然而一旦发生泄露引起的灾难又让人对它望而却步。在北欧国家瑞典,人们的心态一度从大力发展核电转变为坚决反对核电。如今,终于按民意的结果开始告别核电,人们又开始念起核电的好来。时过境迁,瑞典人重新思考要不要核电。
告别核电站 有喜也有忧
2005年5月31日对瑞典核电事业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在瑞典人投票支持逐步淘汰核能发电25年后,位于瑞典南部、备受争议的巴舍拜克核电站终于要彻底关闭了。它是按照瑞典逐步淘汰核电计划关闭的第一座核电站。
说它备受争议是因为,一方面,巴舍拜克核电站发电能力为600兆瓦,可以为瑞典南部地区提供30%的电量;另一方面,它隔着窄窄的一条水道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相望,距离哥市只有40公里。丹麦是无核国家,由于惧怕核电站一旦泄露造成的污染,丹麦一直呼吁瑞典关闭这个核电站。1999年,巴舍拜克核电站的一号反应堆被关闭,现在要关闭的是二号反应堆。
核电站从建成以来,门外的示威者就没断过,有的反对,有的赞成。这一天,两派主张的示威者都安静下来,凝神等待着重要时刻的到来。
5月31日下午6时,在巴舍拜克核电站总监控室里,核电站总裁让·埃德贝里在众多记者的注视下,把手指按在了监控平台上的红色停止按钮上,闪光灯瞬时亮成一片,监控平台上发电量显示仪表上的数字开始缓缓下降。当时钟走到6月1日零点的时候,显示器上的数字变成了零。
工作了30年的巴舍拜克核电站就此彻底关闭。
放眼望去,两座20米高的核反应塔孤零零地耸立在面积约200个足球场大小的核电站中。对岸的哥本哈根灯火阑珊。丹麦人终于如愿以偿,而瑞典人心绪复杂。面对媒体,埃德贝里不乏心酸地道出一句:就在去年,巴舍拜克创下了年发电量的历史新高!在核电站工作了20余年的车间主任托马斯·哈根托夫特更是直截了当地发表意见说:“核电站不应该关,一座核电站的发电量相当于30个风力发电站,巴舍拜克核电站的经济效益不错,关闭很可惜。”
1980年公决 2010年关闭
瑞典的核能开发和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50年代。当时的瑞典以其发达的制造业争鼎世界工业大国之林,迫切需要开发新能源。1964年,瑞典第一个核反应堆正式投入使用。同时瑞典议会通过法令,瑞典将不在军事领域发展核能,而只将核能限于民用。
二十世纪70年代,瑞典经济迅猛发展,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核能的政策,随后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至少再建11个核反应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1975年巴舍拜克核电站一号核反应堆投入使用。
然而,风起云涌的绿色和平运动让瑞典人开始思考核能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它的安全性。“绝对安全的核电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即使在核电站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含有核辐射的元素也会渗透在水和空气中;民用核能可以瞬间转变成核武器;你愿意你的下一代生存在核武器和核泄露的威胁中吗?”民众被各种倡导和反对核能的宣传左右轰炸着。冷战时期的人们还把核能和核电站这样的名词与美国和原苏联的霸权争端联系在一起,对核能发电产生越来越多的恐惧怀疑。
1980年,瑞典议会决定通过全民公决的方式决定核电站的未来。往常的全民公决都是让公民对一件事表达是或否的态度,而有关核电站未来的全民公决在举行之前就对是和否的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瑞典人民不要核电站,全民公决要决定的是何时彻底关闭核电站。
根据公决结果,瑞典决定完成已经开工的全国第12个核反应堆的建设,但决定到2010年关闭所有核电站,同时大规模投资对核能之外的替代能源的研究。
1986年4月26日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再次引起瑞典人对核电站的关注。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切尔诺贝利泄露的放射性尘埃飘洋过海,不断向北欧扩散。
当时,瑞典大气里的核辐射程度高出平常五倍,丹麦的高出四倍,挪威首都奥斯陆的辐射程度比以往高50%,芬兰发现的辐射程度比平常高十倍以上。位于瑞典北部的福什马克核电站还以为自己出了事故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将其工作人员全部撤离现场,并进行了安全检查。
此后连续几年,那些钟爱户外活动,在森林中自由地采摘浆果、蘑菇的瑞典人被困在家中,眼睁睁地看着新鲜的果实在森林中腐烂。被称做瑞典“森林之王”的驯鹿由于吃了核辐射的草苔而大批死亡。
瑞典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发生之后,有800多名瑞典人可能因为泄漏到大气中的核污染得了癌症。而据专家统计,这起灾难在乌克兰地区造成至少47万人致癌。这一灾难进一步加深了瑞典人对核电站的排斥心理。
上一代人反对 新一代人赞成
人的想法难免会变。25年前的形势让瑞典人对核电站说“不”,而新一代瑞典人认为,现在的形势已经和当年他们父辈举行公投时的形势不同了,因此那时的公投结果不适用于现在。
如今的瑞典人越来越忧虑火力发电带来的地球温室效应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而开始看重核能干净、便宜的方面。而且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核电站的危险性。
切尔诺贝利事件后,瑞典所有的核电站都安装了安全过滤器,防止核泄露发生时核辐射物质广泛散射。一套可谓世界最严密的多层安全保障系统在瑞典的核电站中建立起来。例如在巴舍拜克核电站,一旦操作或运行中出现错误,4秒钟内核反应堆即立刻自动关闭。瑞典核反应堆的建造原理可以防止核反应堆发生像切尔诺贝利那样的因人为操作失误致而失控爆炸的情况发生。
在核废料处理方面,瑞典政府特设了核能监查局和核辐射保护局两个机构,负责监督核废料处理的工作。
瑞典所有核电站都坐落在海边,所有燃烧过的辐射含量高的核废料都由特殊设计的船只运到位于瑞典东南部的奥斯卡港核废料处理厂。正在建设的该厂二期工程将10万立方米的山石移开,一个能容纳5000到8000吨核废物的洞库将有能力容纳瑞典所有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
为了彻底消除核废料中的辐射,不为下一代人留下隐患,瑞典核废料处理中心正在积极讨论的一个方法是利用自然的山脉,在山脉根基下500米深处开凿储藏室。
现在有很多瑞典人认为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并非明智之举,他们怀疑瑞典能否在关闭所有核电站之前,找到真正的替代能源。不少人质问,难道关闭在安全、负责的环境下生产的核电,转而进口用煤做燃料生产的火电是对大自然更负责任的行为吗?
因此,就在政府坚持推行既定计划的同时,很多瑞典人却要求保留核电站。有数据表明,80%的瑞典人希望保留核电站。
为了弥补关闭巴舍拜克核电站造成的供电缺口,瑞典政府批准其他核电站增加发电量。另一方面,政府也在用各种方法鼓励使用替代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
瑞典前工业大臣莱夫·帕格罗茨基在关闭巴舍拜克核电站的决定拍板之后,对瑞典工业企业和能源发展工业发出呼吁:“我们的未来建立在再生能源上,我们的目标是在保持社会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淘汰核能,这是我们的时代对我们的工业部门的挑战。”
瑞典的核电行业人士指出,核能是安全、有效、清洁的发电方式。现在,有了公众的支持,再加上还没有找到足以胜任的替代能源这一事实,在可预见的将来,核能仍将是瑞典电力的主要来源。(完)(新华网特稿作者马世骏)(来源:新华网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