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静宇
记者抵达抚顺时正逢周末,但位于高尔山下的原抚顺战犯管理所(现更名为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里,参观者依旧络绎不绝。一位姓孟的教师说,他本人已经是第四次到这里参观了,每来一次,都会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感受。他说,越是在中日关系出现困难的情况下,越是应该坚持老一代革命家有关将广大日本人民与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右翼势力区别对待的方针,坚定不移地以当年教育改造战犯的宽广胸怀,多做入情入理的工作,将中国人民希望中日友好的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到这里参观访问的日本游客。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日本“抚顺奇迹继承会”发起组织的抚顺战犯管理所访问团本月26日抵达沈阳。代表团成员中,有四位年逾古稀的老者,他们是曾在当年抚顺战犯管理所接受过教育改造的日本旧军人、原日本“中国归国者联合会”(由中国政府释放回国的日本原战犯组成的进步组织,简称“中归联”)副会长大河原孝一、事务局长高桥哲郎、会员绵贯好男及画家岛亚坛。他们当中年龄最小的已经83岁了,年长者则已90有余。此番重游“再生之地”,对于他们以及目前仍然健在的200多名当年的日本原战犯来说,也许是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了,因此当得知消息后,许多人不顾身体条件的限制,积极报名。但多数人由于无法通过体检这道“关卡”,只得被迫放弃。
不过,记者从代表团成员名单中欣喜地看到,即使在中日关系暗流涌动的今天,中日友好事业在日本年轻一代中依然后继有人。此次访华的50多位成员中,大多是中归联的后续组织“抚顺奇迹继承会”会员,他们中的一些人与原中归联会员非亲非故,却多年矢志不移,致力对华友好。曾经以拍摄反映日军遗留化学武器残害中国民众为题材的纪录片《来自苦涩眼泪的大地》而闻名的日本独立制片人、导演海南友子女士此次也随团再次访华,继续她“记录真实历史”的事业。
为了迎接访问团的到来,管理所全体成员连日来放弃休息,全力以赴投入接待工作。在见证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后,以灰色平房为主体建筑的管理所已略显斑驳,记者见到现场正在进行紧张的局部修缮收尾工作。在保证正常参观接待的同时,所里动员全所人员布置会场,安排接待,忙得不亦乐乎。对于代表团部分年轻成员希望在所里住宿,亲身体验当年管理所生活的要求,所里也准备尽力给予满足。接待科夏雅兰科长告诉记者,目前已经联系到30多位当年的中方管理干部,明天他们将与访问团成员举行座谈,所里还计划与来访的几位老者进行深入交流,争取最大限度地多保留一些珍贵史料。
在管理所院内,由中归联成员集资修建的“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已被清洗一新。当年,日本朋友曾有意将此碑命名为“认罪碑”,几经商议,才同意定名为“谢罪碑”,一字之差,真实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真诚和善意,令日本朋友非常感动。展厅里陈列着由管理所收集和当年战犯捐赠的许多历史文物,并用图片和文字记述了当年感化教育战犯的过程,以及日方亲历者回国后积极从事日中友好事业的感人事例。记者注意到,当年的战犯食堂、医院、礼堂等建筑依然保持着原貌。为了尽可能保留管理所原貌,目前原址恢复及纪念馆新馆筹备工作均已纳入地方政府议程。
在所里工作长达40多年的老管理员刘家常警官对记者说,来此地参观的许多中国和日本朋友都向他提起,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史以来成功改造过战犯的只有抚顺管理所一处。对这样一个曾经发生过奇迹的地方,应当妥善加以保护。
(本报抚顺6月26日电)
《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27日 第三版)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战犯管理所”,共找到
3,91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