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颇有威力的“响尾蛇”导弹经历了许多战争和冲突,身影也遍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而事实上,它是世界上第一种被动式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它的诞生,也非同寻常。
没有支持 博士研制艰难开始
这要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那时,二战刚结束,美国为了与苏联对抗,开始研制各种先进的武器。为此,美军充分利用从德国获取的火箭技术,开发新型武器装备。在美国加州中国湖的海军武器中心,一位名叫威廉的博士很有头脑。当时,美国海军迷信大导弹,纷纷开发远程导弹,包括射程数百公里的导弹。那时,技术还相当原始,美国海军只是把一架战机里面掏空,安上高爆弹药,再装上无线电等飞行控制系统,那就是能飞几百公里的导弹了。威廉忽然想到,既然那么大的导弹可以攻击很远的地面目标和海上目标,为什么不“依葫芦画瓢”,进行比例缩小,开发对付苏联战机的空战导弹呢。况且,二战后期,德军战机已经使用火箭袭击盟军战机了。于是,他开始按照自己的思路,研制新型空战武器。
这是艰难的开始。当时,基地研制经费预算主要用于大型武器计划的开发。威廉争取了很长时间,基地才同意他研制从未有过的红外空战导弹。为了保密,新的红外空战导弹计划代号为567号项目,经费也少得可怜。但威廉没有在意,开始不懈的努力。1950年,为了加强保密性,567号项目改名为612号项目。几年后,空战导弹初步成形。早期的该型导弹长近3米,直径120毫米多,弹体由铝管制成。弹头前端玻璃罩内是寻的系统,由一组硫化铅热感电池及聚焦光学部件构成。寻的段后面,是4片三角翼,可调控方向。导弹中段是爆炸段,由高爆炸药及引信组成。导弹后段,是火箭发动机,外加4片尾翼。
终获成功 三军争着抢宝贝
1952年,该型空空导弹开始秘密试射,前后试了13枚。由于技术不成熟,所有试验全部失败,导弹均没有击中目标。威廉博士不得不加紧改进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1953年9月11日,第14枚该型导弹开始试射。一架A-1攻击机从机场升空后,飞到了试射空域。随后,飞行员按动了发射钮。空空导弹冒着火焰飞离而去。导弹开始自动搜索周围空域的红外信号,很快发现了一架QB-17靶机。导弹毫不犹豫地杀向靶机。随着空中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靶机顿时开了花,变成了火球。该型导弹第一次试射成功。海军武器中心大为高兴,认为这种武器不仅海军可用,空军和陆战队战机也可用。于是,基地给该型导弹正式编号为XAAM-N-7。其中,X代表试验阶段,AAM代表空空导弹,N代表海军。1955年该型导弹投入少量生产。由于军种矛盾,美国空军直到1955年6月才觉得该型导弹可以“为我所用”。然而,此时美国海军已开始为部署该型导弹作准备了。
对号入座 起名“响尾蛇”
这是美军第一种红外空战导弹,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美军为它起名字也格外谨慎。他们想到了一种凶猛的动物,就是响尾蛇。
在美国大陆,大有谈响尾蛇色变的味道。响尾蛇是以其特殊的红外感应系统捕食猎物的。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当物体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都会产生红外线。在电磁光谱中,红外线介于可见光与无线电波和雷达波之间,可由透镜聚焦,也能透过非金属物质传至外界。响尾蛇一旦发现可疑红外线,就会迅速跟踪,然后迅速作出决断。一旦它觉得是可口的猎物,就会迅速发动袭击。美军秘密研制的这种空空导弹也是利用敌方战机发出的红外特征进行跟踪攻击的。因此,美军“对号入座”,试图借响尾蛇之名而扬导弹之威。于是,“响尾蛇”成了美军第一种红外格斗导弹的名字。1962年,为了统一名称,美军给“响尾蛇”空战导弹一个正式的编号AIM-9,一直使用到现在。聂云编译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响尾蛇导弹”,共找到
9,62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