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的苏州河浙江路桥,分外耀眼。路边泛黄灯光的映衬,让钢筋的骨架在黑夜中相当惹眼。宁静流淌的苏州河水,被不时经过的轮船划出道道涟漪。
此时,生长在苏州河边上60载的周莉喜,携着妻子漫步于浙江路桥上。望着苏州河两岸的防汛墙,娓娓道来的,都是一幅幅与“水”有关的过往……
上世纪60年代:洪水中“脚盆”作船
“过去苏州河的水位很低,走五六级水泥台阶就可以下水了。”打小家就住在苏州河边上,周莉喜对“母亲河”的潮涨、潮落有着非同一般的掌握。尽管时值深夜,能见度相当低,周老还是对着路边的防汛墙,尽力向记者示意,到底哪条才是涨、落潮时候所留下的水痕。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时候,苏州河曾经发过几次洪水,当时所发的大水不止齐腰深哩。”他嘴里一边说,一边将手掌横放至肚脐以上、胸部以下的位置,不住地比划着。“那个时候,我们还搭乘过用‘脚盆’做成的木船,到南京路那边的牛庄路菜市场去买菜。”
上世纪80年代:排涝只需2、3小时
旧时一场大水,在五六十年代一退就要2至3天;而在80年代,只需花2至3个小时就可完成排涝。如此显著的进步,被周莉喜时常乐滋滋地挂在嘴边。
“听说现在浙江路桥的两侧都安有排水泵站,苏州河及周边地区一旦发生险情,各排水泵就会把造成内涝和积水的水给倒抽出去。”夜色下,周老指着不远处的一排排复式里弄居民用房,欣喜地表示,所居住的厦门路荣寿里恰好被“夹”在了两个水泵站的当中,更可以“安枕无忧”了。
如今:什么也用不着担心
眼下正值强对流天气、台风天气的多发期,记者昨夜驱车沿苏州河沿岸兜了一圈,几乎未发现河道沿岸有任何防汛物资的设施。记者从苏州河途经区县的防汛有关部门得到的消息称,各辖区段已做好充足的防范措施和防治预案,一有险情便立即启动防汛预案。
“那是因为洪水很少能涨到那么高的水位嘛!”周莉喜告诉记者。据了解,苏州河的防汛墙在很早的时候就曾加固、加高,就连一旁的浙江路桥也都被“垫高”过的。但周老同时也认为,近年来苏州河的潮位越来越高,正呈逐年递增的态势。
记者今天凌晨4:30从市防汛指挥部了解到,苏州河黄浦公园监测点在4:30这一时间点所实时测出的水位仅为2.62米,该数值只被防汛人员视作一“过程中间值”,与该水文监测点4.55米的警戒水位还有相当一段距离。
“苏州河发生较大规模洪水的概率,我想已是很低很低的。”周莉喜说,“我们不必像以前一样,为年年的洪水频发季节而担心了。”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汛期”,共找到
430,85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