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讯 一组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数字显示:我国政府机构年电力消耗总量占全国总消耗量的5%,能源费用超过800亿元。记者近日采访中发现,由于长期以来缺少定额管理以及“公家的消费都正当”等错误观念,当前政府机构中的资源管理机制缺失、资源浪费现象惊人,已成为资源节约利用的一大薄弱环节。
不久前,北京市对全市48家市、区政府机构2004年的能源消费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8家政府机关的人均耗能量、人均年用水量和人均年用电量分别是北京居民的4倍、3倍和7倍。其中,政府机构的人均年用电量最高值达到9402千瓦时,相当于北京居民488千瓦时的19倍。也就是说,一名政府公务人员1天的耗电量,够一个普通老百姓19天的生活用电。
该调查还显示,部分政府机构仍大量使用白炽灯,数量超过3万只,其中至少有1.8万只可用节能灯替代。有50%的建筑没有外墙保温,有70%的建筑没有使用双层玻璃。部分老旧建筑虽然总能耗低,但保温性能差,能量损失大;新建办公楼大大改善了办公条件,但能源消耗也大大增加。
目前,政府机构与大型公共建筑、高耗能企业属于资源消耗的三大重点领域。但在我国,政府机构一直都没有资源使用方面的定额限制和定额管理,成为节能监督工作的“盲区”。相反,人们还形成了一种“只要是公家的消费,就都正当”的错误观念。一些领导干部和机关公务人员有“花公家的钱不心疼”的心态,节约意识较为淡薄,极易导致资源的过量消费行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赵国通表示,要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共机构的资源利用管理,首先要提高政府机构公务人员的节约意识。记者了解到,2004年夏季用电高峰,上海市经济委员会拔掉了办公楼走廊上双灯管日光灯内的一根灯管。仅此一项,白天12小时可节电大约25度。夜间楼道基本只打开四分之一的照明灯,在确保夜间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约用电。
这一点,北京市长王岐山也可谓是以身作则。记者近来多次在王岐山参加的北京市会议上听到他讲自己的节能“心得”,如在办公室办公只开台灯,不开顶灯;出门随手关灯;冬季调低暖气温度,披着军大衣工作等等。王岐山说,如果制止了政府机关范围内的“跑冒滴漏”现象,就可节约相当可观的经费和资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耗电”,共找到
229,67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