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十字方队挺进未来战场——新疆军区273医院提高卫勤综合保障能力纪实
王伦军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应翔 本报特约记者 李凤鸣
6月初,记者在新疆军区273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站看到:某部战士小王被模拟炮弹炸伤的医学图像信息进入网络片刻,数位专家异地提出的两种治疗方案便清晰地出现在方寸荧屏
上。近年来,该院不断探索未来战场保障新模式,提高卫勤保障能力,被总后勤部表彰为全军重点机动卫勤力量建设先进单位。
平时多为战时想
不久前,医院在一次战备演练中,由于器材不够用、药品跟不上,“伤员”无法得到及时救治。演练完毕,院领导向保障小分队追问原因,保障人员认为:演练又不是真打仗,少装点药品、少带些器材没多大关系。眼下正是医院经济收入的高峰期,多留点药品和医疗器材在科室,会给医院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市场”需要与“战场”保障引起了院党委“一班人”的深思。“大家想一想,如果是实战,药品不按战备要求装,器材不按要求带,如何保障战士的生命?”演练讲评会上,医院政委康新民的话掷地有声,“无论市场如何变化,医院保打赢的首位意识不能变!”随后,院党委“一班人”带领机关干部沉到科室调研论证,结合工作实际很快制定出台了《战时卫勤保障方案》、《各级卫勤保障人员职责》等制度。同时,他们完善了战备方案,把经费向提高卫勤保障能力上倾斜,投资建成了集科研、医疗、训练为一体的现代化外科大楼,购买了电子胃镜、彩超、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等一批先进设备,改装了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卫勤保障车等多种装备。医院还每年拿出10万元,用于奖励在卫勤保障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医护人员,激发他们创新卫勤保障科研成果的热情。
平时善为战时谋
盯着战场搞科研,平时善为战时谋。年初的一天,院领导和各科室主任汇聚在学术厅召开科研课题评审会。经过专家教授的几番“筛选”,13个与战场救治无关的科研项目被砍掉,“医院平战结合信息管理系统”由于与战时卫勤保障衔接紧密受到大家肯定,医院当即决定拿出15万元经费,与乌鲁木齐总医院、解放军总医院联合开发,很快使这一项目研制成功。近年来,这个医院针对未来战争卫勤保障需要,先后开展了8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
不仅如此,医院还把科研课题延伸到野战条件下的卫勤保障领域内,针对现代战争机动范围大、战场转换节奏快的特点,研制出“野战流动医院”,可同时展开100张床位、5张手术台,伤员昼夜通过量达到500名,在野战条件下可开展开胸开腹等高难度手术。同时,他们针对负伤战士疑难杂症或治疗方案不科学的实际,利用微机等科技设备,铺设信息高速公路,开发了“野战远程会诊可视系统”,实现了由单一救治向立体式、快速机动卫勤保障的跨越。
平时盯着战时练
大漠戈壁,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正在机动中的某步兵分队突然遭“敌机”空袭,10多名官兵身负重伤,一支野战医疗小分队冒着炮火硝烟,抬着伤员奔向手术车。手术台上,只见医护人员为“伤员”消毒、量血压、“剖腹”、“缝线”……一切都在逼真的氛围中进行。该院院长巨立中说:“这场医院组织的实兵救护演练,标志着医院卫勤保障训练已摆脱了低层次的训练模式。”
“没有真打的思想,就难以练出真打的招数。”他们转变观念,改革训练模式。训练中,他们变分散训练为集中训练,走出了利用综合训练场集中训练的路子,把所有卫勤力量捆绑在一起进行合练,确保战场上真正步调一致,不打乱仗。他们注重在“动”中训、“动”中考,跳出固定地域的圈子,转移阵地位置,从指定医务人员所救护的“伤员”到机动中搜索寻找伤员,使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实战锻炼。近几年,医院参加了10多次大规模的军事演练和“处突”任务,都做到了拉得出、救得下,创造了演练场地官兵无感染、无疫情的记录。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卫勤”,共找到
4,92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