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沉寂了一个暑假的大学校园又恢复了以往的喧嚣,新学期开学了。对于刚经历过六月决战的新生来说,这里将是他们梦开始的地方。然而,不断攀升的学费又使他们的梦并不轻快,大多数普通的家庭感受到沉甸甸的压力,而那些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要经受风雨的
考验……
长江的洪讯还没有过去,整个西南大地都笼罩在细雨迷蒙中。沉寂了一个夏天的大学校园开始拉起火红的横幅——欢迎你,新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来的家长带着孩子汇入大学报名的人潮中。而在本刊记者进行学费调查的过程中,一个没有父母相随的孤单女孩的身影特别引人注目,她特殊的求学经历更引起了我们的关注。
记录:风雨中坚强的花朵
认识喻湘蓉很偶然,如果不是因为喻湘蓉以前是《高考金刊》的读者而对本刊特别关注,如果不是因为记者调查太忙,请热心的她临时帮忙,我们的阅读视野里也许就少了这么一次难得的相遇和感动。生活中的喻湘蓉就象照片上一样活泼、开朗、热情,谁也看不出这个花季女孩的笑容背后有着那样沉重的往事。
喻湘蓉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流沙河镇双兴村,一家人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喻湘蓉很小的时候,母亲患癌症去世了,而就在喻湘蓉高二那年,出外打工的父亲因为煤矿倒塌遇难。在父母双亡的坎坷命运阴影下,喻湘蓉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奋战高三,带着乡亲们和社会的关爱,勇敢地迈进了大学校门。
记者:小喻,妈妈去世是什么时候?那时家里怎么样?
喻湘蓉:在我一岁半的时候吧。那时我太小,并没有很痛苦的感觉。妈妈在临死前想让爸爸忘掉她,重新开始生活,她把自己所有的照片都烧掉了。所以至今我也不知道妈妈是什么样子,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记者:那后来呢?
喻湘蓉:家里很穷,给妈妈治病,欠下了沉重的债务。为了还债,爸爸就到江西的一家煤矿挖煤去了,我跟着奶奶住。直到我8岁那年,奶奶也去世了,我就住在婶婶们的家里。这10年来轮流一年换一家,我住在哪家,爸爸就把生活费寄到哪家,一直过着漂泊的生活。爸爸只有春节才能回家看我一次,我们一直散多聚少,但我们的感情很深。
(讲到这里,喻湘蓉的眼睛红了,开始流泪。)
喻湘蓉(哭):那天,爸爸的煤矿出事了,煤窑塌方了,其他的工人都救出来了,爸爸被埋在了里面……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下午,我正在家洗衣服,准备第二天去上学,突然姑姑进来,告诉我爸爸在江西出事了……我听到消息后就难受得不行……,爸爸是为了我读书的学费才那么卖命的……爸爸对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上大学,不管有多苦,他都要出去打工挣钱……,他最后一次出去打工的时候患有严重的胃病,他是拖着病走的……
(一段时间后,喻湘蓉停止了抽泣)
喻湘蓉:爸爸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振作不起来,感觉生活失去了希望,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姑姑把我当亲生女儿对待,一直在开导我让我重回学校。老师同学们对我都很好。是他们一点点把我那颗已经冷却的心捂热,我感到自己不能再用一颗颓废的心面对未来,这也是爸爸不希望见到的。我重新打起精神上战场,用了半年的时间走出爸爸去世的阴影,考出了超出湖南省重点线50多分的好成绩。爸爸为了圆我的大学梦,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我今天终于也将录取通知书回报给我的爸爸,如果他九泉有知,一定会非常欣慰的。
记者:那这次的学杂费是多少?你如何解决的呢?
喻湘蓉:我的专业学费每年4 500元,住宿费每年1 200元,杂费1 130元,如果加上每个月最保守的生活费200元来计算,我每年可能需要将近10 000元左右的花费。姑姑家每个月卖菜的收入不到200元,表妹还在读书,我根本不能向她伸手。这次带来的5 000元,其中一部分是乡亲们凑的,有一部分是我们当地的企业捐赠的,还有一部分是爸爸的抚恤金。
整个采访过程中,喻湘蓉虽然流了好几次泪,那是怀念离去的父亲,而面对坎坷的命运和没有父母庇护的未来,小湘蓉依然开朗、坚韧和自信,她打算在大学期间,自食其力,尽量争取更多勤工俭学的机会。湘蓉相信自己能够像父亲所期望的,如湘江边的芙蓉花那样生存,在艰苦的环境中开出火红的花朵,傲立长空。因为爸爸曾经给她说,贫穷不是罪过,是人生的光荣,是人生的历练。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湘蓉将父亲的遗训铭记在心。
现实:痛并追求着
喻湘蓉父母双亡,独自承担生活压力求学虽然是个特例,但通过我们对医学院校、综合大学、农业院校、师范院校四种大学的新生家庭进行调查,发现像喻湘蓉一样贫困的家庭为数不少。这些家庭的情况普遍表现为:
一、收入少,负担重
根据调查回收的500份问卷,我们发现,在新生的家庭收入构成中,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家庭也就是年收入6 000元以下的家庭比例占到了46.3%,这其中多是农村家庭或城镇的下岗职工家庭。对于这些家庭来说,学费是压在头上沉重的大山。有34.5%的家长都认为收费太高,不能够接受。有45.6%的家长虽然能够勉强承受每年5 000的学费标准,但表示四年要独立承受所有的花费很不容易。
来自湖北赤壁农村的重庆大学新生龙则新跟记者保守地算了一笔学费帐,她家四口人,如果把父母种地、搞副业和哥哥外出打工的钱加起来,一个人的平均年收入约为2 300元,而每年10 000元的大学花费平摊下来,每一个人要承受2 500元的教育经费,这教育经费占了人均收入108.6%,也就是说他们家一年不吃不喝都不够大学的花费。因为哥哥在外打工,龙则新家的收入在村里还算比较高的,但接到通知书那天,他们家便在村里沦为“贫困家庭”,几年的家底掏光不说,连哥哥的婚事也必须推后两年。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大致是有谱的。学费占人均GDP的比例一般在20%左右。如果过多超出这个比值,就意味着家庭的生活质量下降,在其他方面难以为济。
很多家庭为了孩子读书都不得不收紧裤腰带过日子,导致在医疗、健康、营养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精神焦虑也增加,家庭的抗风险能力急剧下降。西南农业大学的新生龙映雪同学哭着告诉记者,自从家里忙着给自己筹备学费,妈妈生病都忍着不去看,直到实在疼得不行才去检查,发现自己患的是子宫瘤,还好是良性的,如果再拖一下就可能无法挽回了。由一斑可窥全豹,可见中国的家庭为了孩子的大学梦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二、学历低,期望高
虽然上大学对不少家庭是沉重的负担,但对家长来说,孩子只要能上大学,他们是相当自豪的,这种快乐甚至要超过学生本人。每次开学,看到校园里跑前跑后的家长便可知道。虽然这几年大量扩招,高等教育仍然是“僧多粥少”,每年仍然只有50%多的考生能够进入大学的殿堂。大学在家长的心中仍然是光环不减。
一位来自河南的家长对记者信誓旦旦地说:“咱家三代农民,出个大学生不容易,砸锅卖铁都认了,不能让孩子有后顾之忧。”其实这样想的家长何止他一人。
经过编辑部整理,100份抽样调查的大学新生家长学历构成和收入对比图如下:
从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出,家长的学历普遍偏底,高中和初中以下的学历占到了82%。他们的月收入也相应在500元以下到1 200元之间,属于较低的范围。这一批父母的年龄段都在40~50岁左右,他们经历过文革和上山下乡,历史的原因使他们受高等教育的几率少之又少。
少到什么程度呢?一位浙江大学毕业的叫王元的家长告诉记者,他是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当年考大学可以说用千里挑一来形容。他们60多个人的复习班能够有3个学生升入了大学就得到金华地区的通报表扬。
历史的原因使得一大批50、60年代生人饱受了知识缺乏的痛苦,而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时代浪潮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缺乏对他们人生发展的重大限制。中国社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有力量的跟着时代走,没力量的被时代拖着走。他们这种惟恐被时代抛弃的焦虑感或许还远胜于对基本生活的需求。所以,他们对孩子上大学寄托了更大的期望,而绝不仅仅是为了找个工作好养家糊口而已。
在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在对孩子读大学的期望选择中,希望孩子考研竟然占了37.6%的比例。而且不少家境贫寒、学历较低的家长表示,只要条件允许,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考研读博,自己宁愿忍受更长时间的艰苦生活,让孩子通过知识的提升来改变命运。
对于父母们来说,学费的痛是其次的,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们都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的求学路走得更远更长,避免自己当初因缺乏知识技能而失去机遇的遭遇在孩子身上再次重演。这些朴实的父母们是值得敬佩的。
让我们,向天下的父母致敬!
让我们,向梦里的天堂奋进!
办法:路在脚下
尽管对未来还有很多的期待,但现实不容乐观。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
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1 552所普通高校中,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 174万人。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人数在240万左右。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么多经济困难的学生在面对相对高额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时,他们应该怎么做呢?就此记者采访重庆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卓光俊副教授。
卓部长想通过记者告诉那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首要,是必须到大学来报到。毕竟社会的力量大于个人,不能因为一时的经济困难而放弃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机会。每个学校都为贫困考生开设了“绿色通道”,好好的阳关道不走,干嘛要去过那些独木桥呢?去年考上兰州医学院的苏天将同学面对学费的困难就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悄悄自杀了,这样的悲剧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
就拿喻湘榕来说吧,她属于特困生的范围,这样没有带足够钱上学的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先到自己的院系报到,然后到“国家助学贷款办公室”办理一个申请学费缓交和申请减免的手续。之后,她就完全按照新生的入学程序报到,入住宿舍、体检等,这些程序与其他的学生是一样的。
记者:像喻湘蓉这样的学生能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呢?
卓部长: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下子很难说是适应那种。比如重庆大学这次设置了10项助学措施,归结起来不外乎“奖、贷、助、勤、补、免”6种,(具体政策可参见P14页),而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国家奖学金和西部奖学金。一共要免去744个学生的学费,其中的300个学生还可另外补发4 000元到6 000元不等的奖学金。如果喻湘蓉能够申请到这种金额较大的奖学金,当然是皆大欢喜。
记者:我们在这次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家长对贷款这个项目特别关注。我们想请问一下,重庆大学今年的贷款政策是怎么样的?
卓部长:今年重庆大学、重庆市人民政府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联合起来,一共可以提供3 000万的助学贷款,这3 000万贷款分为两种,一种是生活助学贷款,一种是学费助学贷款。家长和学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贷款种类,而还款则等学生毕业工作以后在3年到6年内还清。
记者:那才毕业还没有还贷的学生,学校会扣毕业证吗?现在社会上有反映毕业学生不归还贷款的情况,您是怎么看待的?
卓部长:才毕业的学生,学校是不会扣毕业证的。至于学生还款与否就是诚信问题。事实上,不还贷款的只是少数,有90%以上的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是归还了贷款的,我不仅对我们的大学教育有信心,也对我们学生的素质有信心。学费的支出目前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虽然有些困难,但比起大学工作以后的收入来说,是很小的数目。因为,一个人的诚信和回报社会的责任心比学费更宝贵!
在访谈中,卓部长自豪地给记者指点着重庆大学缴费大厅里挂得五彩缤纷的条幅说,以前这些条幅都是找广告公司做,现在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做的。重庆大学给学生提供有1 00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学生可以在图书馆服务,可以在学生社编杂志做宣传,也可以做家教。通过这些方式,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可以取得报酬。穷孩子的大学路,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啊!
观察与思考:在2004年8月的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针对目前十分敏感的高等教育收费问题表态说:“高校收费政策尽管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基本上还是比较合理的。”张部长介绍了1 999年教育部确定的学费标准,即按学校日常运行成本的25%来确定。什么叫做日常运行成本呢?就是教师工资加上学校日常运转的水电费等,这样平均下来,大概是1.4万,当时按照25%计算,1999年的收费标准正好是3 500元。如今已过5年,2004年的学费比1999年上涨了30%。这上涨的价格,有部分是因为扩招带来的教学成本增加,但也不排除高校内部管理的不尽人意之处。记者在走访的几所高校中发现,学费都是学校开出的“一口价”,很少看到透明的成本核算。大学的收益和支出仍然是没有公开的谜团。前面卓部长提到了学生对于还贷应该诚信,那么作为校方对学费收取是否也应该透明化,应该诚信呢?
一个好的建议:高校的收费标准,不单由国家和高校单独决定,而应该通过听证会的方式,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通过多方探讨,得出一个让双方都比较能够接受的合理价格,让学费有适度下调的空间。这样,无论是对于因学费而负担沉重的家庭,还是对于因学生欠款而苦恼的学校,都是有意义的。
链接:贫困生入校备忘录
很多家境贫寒的同学暗暗担心,将来升入大学后家里难以支付不菲的学费和生活费。
同学们,你可能还不知道,高校里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以“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会帮助你们顺利迈入校门,完成学业。
入学时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办理临时贷学金,交清学费和住宿费,并完成报到手续。2003年全国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为28万人,这么多师兄师姐都通过“绿色通道”解决了入学问题,你还有什么后顾之忧呢?考上了就快去学校报到吧,大学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哟。
入学后,你可以先申请学费减、免。学费减、免是国家对部分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的一项资助措施。上文中提到的喻湘蓉同学今后就可以向学校申请学费减、免,获得资助。
另外,国家为保证经济特别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还设立了特殊困难补助。如果你入校后在校月收入(包括奖学金和各种补贴)低于学校所在地区居民的平均最低生活水准线,就有资格申请特殊困难补助。2003年约有90万学生通过特殊困难获得帮助。
如果你觉得学费减、免和特殊困难补助名额有限,可以尝试助学贷款。目前,助学贷款分为“学生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和“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三种。
学生贷款是无息贷款,由家长担保,在毕业6年内还贷,目前各高校学生贷款实际额度一般每生每年在1 000元以上,并且可以减免。
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是商业性贷款,贷款数额一般在2 000~20 000元之间。还贷期限由各商业银行规定,不能减免。
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助学贷款,每年最高额为6 000元。学生在毕业1至2年内开始还贷6年内还清。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将全部由财政补贴。如果借款学生毕业后自愿到国家需要的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工作,服务期达到一定年限后,经批准可以用奖学金方式补偿其贷款本息。国家助学贷款不需要担保,只需提供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且介绍人和见证人不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操作起来非常方便,一定可以解你的燃眉之急。
听了上面的介绍,你是否充满了信心?如果你成绩优异,更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除了以上的助学方式以外,你还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国家为本、专科学生设立的奖学金主要有三种: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和定向奖学金。国家规定的优秀学生奖学金的标准是:一等奖学金,每人每年350元;二等奖学金,每人每年250元;三等奖学金,每人每年150元。由于物价和生活水平的变化,目前很多高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实际标准已大大高于上述规定标准,具体情况你可以参见学校的招生简章或打电话到学校的招生办公室咨询。
专项奖学金是国家为报考师范、农林、民族、体育和航海等专业的学生特别设立的。民族专业奖学金每生每年700元,其他类专业均为500元。
国家还为立志毕业后到边疆地区、经济贫困地区和自愿从事煤炭、矿业、石油、地质、水利等艰苦行业工作的学生设立了定向奖学金,定向奖学金分为三等,根据等级不同,学生每年可获得400到500元的奖励。
国家奖学金是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特别设立的。全国每年定额发放给45 000名学生,其中一等奖10 000名,每人每年6 000元;二等奖35 000名,每人每年4 000元。学校还会减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当年的学费。
除了国家统一设立的奖学金外,许多高校自身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或个人也纷纷在学校设立了各种专项奖学金。比如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本科生奖助学金共十余项,除了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外,还有侯光炯奖学金、何康奖学金、先正达奖学金、金穗奖学金、新生奖学金等等。
2003年全国高校各种奖学金发放总金额约33亿元,接受资助的约有450万人次。从2004年秋季起,中央财政还将加大对高校贫困学生的奖学金投入额度,并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也设立相应的奖学金,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
求学之路千万条,自强自立最重要。在基本适应了大学生活后,学有余力的情况下,你可以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既锻炼自己的能力,又为家里减轻负担,何乐而不为呢?学校为学生安排有勤工俭学岗位,一般是校内助教、助研、助管、实验室、校办产业的生产活动和后勤服务及各项公益劳动。学校会参照当地同类工种或岗位的酬劳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标准予以确定,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类人员的酬劳标准。2003年有150万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活动获得资助。
如果你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比如西部12省(区、市)或河北、山西、黑龙江等地参加高考,被教育部属或省(区、市)属重点高等院校录取,如果你无力完成大学学业,那么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将会帮助你。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每年从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中挑选品学兼优者,每人每年资助5 000元,四年共计20 000元,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同时,受助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由所在院校减免50%。
看了这么多办法,你心里是不是有底了。其实从中央到地方,从高校到企业想了这么多办法,都是为了缓解你们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同学们,安心学习吧!明年,大学的校门正向你敞开!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喻湘蓉”,共找到
2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