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本报《驻马店市盐业局领导集体住别墅提前“奔小康”》的报道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共有近400家网站和媒体转载此文,一些读者纷纷打电话给记者,要求继续跟踪报道,彻查黑幕。同时,该事件也引起了省纪委廉洁自律办公室的关注。同时有关人士指出,盐业系统体制弊端不除,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驻马店的一位王先生在电话中说,他就住在盐业局别墅的旁边。商报的这篇文章,如一枚重磅炸弹,在驻马店引起了巨大反响。这两天,盐业局的豪华别墅成了许多市民谈论的焦点,有的市民还专程跑去看,看后他们对盐业局的领导能盖起这么漂亮的别墅感到不可思议。
某网站的一位网友说,盐业局的领导集体住上了价值百万的别墅,而一些职工要么没有住房,要么住的是旧房子,同为盐业局的人,反差竟如此之大,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有关部门视而不见?他希望纪检部门彻查此事。
知情人说,要想弄清建别墅资金的来源,只要查一查驻马店市盐业局前几年国家调拨盐有多少,计划外购进盐多少,多种经营收入有多少,就知道盐业局有没有“小金库”。许多群众也质问,盐业局和盐业公司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这是不是暴露了整个盐业管理体制上的弊病?
盐业体制积病重重
驻马店市盐业局和盐业公司其实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他们既是食盐和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盐业的政府管理部门。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他们说,这种情况不仅在驻马店盐业系统存在,在全国整个盐业系统也普遍存在。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盐业实行专营,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地区是盐政管理和经营队伍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的政企不分体制,盐业公司直接负责食盐计划安排、生产、调运和除两碱工业用盐以外的其他工业用盐的销售。此外,盐政执法也由盐业部门即盐业公司承担。盐业局是盐业管理政策的制定者、盐政执法者、生产企业的上级主管,同时又是盐产品的经营者,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有关专家认为现行的盐业管理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背离,并容易导致盐业行业滋生腐败,“依据市场经济规律对盐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位长期研究此问题的专家说,要改变“卖盐的管盐,管盐的卖盐”这种局面。政企分开后,盐业公司不能再行使盐政管理职能,盐政管理所涉及的卫生、质量、市场和执法等工作,应由有关部门承担。
盐业改革艰难前行
去年6月份,国家发改委市场运行局副局长陈国卫就曾撰文抨击盐业体制几大弊端。陈国卫认为,作为利益主体,盐业公司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展相关活动,同时由于政企不分,食盐计划实际执行的情况又无人检查和监督,因此其执法很难做到公正和公平。食盐专营成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护身符。食盐生产企业享受不到与其他企业相同的待遇,它们不是真正的商品生产者,产品也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市场经济发展到了今天,食盐生产者却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不能与消费者和市场直接见面,只能按计划调拨给盐业公司经销。最后,中国盐业总公司在编制食盐分配计划时,排斥来自市场的竞争,这样就很难实现优胜劣汰。企业不分大小、技术装备好坏、产品质量高低,都可以从中分得一杯羹。
2001年,前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曾提出对盐业体制进行改革,主要措施为:废除和修改过时的《盐业管理条例》和《食盐专营办法》,实行盐业管理和经营政企分开,各地盐业管理职能部门要从盐业公司中分离出来,打破盐业公司的垄断销售。但是,此次“盐业改革”很快便遭遇巨大阻力。
2003年2月,前国家经贸委准备再次力推盐业“新政”时,又遭到部分人士的强烈反对。随后,国家经贸委下属部门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分别被并入国资委、商务部及国家发改委,盐业改革再次“流产”。
国家发改委一位部门负责人曾在公开场合表示:“盐业改革是非进行不可了,第一要废除和修改过时的规章制度,并且实行盐业管理和经营政企分开。第二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赋予食盐生产企业经营自主权,让其直接进入市场。第三是目前仍要以食盐计划为行业管理手段,但食盐计划分配要改变吃大锅饭的做法,引入竞争机制。第四是工业用盐逐步实行产销直接见面。另外,盐业销售企业要正视盐业市场化趋势,加快内部机制改革。”□记者殷晓章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河南驻马店”,共找到
5,498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盐业”,共找到
270,45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