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从7月1日起接替卢森堡担任为期6个月的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是在欧盟宪法危机和财政预算危机导致欧盟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更加激烈的情况下接过这一重任的。围绕欧盟面临的危机,以德国和法国为一方,以英国为另一方,双方领导人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其实,激烈的言辞背后,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刻的问题:到底谁来领导欧洲?
英国面临机遇
长期以来,享有欧盟“发动机”美誉的法国和德国一直联手主导欧盟重要事务,英国对此感到愤愤不平。法国与荷兰今年5月底和6月初在公投中否决《欧盟宪法条约》后,英国随即宣布搁置公投,使得欧宪危机进一步加深。法德领导人曾在一周内两度聚首,寻求化解危机的办法,但无果而终,两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和声誉受损。在随后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上,英国在财政预算返款问题上丝毫不肯让步,又把欧盟拖入另一个泥潭。
欧洲媒体纷纷评论说,法德两国面临经济困境,内政也出现动荡,欧洲出现了“领导真空”。英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后,应抓住机会,联合其他国家,担负起领导欧洲的责任。有的媒体更是直言不讳地指出,目前的“混乱”正是英国扩大在欧盟影响的最好机遇。
由于新加入的欧盟成员对法德在欧盟事务中的“专断”本来就有意见,对“老欧洲”经济模式也十分不满,因此包括荷兰在内的一些欧盟老成员国以及东欧国家在预算危机中与英国立场保持一致。这对英国“领导”欧盟又是一个有利因素。
但是,英国一直对欧盟政治一体化不太积极,与美国保持特殊的伙伴关系,甚至没有参加欧元区。对欧洲建设的种种倡议,英国也多有保留。此外,法德对英国在欧盟中的离心倾向存有戒心,英国要想成为欧洲新的“发动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法德奋力反击
6月16日和1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结束之后,法德与英国之间的争论仍在继续。双方争论的焦点主要是:欧盟要不要削减农业补贴,英国是否应该放弃欧盟预算返款,欧盟今后应走向何方。
英国首相布莱尔6月20日在英国议会发表讲话,呼吁欧盟进行改革。他说,在这个“崭新的世界”上,欧洲将40%的预算花在人口只有5%、生产总值只有2%的农业上“毫无道理”,而农业预算是科研预算的7倍更是不可理解。
6月21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则不点名地对布莱尔提出批评,指出欧盟分歧的核心问题是欧洲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欧洲未来走向何方。他认为,欧盟不能放弃社会市场经济,不能一味地减税再减税;欧盟不能回到单纯经济联合的欧共体时代,欧洲需要政治联合,才能更具有竞争力,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同一天,法国新任总理德维尔潘也在法国议会发表讲话,对英国每年要求欧盟预算返款提出尖锐批评,同时强调法国农业补贴的合理性,称农业补贴是“欧洲和法国的主要财富”,英国的指责毫无根据。
双方批评对方时站的姿态都很高,但实质都是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欧盟领导权的争夺。英国希望继续得到财政预算的巨额返款,法国希望继续得到庞大的农业补贴,而德国支持法国,希望维持法德特殊关系,在国际舞台上和欧盟事务中得到法国的大力支持。
美国隔岸观火
在大西洋彼岸,冷战时期欧洲的“老大哥”美国隔岸观火,对欧洲目前的危机一直保持缄默。西方一些学者建议美国乘欧盟困难之机,建立大西洋共同体,加强对欧洲的“领导”。
美国人的心态是复杂的,既不希望欧盟危机继续恶化,致使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受到威胁,也不愿看到欧盟政治一体化走得太远,建成“欧洲合众国”,有朝一日能与美国抗衡。冷战期间,欧洲由于要应付来自原苏联的威胁,愿意接受美国的“领导”。冷战结束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壮大,欧洲在政治上也不断强化“自己的声音”。美英2003年3月对伊拉克发动战争期间,法德坚决的反对声可谓独树一帜,令美国领导人大为光火。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欧盟的双重危机对美国构不成威胁,美国不会对此涉足过深。从长远来看,随着欧洲政治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美国在欧洲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只能继续被削弱,而不会得到加强。
从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从欧洲联盟到欧元区的建立,欧洲融合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道路。这一历史进程表明,欧洲的前途和命运掌握在欧洲人自己的手里。如果欧洲大国能够在涉及本国利益时,表现出灵活姿态,作出一定的让步,欧洲联合进程就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新华社记者袁炳忠(据新华社柏林7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