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蒙汉混合语,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平均海拔1400米以上,南部是地势较低的燕山山脉,山峦起伏,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密布,东北部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
塞罕坝景区面积842平方公里,浩瀚的林区15.6万公顷,草原8万公顷,其面积之大,旅游资源之全,居全国森林公园之首位。
这里原是清朝设置的木兰围场的一部分。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康熙皇帝北巡时,在现今围场县一带的地方设置了木兰围场。当时围场的总面积有1万多平方公里,周环650多公里。
康熙皇帝设立木兰围场,固然是为了满足其狩猎娱乐的需要,但主要目的还是通过狩猎“习武绥远”,整军备武,训练八旗士兵,预防和抗击沙俄入侵,巩固多民族之间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因此,在清朝盛世,把木兰秋狝活动定为祖制,垂为家法,几乎年年举行。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设围到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历时139年,其间除雍正皇帝(共在位13年)因忙于宫廷内巩固皇权未举行秋狝外,康熙、乾隆、嘉庆三个皇帝到此举行秋狝就达105次之多。但是到了清代后期,国势日衰,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停止了盛极一时的木兰秋狝活动。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兰围场开始放围开垦,中经几次停、放的波折,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这块广阔的皇家猎场禁地全部放围开垦,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整个围场满目荒凉,风沙漫天,野兽断迹。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年的治理,塞罕坝已经逐渐恢复了她的神奇魅力。如今的塞罕坝,翻过一岭,转过一坡,到处是林海绿浪,登上塞罕坝的制高点——康熙练兵台远眺,目力所及,翠绿如洗,绿浪似涛,碧波万顷,浩瀚无际,实在壮观。
盛夏,当游人踏进塞罕坝,就像走进一个清凉的绿色世界,那无边无际的森林,随着冈峦起伏,犹如大海的波涛。林中婆娑多姿的落叶松、宛如高塔的云杉树、秀美挺拔的钻天杨,好像一排排整齐威武的绿色卫士,抵挡着塞外的风沙。由于森林茂密,走失多年的豹子、野鹿、野猪、狐、貉、黄羊等在林间草滩上跑来窜去。各种鸟雀在树上筑巢,就连北方稀少的天鹅、白鹭也来林区落户。林间草地,百花争妍,蓝的发亮的鸽子兰、瑞雪铺地似的走鸟芹、红火苗一样的山锦花、精巧玲珑的荷包花、漫山遍野的金莲花,像繁星抛撒在漫无边际的绿色地毯上,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美丽图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金色的季节,此时的塞罕坝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漫山遍野的红叶溢金流丹,簇簇红叶中,金黄的白桦叶,黛绿的松针,融在一起煞是好看。
严冬,塞罕坝是银色的世界,雪染大地,白了山峦,白了森林。滑雪者百橇竞逐,雪上驰骋,一显身手。狩猎者亦可满载而归。
塞罕坝上,不仅林海、花海使人叹服,而且这里的蓝天、白云、清风、明月、溪流、湖泊、高山、旷野、天籁、野趣,也会使人赞叹不止。山林野草中,还矗立着一块块石碑,记载着康熙、乾隆皇帝的武功、神威。众多的古迹,在古朴野趣中,供人吊古鉴今;那许多生动的传说,又给游人平添了助兴的话题。
塞罕坝之美,美在自然,美在淳朴,凡是游历了塞罕坝森林草原的人,都会为这里的绮丽的自然风光所迷恋和陶醉。随着森林草原旅游项目的开发,塞罕坝修通了景区柏油公路,建起了旅游星级宾馆,并在景区发展了骑马、射箭、漂流、狩猎、滑雪、篝火晚会等旅游项目。塞罕坝森林草原以其独具特色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唐军政 周瑛平)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木兰围场”,共找到
3,73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