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叶晓楠
人民网北京7月2日讯 以“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为办报的宗旨,人民日报海外版今天迎来了20岁的生日。庆祝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座谈会由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张研农主持。中共中央委员、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中国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李东生和中央外宣办、新闻出版署、国家教育部、国务院侨办、港澳办、台办及侨联、台联等部门的领导参加座谈会。
下面是海外版轻年记者编辑代表叶晓楠在座谈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事:
你们好!
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一名年轻记者叶晓楠,2002年进入报社,至今还不满四年,在这里,我和其他年轻记者一样,从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由领导和同事们一点点领进门,一天天成长起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在这里,我经常看到同事们为写出一篇好稿费尽心思;又有多少个夜班,我看着同事们为拼出一个好版面反复斟酌,苦苦思索。我还看到许多同事在海外版一干就是大半辈子,把自己的青春年华都奉献给报社。他们的言传身教是我们年轻人最好的榜样。短短四年间,我与海外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我要说,我爱海外版,我觉得这里是个温暖的大家庭,也是我们的年轻人展示才华的大好舞台,我以是一名海外版的记者深感自豪,也尽最大努力去做好本职工作。
拿我自己来说吧,组织上分配我跑的是统战、政协、民主党派、妇联等领域,这些机关不少同志都管我叫“小丫头”,每次见了我都十分亲热。可是刚开始,这些机关四散在北京城,我光认门就认了好长时间。而各新闻单位跑这口的记者常常是资深的老记者,我一开始进门时他们还以为是谁家的闺女上单位找家长来了。那时,海外版的领导和同事就给我耐心讲解情况,给我打气鼓励我。慢慢地,我与这些对口单位的许多同志成了好朋友,逢年过节还会互发短信拜个年什么的。
2003年“非典”肆虐时,农工党天津市委的党员马宝璋为抗击“非典”英勇献身。我得知后,第一时间采访了他的夫人和他的同事。稿件见报后,德国一位华侨专门写信回国,表示要资助马宝璋家。他的夫人尽管嗓子都哭哑了,还专门打电话来表示感谢。我与民主党派的友谊加深了,而我由此也更感身为海外版记者责任重大。
进海外版四年来,我有幸经历了海外版被中央定为外宣五大主体媒体之一以及海外版适应新要求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改革,在此过程中,领导和同事们总是鼓励我们年轻人多参与,领着我们干,我们年轻人也觉得舞台更广阔,干劲更大了。我出去采访时,很多人都向我反映海外版改版后,从版式到稿子的风格,更富于外宣特色,文章有可读性,报纸舆论导向正确,与读者、生活和实际也贴得更近了。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我心里总是特别自豪。今年“两会”期间,我采访了吴敬琏、厉以宁、萧灼基教授以及刘永好等企业家,他们听说我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记者,都痛快地接受了采访;特别是厉以宁教授,他推掉两家媒体记者,告诉他们:“我不跟你们说了,我要接受海外版这个小姑娘的采访”,把我带到他房间讲了半个多小时。稿子见报后,他在驻地餐厅碰见我,对我表示夸奖,专门向我要样报。厉以宁教授还说:“海外版改版挺好,今年‘两会’的报道很有可读性。”当时我听得心里美滋滋的。作为海外版的记者,我觉得腰杆挺得更直了。
今天,我有幸能参加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二十周年庆祝大会并有机会发言,深感荣幸。感谢报社老领导、老同志辛勤创业,为我们留好了大好基业,也感谢报社领导和同事对我们年轻记者信任和厚爱,给我们大量宝贵的锻炼和学习机会。当前,海外版正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刻,杨振武总编辑经常鼓励我们年轻人要苦练新闻业务,发掘新闻点,多写独家稿。众位领导和同事们也都兢兢业业,为我们年轻记者作出表率,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年轻记者将更加努力,发挥年轻人的闯劲,积极为海外版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最后,我想代表海外版所有年轻编辑记者向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说一声:谢谢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