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在今年7月4日进行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已进入倒计时,在这举世瞩目的重大天文事件前夕,记者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对天文学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进行了专访。
“无论从科学的层面看,还是从公众欣赏的层面看,7月4日即将发生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都具有重要意义。”王思潮介绍,这次事件是1994年“彗木相撞”之后的又一次天文热点事件,所不同的是,上次人类在被动地观测木星挨撞的“悲壮历程”,这次则是人类转守为攻,主动去撞击彗星。这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在宇宙中的充分体现。
从科学层面看,在撞击过程中,撞击舱将携带照相机冲向彗核,拍下一幅幅精彩照片,直至“壮烈牺牲”前2秒钟。在“以身殉职”前,它已将图像和数据发回宇宙飞船。宇宙飞船自身也带有高分辨率的相机和红外分光计等精密观测设备,在离彗星仅500公里的安全距离近距拍摄撞击时冲天而起的蘑菇云,记录撞击坑的大小、深度、形状和内部结构,分析从彗核内部喷射物质的成分,并将观测到的宝贵图像和数据传回地球。
由于彗星含有太阳系最原始的物质,这些图像和数据在帮助人类首次揭开彗星内部秘密的同时,也会帮助揭开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的起源和宇宙生命起源之谜。另外,这些数据也为防止彗星撞击地球提供了宝贵资料。
从公众欣赏的层面看,这是人类第一次自己创造的美妙天象,观赏性非常高。目前,这一天文事件已吸引了众多的天文爱好者。美国宇航局网站(www.nasa.gov)在“头版”用整版介绍这次深度撞击太空实验。世界各国的天文爱好者都已开始将望远镜对准了坦普尔一号彗星,闻名遐迩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斯皮策”太空望远镜、“钱德拉”太空望远镜也准备在这次史无前例的天文事件中一展身手。全球已经有不少心切的天文爱好者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炮轰前彗星的照片。
史无前例的太空实验
彗星是太阳系最古老的原始天体,它由水冰、二氧化碳冰、甲烷冰和大量尘埃、岩石物质组成,并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天文学家推测,在46亿年前太阳系诞生之后的最初10亿年内,彗星对地球的频繁撞击给地球带来丰富的水和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地球合适的环境下,逐渐演变成最原始的生命,从而促进了地球的演化。
但截至目前,人类对彗星的了解还比较少,主要停留在对其表面物质的认识上。1996年,美国3位科学家德拉美尔、白勒顿和赫恩向美国宇航局提出了撞击彗星计划,以揭开彗星内部的秘密。在改进撞击舱的导航系统后,这项计划于1999年11月1日启动。
2005年1月12日,价值3.3亿美元“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在4.31亿公里的太空飞行后,它所发射的撞击舱将于7月4日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彗核。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
坦普尔一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它作为实验对象,主要是因为:人类对其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情况;目前,该彗星正处于中年时期,有代表性;这颗彗星可以飞到离地球比较近的地方,撞击后适宜地球上的公众进行观测。另外,它所处的位置相对合适,深度撞击号所发射的“炮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打中”它。
4种可能的结果
王思潮介绍,坦普尔一号彗星的中心是一颗直径约6公里的彗核,彗核由大量的水冰、二氧化碳冰、甲烷冰物质和岩石尘埃物质组成。7月4日由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发射370公斤撞击舱就像一颗巨型炮弹,将以10.2公里的宇宙速度撞向这颗彗星的彗核,爆炸能量相当于4.5吨烈性炸药,此时将有多种可能性发生。
第一种可能性是没有击中彗核,其原因是这次撞击难度相当大,因为宇宙飞船“炮弹”和彗星都在以宇宙速度飞快地运动,而且运动路线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好比骑在飞快奔驰的马匹上,想用箭射中展翅飞翔的老鹰,难度很大;
第二种可能是虽然击中彗核,但由于彗核比预计的坚硬得多,所打出的撞击坑并不大,溅射出的物质也较少,彗星增亮不明显;
第三种可能是撞击时爆炸所产生的深坑不下30米深,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撞击瞬间被高温熔化蒸发的物质产生节日焰火般的绚丽景象,所溅射出的大量尘埃气体物质使坦普尔一号彗星熠熠生辉,并持续几天乃至几个星期之长;
第四种可能是这颗彗星的彗核相当松散,在激烈的炮轰中分崩离析,变成几颗彗核,甚至全部瓦解。
王思潮说,估计第三种可能性较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炮轰”发生在远离地球1.3亿公里之外,地球上所见现象与宇宙飞船近距观测还是有很大不同的。
如何观测“炮轰”彗星
王思潮介绍,预计这次炮轰彗星将发生在北京时间7月4日下午13时52分,炮轰后6个半小时彗星将开始进入我国夜空视野。这有利于我国公众对炮轰后喷射出的大量“暴风雪”和尘埃气体云团的观测。但轰击前的观测也很重要。从26日起,月光影响已开始减弱,届时可以对该彗星进行观测。
6月26日-7月9日,坦普尔一号彗星天黑后将出现在南方星空,位于木星和室女星座角宿一星附近。每夜最佳的观测时间从天刚开始全黑到全黑后两小时。撞击前彗星的亮度约为11等星,撞击后亮度有可能增亮几十倍,变成一颗7等星。观测炮轰前的彗星,最好有一架口径30公分以上的高质量望远镜。若想观测炮轰后“烽火连天”的彗星,用10公分以上口径的望远镜就有可能观测到这颗彗星的身影。而要拍下这次历史事件的镜头,用灵活的CCD(电子探测器件)为上等,也可用数码相机等。
观测除了要求晴朗的夜空和无遮挡障碍物外,还要避开城镇灯光和月光的影响。观测前应该准备一张合适的星图,星图的星等最好能至10等星,并熟悉用星图寻找彗星的方法。在望远镜中,彗星与恒星形貌不同,恒星是星点状,而彗星是小小的暗淡的雾状物。天文学家6月初对这颗彗星的观测表明,它像是一颗西瓜籽形状的雾状物,彗尾背向太阳,爱好者在观测半小时后,会看出彗星相对于星空背景有移动,这是区别彗星与河外星云的方法。
王思潮提醒,要取得好的观测结果需要提前进行练习,先用寻星镜对准和找出彗星所在视场,后用导星镜或主镜耐心认真地找出该彗星。
我国天文爱好者最近已对这颗彗星进行了观测。池谷-张彗星的发现者张大庆已于6月23日晚观测到坦普尔一号彗星,他使用的是40公分口径、放大51倍的望远镜。接着,他还用放大70倍的目镜对该彗星进行了确认。6月23日晚,从天刚黑到月亮升起只有10多分钟,张大庆紧紧抓住这段时间在21时10分找到了坦普尔一号彗星。
据张大庆介绍,这颗彗星相当暗,估计为12等星,在望远镜中呈暗淡云状物,形状为较胖的椭圆形,彗星大小为1.5角分×2角分,这对应于7万公里大小的彗发(彗发是十分稀薄的尘埃和气体)物质。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深度撞击号”,共找到
11,82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