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特约记者郎清相)昨天,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探测和太阳系天体研究团组给本报发来撞击前后的报告,并于晚上9:02拍摄到被撞后的首张照片显示,彗星轨道并无改变。
从7月2日开始,紫金山天文台的科学家就利用盱眙铁山寺天文科普园40厘米望远镜,观测到坦普尔一号彗星的庐山真面目。通过观测获得了两天彗星的资料,经初步归算,该彗星的彗发已经发育,彗头的直径约6万公里左右。
一生致力欲研究彗星的王思潮研究员兴奋的表示,深度撞击彗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精确度比原来的预计的更高。
NASA推进实验室大屏幕上显示,撞击后彗发喷发的效果要比原来模拟效果大得多,王思潮称“非常壮观”,彗发喷发的面积越大,彗星本身的亮度就越增加,也就是从11星等到7星等,亮度整整增加了40倍。彗核喷射后,“深度撞击”探测器上搭载的光谱和红外X分析仪随即对迸发出来的物质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在以后一段时间内陆续传输回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
由于天气原因,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昨夜通过云层间隙抓拍到彗星被撞后的照片,尽管照片效果不是很理想,但通过初步观测显示,撞击前后的彗星运行轨道和亮度并未发生改变。
上海天文台成功采集彗星图象
据新华社4日电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光学天文联合开放实验室佘山基地,4日晚成功观测并采集到撞击后的坦普尔一号彗星图像。
佘山基地主任陶隽告诉记者:“通过撞击前后拍摄到的图像对比和彗星形状的变化,我们成功定位了撞击后的坦普尔一号彗星。
从今晚拍摄到的图像可以看出,彗星的位置跟此前预报的变化不大,亮度比3日观测的增加了1.7等(相当于亮度增加了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