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神户(日本)7月4日电随笔:战胜艾滋病 关键是行动
新华社记者何德功 穆东
曾几何时,人们说起艾滋病时,觉得它离自己很遥远,是一种“洋病”,国人与它无缘。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它就来到我们身边。如果有一天周围有人查出感染艾滋病病毒,你会感到吃惊,但仔细一想,也不是不可思议。
现实是残酷的,我国目前已有近1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有关专家估计,到2010年,这一数字有可能增加到1000万。为此,我们必须立即行动,赶快扼住艾滋病病魔的喉咙。
首先,要注意艾滋病的预防工作。艾滋病的确可怕,到现在人类还没有真正制服它。但它是可以预防的,其传染途径远没有非典那样可怕。只要每个人了解艾滋病的知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就会远离艾滋病病毒。因此,一定要抓紧进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唤起每个人的高度警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其次,要控制好高危人群如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和男性同性恋者。在对卖淫嫖娼者和吸毒者实施严厉打击的同时,对这三类人的健康状况要进行严密的监测,这样可以斩断艾滋病病魔伸出的魔爪。
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者,要进行必要的教育,防止他们对别人造成传染,并让他们接受治疗。在发达国家,艾滋病已经不是必死之病,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等于死亡,通过治疗可以延长生命,让感染者过正常人的生活。
同时,社会对感染者不能加以歧视。他们或者由于贫困所逼,或由于一时不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不管由于什么原因,这对他们来说都是最大的不幸。生的绝望、死的恐惧,时刻折磨着他们。将心比心,他们很值得同情,如果再遭到社会歧视,无疑是雪上加霜。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歧视会造成很多人不检查、不承认、不接受治疗,使一般人更难以预防。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日本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诗人长谷川博史在开幕式上说,“歧视是艾滋病病毒的朋友”,这是很有意味的。
艾滋遗孤是无辜的,他们失去亲人,精神痛苦,经济困难。如果失去接受教育的权利,等于失去未来,其人生道路将是一片黑暗,对社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他们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全社会应该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到社会温暖和人间真情,这样他们就会在希望中奋起。
第七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艾滋病国际会议曲终人散,这次会议号召人们把语言变成行动,但愿此后会有更多的行动,直至降服艾滋病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