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5日电(记者王文韬、钱铮)“人类有许多东西都可以不要,但有一样东西却永远不能舍弃,那就是延续我们血脉的老祖宗。‘北京人’丢失之谜,是一个包含着创造与毁灭、文明与野蛮的跨世纪之谜。”
对于为什么要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76年后,遗失化石64年后,再度寻找“北京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如是说。
7月2日,在“北京人”的老家,北京市房山区,当地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至此,中国首个在政府领导下,统一协调民间积极性和政府力量,在全球范围寻找“北京人”的机构诞生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对“北京人”的寻找、再发掘似乎变得比它的发现还要重要。难道这一切只是单纯地为了化石本身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吗?
1929年,中国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在位于北京房山区的周口店发现了一颗完整的头盖骨,这就是“北京人”头盖骨。这一发现把最早的人类化石历史从距今不到10万年推至距今50万年。“北京人”头盖骨的出土被学术界誉为“古人类研究史中最为动人的发现之一”。根据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提供的资料,周口店北京人遗址1927年正式开始发掘,此后的10年间,周口店猿人洞中先后发掘出土5颗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盖骨。
发掘出的“北京人”化石起初一直保存在北京协和医院。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军队侵占了北京,但当时协和医院是美国的机构,悬挂星条旗,侵华日军铁蹄一时不敢踏入。这时,“北京人”化石在这个“保险箱”里还安然无恙。到了1941年,日美关系越来越紧张,为了使“北京人”化石不被日军抢走,协和医院与重庆政府协商后,决定把化石送到美国暂时保管。然而,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日本军队迅速出动,占领了北京、天津等地的机构。极具科研价值的5颗“北京人”头盖骨,连同牙齿147颗、头骨碎片、面骨、下颌骨、股骨、锁骨等,以及全部山顶洞的人类资料,就在这次转移到美国的途中神秘失踪,留下了一桩至今难解的历史悬案。
对于头盖骨丢失的巨大遗憾,裴文中先生痛心不已。在去年举行的裴文中诞辰百年生平事迹展上,高星对记者说,“1982年9月,裴先生弥留之际牵挂的还是这件事。”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者之一、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之子贾彧彰说,从日本投降以后,一些学者和民间组织一直在搜寻这些头盖骨化石,但到现在都没有结果。房山区相关部门在1999年也发起过“世纪末的寻找”,后来可能因为资金不足也没有持续下去。
贾彧彰说,从目前来看,有些线索都不太真实,找到“北京人”“我觉得希望不是特别大”。其实,找“北京人”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我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民族意识。今年正好是抗战胜利60周年,让全民族都意识到“北京人”头盖骨这个宝贵财富是在日本侵华期间丢失的,我觉得这是它的意义。
据高星介绍,关于“北京人”的去向,各种推测很多。有的说它们已被日军破坏,有的说它们被运到了日本,有的则认为已被送抵美国。此外,还有猜测化石已石沉大海、在日军撤退时被留在韩国釜山、可能仍在天津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高星说,我们曾追踪过许多线索,最后证明都不是“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丢失时间长,目前有价值的线索不多,这次再度搜寻“北京人”将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找到的可能性有多大还不敢说。但是寻找“北京人”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化石本身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情结和民族情结,如果能找回化石,不但是一批文物的回归,而且是找到日本侵华的又一个罪证。多年来,寻找“北京人”的工作一直停留在民间操作和学者呼吁的层面。1998年,以贾兰坡为首的14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呼吁有关人士行动起来寻找“北京人”化石。此次房山区成立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工作委员会,是第一个由政府领导的行动机构。
已经丢失的“北京人”倘若有知,也会感觉到这64年的寻觅,是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头盖骨”,共找到
40,80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