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首威武雄壮、慷慨激昂的《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歌曲中唱着最过瘾、最解恨的一首歌曲。尤其是最后一声“杀!”集中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无比愤怒和刻骨仇恨!现代京剧《红灯记》中背景音乐主旋律就采用了该曲调。全剧共向鬼子头上砍了20多次。要说这首歌曲原是为29军大刀队创作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它的原歌词是: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词曲作者是麦新,原名孙默心。要了解这首歌曲的创作始末,必须先从29军大刀队讲起。
苦练“大刀军”
日寇侵占东三省后,更激发了29军官兵的爱国热忱。军长提出“枪口不对内”的口号。鉴于武器装备低劣,西北军素有刻苦训练的传统,结合西北军官兵均有武术基础的特点,军长宋哲元提出了建立大刀队的设想,就地取材,自造大刀,全军习武。负责训练的副军长佟麟阁将军,亲临北平聘请具有爱国思想的武术名家李尧臣先生为教练。李结合自己拿手的六合刀、追魂剑等技艺,为29军编了一套“无极刀法”。此种刀法可作刀劈,又可当剑刺。套路简单易学,实战性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居然将这支残缺部队练得很有成绩。
大刀破神话
1933年春,东北军在热河战败,为顶住长城各关口防线,29军奉命防守喜峰口。从此拉开了长城抗日的序幕。3月9日汤玉麟部竟放弃喜峰口落荒而逃,29军立足未稳,只好提前仓促投入战斗,趁黑夜夺回两侧阵地。10日晨鬼子大举反扑,为了减少伤亡,只有短兵相接,大刀队上去与鬼子纠缠在一起,展开白刃格斗,用手榴弹和大刀冲杀,日寇飞机、大炮完全失去作用。鬼子打得也很顽强,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来回拉锯,杀声震天,激战全日。11日拂晓,鬼子又来进攻,企图夺回被占山头。我军按兵不动,沉着应战。待鬼子进入百米以内,突然出击,用手榴弹、大刀砍杀,敌终不得逞,改用飞机、大炮轰炸,我方伤亡惨重。鉴于日寇武器精良,不宜死打硬拼,应发扬近战、夜战的特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是29军采用了迂回夜袭战术。
是夜,由赵登禹、佟泽光两旅长各率两个团,夜出潘家口,从两侧插入敌后,拂晓前摸到敌特种兵营地。正在做着美梦的鬼子,哪能想到我军竟敢偷袭“皇军”!赵旅长手持大刀,身先士卒指挥砍杀。多数鬼子死于刀下,被砍头、剁腹者甚众,炮兵大佐脑袋也未幸存。其余鬼子除被手榴弹炸死外,均被俘获。大炮、坦克战利品就地炸毁;辎重粮秣悉数焚烧。我军大获全胜,喜峰口阵地稳操我军手中。
自“九·一八”鬼子侵占东三省以来,这是受到的最顽强的抵抗,最沉重的打击!也是中国军队自抗日以来的首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此29军作为“抗日英雄部队”闻名中外。赵登禹因功勋卓著,提升为扩编后的132师师长。
“七七”事变爆发后,29军仍以大刀显神威。据当年7月12日《世界日报》报道:“日军二百余名……被宋部大刀队迎头痛击……被斩首者占三分之一。”“二十九军大刀队急向日军冲锋,相与肉搏,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遂获大胜。”“……迨日军行近,大刀队突起,挥刀大杀,日军头颅随刀而下……日军伤亡无数。”
另据37师219团三营营长金振中回忆说,某排官兵放下步枪,只携大刀、手榴弹冲入敌阵,举刀砍杀,一举消灭敌人。一个19岁的士兵陈永就砍死鬼子13人,生擒一个。该日本兵魂飞魄散,跪地求饶。
大刀进行曲的诞生
二十九军的胜利捷报和大刀队可歌可泣、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通过电讯迅速传遍祖国各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更深深地震撼了在上海搞抗日救亡运动年仅23岁的麦新。他眼前出现了一幕幕大刀队挥舞大刀与鬼子拼杀的壮烈场面。这位年轻作曲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激动之怀,不能自已,突发灵感,产生了创作冲动。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挥笔谱上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队的英雄气概,化成了艺术形象,一首《大刀进行曲》诞生了。出于对二十九军大刀队的爱慕、感激和崇敬之情,又写下了“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
歌曲于7月完成。8月作者在上海浦东大厦亲自指挥了这场首次演出,激起了听众强烈的共鸣。雷鸣般的掌声,伴随着抗日口号声震动了大厅。歌曲集中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无比的愤怒与仇恨,她以惊天地泣鬼神、气壮山河的气概,为中华儿女吹起了抗日的号角,敲响了日寇终将灭亡的丧钟!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解放后将歌词第二、第七句原为“二十九军的弟兄们”、“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并且拿掉了“献给二十九军大刀队”的副标题。值得庆幸的是这首《大刀进行曲》总算保留下来了。摘自《天津老年时报》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大刀进行曲”,共找到
3,76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