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限战争理论对军事战略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一直奉行“地区威慑”军事战略。该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劝阻(Dissuasion)”威慑,指对南亚次大陆区内国家强调保持绝对军事优势,以劝阻其进行军事冒险,同时对区外大国通过慑止,达成“力量均势”,限制其海军在印度洋上的行动自由,从而达到确保海岸线与领海安全和阻止大国渗透等目的。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和印度国家安全环境的变化,印度认为,本国的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影响国家安全稳定的因素日趋多样。印度认为,近几年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印度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印度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已超出南亚其他各国的总和,南亚各国事实上已无力对印度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入侵,印度面临的传统安全威胁正趋于缓和。但与此同时,印度面临的恐怖主义、分离主义和跨境有组织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正日益增多。
在克什米尔地区长达十几年的好战活动、恐怖活动等各种冲突中,印度投入了20多万军队和准军事部队,军人和平民的伤亡高达7万人,印度的损失超过了自独立以来,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的全部战争的损失之和。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不仅拖累了印度经济的发展,还严重地损害了印度的国家形象。在东北地区,暴乱活动此起彼伏,严重在影响了印东北边境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国内,日益严重的民族、宗教矛盾和频繁发生的大规模流血冲突,使印度政治局势和社会稳定出现了激烈动荡。
印度坚持认为国内大部分叛乱活动、恐怖活动和分离活动得到了外部势力的怂恿和支持。在印度决策层眼,印度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受到的威胁与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同样严重,而且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印度甚至认为,与邻国在边界地区构成的军事威胁相比,印国内在克什米尔、旁遮普及东北各邦的外部势力介入更为麻烦。基于上述认识,印度认为以应对传统安全威胁为主要目标的“地区威慑”军事战略已能不满足新形势下多种安全威胁的挑战。为此,近年来印度军界和防务界一直在探讨调整军事战略的问题,逐步扩大军队的职能范围,使之由过去单一的“防敌入侵”向“核常兼备”、“防外稳内”的多重化方向发展。印军有限战争理论的提出,适时地为其调整军事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印度前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提出打有限战争之后,印度国防部就举办了“军事战略研讨会”,会议将印度长期奉行的“地区威慑”军事战略中的“劝阻”思想改为“惩戒(Punition)”思想。“惩戒威慑”思想特别强调:以有限战争为主要作战样式,以积极进攻、主动出击为作战指导思想,对敌方实施先发制人的有限战争,达到教训和惩戒的目的,迫使敌对国调整其对印政策。为适应新军事战略的需要,近几年,印度在军队建设上不再单纯追求增加军队数量,而是更加强调在保持一定人员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调整军队内部编制结构等措施,来提高军队打有限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边境部战争的能力。
对印度有限战争理论可行性评估
印度的有限战争理论主要借鉴了冷战时西方在核威慑环境提出的有限战争理论的基本原理。虽然目前南亚的战略环境与冷战时有些类似,但是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一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地缘上毗邻,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敏感,尤其是两国之间还存在着克什米尔争端。它们之间的竞争是在各自的领土上展开,而不是外围第三方,因此危机和冲突的风险要高得多。二是历史因素和复杂的民族、宗教因素使得政治解决争端难度更大。因此,印度国内一些防务家和西方很多国家对印度有限战争理论的可行性表示怀疑,认为在次大陆目前的环境下,印巴两国很难将冲突限制在核水平之下。
(1)对有限战争实施有效控制的难度大
首先,印度发动的有限战争的“限度”很难界定。对于印度认为是有限的政治军事目标可能在巴基斯坦看来却不是有限的和无法接受的,巴基斯坦可能接受在某个战区部分领土的丢失,但却可能在另一个战区无法接受这种结果。如果印度的进攻影响到巴基斯坦军事领导人的政权,不管印度进攻的纵深有多深,巴基斯坦可能都无法接受。
其次,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一场有限战争和一场非有限的战争一样具有灾难性的后果,对巴基斯坦的政治可能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在卡吉尔冲突中,正是因为巴基斯坦军方对巴前总理谢里夫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协议的极度不满,才导致一场军事政变,使巴基斯坦军人重新掌权,这与印度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在许多人看来,鉴于巴基斯坦军人政府过去一贯的冒险和好战表现,打一场有限战争将变得更加不确定性。
第三,假如印度发动了一场具有有限政治和军事目标的战争,如果印度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通过军事和外交手段实现政治目标,或者说如果国际社会不支持印度的立场,那么印度能否将战争一直打下去直到实现政治目标值得怀疑。如果对方在印度境内开辟第二战场,对印度重要的政治和军事目标发动恐怖袭击,如2001年印度议会遭袭击事件那样,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还能将有限战争保持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吗?
(2)有限战争升级为一场核冲突的风险很难排除
印度提出有限战争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避免爆发核冲突的危险。然而,一些防务家们认为,印度构想的有限战争理论的目的不仅不明确,还低估了印巴军事冲突固有的升级为核冲突的风险。
首先,印巴两国缺乏可信的核武器指挥与控制系统。西方的有限战争理论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原因在于当时美苏两国都拥有可信的核武器指挥和控制系统,双方领导人都比较理性,能确保不使用核武器。然而目前印巴之间虽然建立起核威慑,但两国均缺乏一个可信的核武器指挥与控制机制,尤其是巴基斯坦,核武器指挥与控制系统完全掌握在军人手中。
其次,两国虽然正在就建立“核信任机制(NCBM)”进行谈判,并计划在双方的作战部长和外交秘书之间建立了热线,但目前看来很难在短期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三,巴基斯坦的“首先使用原则”问题。巴基斯坦多次表示,它不会首先发动战争,但决不会坐视印度将“有限战争”强加在自己头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也于2003年1月公开声称,如果印度从其发动的一场“有限战争”中获利的话,那么巴基斯坦将发动一场“非常规”的战争。可以看出,如果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发动一场“有限战争”,那么巴基斯坦很可能将战争扩大到印巴边境的其他地区,从而将“有限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以鱼死网破的决心阻止印度图谋得逞。
事实上,由于巴基斯坦在常规实力上与印度还有很大差距,巴认为,要想遏制印度的常规战争企图,只有将“有限战争”升级为“全面战争”,进而为巴基斯坦的有效“核威慑”创造条件。因为一旦发生全面战争,那么印度就不得不掂量掂量核打击的毁灭性后果。因此,巴基斯坦的“首先使用原则”仍是悬在印度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