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瞩目的《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下简称环评报告)终于问世了,《环评报告》推荐了一个综合改进方案,该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防渗工程现状为基础,以“实事求是,因湖制宜,全面统筹,整体优化”为原则,兼顾短期影响和长期效果,综合考虑工程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方案是最优的吗?该方案的的提出有那些科学依据呢?作者认为,综合改进方案根基不深,需要进一步论证!
(1)《环评报告》无法证明综合改进方案有无可辩驳的科学依据
《环评报告》列举了两个方案,其一是“全部撤膜填土方案”,其二就是“综合改进方案”,这两种方案没有进行过比较,没有根据推荐“综合改进方案”。即便进行了比较,也不能得出结论,因为对此工程至少有三个方案需要论证,除了上述的两个方案之外,还存在第三个方案即保持现状方案。对三个方案进行充分地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得出哪个方案是最值得推荐。因此,目前推荐的综合改进方案立论不足,需要加强论证。
(2)不能忽视“全部撤膜填土方案”的论证
全部“全部撤膜填土方案”是社会最关注的,而《环评报告》认为“该方案是对原工程的根本性改造,超出了本环评的范畴,需要进一步论证”。这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不能回避这个矛盾,如果刻意回避这个矛盾,可能说明两个问题,其一,环评的目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其二,环评的指导思想有没有从实际问题出发而制订。必须对此方案进行论证,只有通过论证此方案不可行,才能证明“综合改进方案”是可行的,是科学的。
(3)对“全部撤膜填土方案”论述难以让人接受
《环评报告》对“全部撤膜填土方案”惜墨如金,只有230个字,兹全文摘录如下:
“全部撤膜填土方案在目前防渗工程已经大部分完工的现状下,存在一些问题:除绮春园外,福海和长春园湖底地层为砂砾石层,渗透能力强,在原底泥抗渗结构遭到破坏的情况下,撤膜后仍需大量外来粘土防渗,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粘土产地的生态产生不利影响;实施粘土防渗需要挖除湖底砂砾地层以维持合理的湖底标高,造成工程土方失衡;全部撤膜填土施工将对园内生态系统造成多次干扰,可能错过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有利时期。该方案是对原工程的根本性改造,超出了本环评的范畴,需要进一步论证。”
从逻辑上讲,前后不一,先否定了该方案,然后又说需要进一步论证。从论述的角度来看,对“对粘土产地的生态产生不利影响”、“全部撤膜填土施工将对园内生态系统造成多次干扰,可能错过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有利时期”,请问粘土产地在哪里,产地在那里都不知道造成的不利影响怎么知道?对园内生态系统造成多次干扰,究竟多少次干扰?水生生态系统恢复的有利时期是什么时间?在“综合改进方案中”也要对绮春圆进行“全部撤膜填土”,是不是也存在“多次干扰和错过生态的有利恢复时期呢?”,能说明“综合改进方案”是不可行的或者部分不可行呢?
《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评价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在短时间内拿出这个《环评报告》难度很大,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推荐的“综合改进方案”应该经得起推敲的,这样才具有科学性,才能让人服气。
作者提出上述问题,请教有关专家,也希望对《环评报告》的修改和完善贡献微薄之力。
(作者简介:姜文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