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顾瑞珍 李薇薇李斌)正在此间举行的政协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教育公平问题成为常委们讨论的焦点。“择校热”“名校办民校”“高招腐败”等现象遭到了强烈的质疑和批评。常委们认为,政策、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导致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吴明熹、韩汝琦常委认为,当前我国进一步维护教育公平面临着结构失调、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区域失衡等问题。“以2002年为例,全年各项教育投资为800多亿元,而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其中的23%。城乡教育资源投入的差距直接导致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城市高中、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比例分别是农村的3.5倍、281.55倍和323倍。”
非义务教育阶段收费一再增加,造成许多城市和农村贫困家庭的子女因高昂的学费被拒之门外。北师大农村学生比例由1998年的30.9%下降到了2002年的22.3%。在经济发达地区,“择校热”愈演愈烈。家长宁愿掏数万元的择校费或者托关系,也要“挤破头”让子女就读重点学校。“公平竞争的升学制度开始遭到破坏,使全社会公民本应公平享受的义务教育权利和机会,很大程度上沦为家长间权力和金钱的竞争。”吴明熹愤慨地说。
根据清华大学的调查,2002年全国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最高省市为4047元,最低省市为603.73元,相差6.7倍。任玉岭常委给我们描述了调研中看到的现象:重点学校不仅校舍宽敞,环境优美,而且教学设施一流,不仅有现代语言室、电脑室、实验室,而且有豪华的钢琴室、绘画室、游泳馆、体育馆以及师生休闲晨读公园等。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却是场地狭窄,房屋破旧,有的教室竟连一块玻璃都没有。23个人挤在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间里,睡在一个通铺上。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常委们建议从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管理入手,重点解决好以下五个问题:
一、乱收费屡禁不止的问题。“教育的高收费、乱收费,不仅民怨沸腾,而且严重干扰了教育公平。”建议取消“择校费”,使重点学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进行择优录取。
二、重点学校办分校问题。很多地方的重点学校向国家索要土地、向政府争取投资,建设高收费的分校区,有些老师在原学校领工资,到分校去任教,为学校创收,为个人谋利。很多分校的性质已经改变,既不利于广大百姓享受教育公平,又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腐败的滋生。建议对重点学校办民营分校,股份分校应坚决制止,以保证重点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就近入学问题。由于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学质量过分悬殊,就近入学就会造成严重的不公平。建议除了认真保证小学实行就近就读外,对初中以上的就读,应彻底放开。
四、大学的设置和招生问题。对人口众多,大学较少的省区,建议国家投资多建一些大学,特别要重视一些地区级城市的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招生的不公平,还表现在城乡和各阶层的子女在高校就读人数的差异上。”以北大、清华为例,1999年,两校招收5080名本科生,其中农村学生仅有902人,占总数的17.8%。建议实行统考、统招,各学校均应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平竞争,按志愿和分数进行取舍。
五、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是本次关注的一个闪光点。农民工在全国有一亿四千万,他们的子女大多处于学龄阶段,其数量高达千万人之多。“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没有得以解决,已经酿成了一大社会问题。”任玉岭分析说,农民工子女留在农村上学,终年不见双亲,孤独无依,性格变得孤僻。随父母进城,因当地学校不收留或因学费过高,不得不进入民工子弟学校。民工子弟学校搬来搬去,造成农民工子女学习没有保证。农民工子女能享受公平的教育了,教育的公平才有希望。“教育公平了,社会才能公平,和谐社会的构建才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