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7月8日电(记者姚玉洁 王力)全面搜集记录郑和后裔相关情况的《咸阳世家宗谱——郑和家世资料汇编》日前出版。郑和二十世孙郑宽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目前郑和家世研究领域最权威、最完整的资料。
郑和六世祖是元代大政治家咸阳王赛典赤,为纪念先祖,郑和在南京定居后,将其族谱定名为《咸阳世家宗谱》。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攻入云南,大败当时统治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梁王,11岁的郑和被俘后到当时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宦官,因此郑和本人没有子女。晚年,郑和的哥哥马文铭将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郑和后裔便是从这一支发展而来的。
据郑宽涛介绍,郑和后裔主要分为三支。南京支系现有200多人,如今苏州、上海、北京等地的郑和后裔就是从南京支系发展而来的;云南支系包括玉溪和沙甸共170多人;还有一支郑和后裔定居在泰国。清末郑和第十七世孙郑崇林到泰国清迈做贸易,后娶了当地土司的女儿定居下来。现在泰国的这一支大约有20多人。
郑氏宗谱共有两谱,云南家谱原名《咸阳家乘》,1936年由玉溪县李鸿祥发现,后经云南李士厚教授考证,1937年出版《郑和家谱考释》一书。这部家谱所列长子长孙一至十五世历历在目,可惜原本家谱已经遗失。南京家谱名为《咸阳世家宗谱》,家谱页面宽40公分、长56公分,现仅存四分之一木刻宗谱封面一块。1983年,李士厚邀请郑和第十九世孙郑自强、郑自海到北京寻找家谱,在民族文化宫找到《郑氏家谱首序》抄件一份。从1984年起,郑自强、郑自海、郑自庆三兄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南京后裔的普查工作,为今天重修郑氏宗谱奠定了基础。
“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之际修订并公开出版家族族谱,是郑和后人共同的心愿。”郑宽涛说,2004年,南京的郑和后裔恢复了中断100多年的家族茶会,即在正月初一郑和被明成祖朱棣御笔赐姓“郑”的纪念日,到清真寺举行茶会。今年初,郑自海到云南,将修订的总族谱初稿交给云南支系审定,并决定由云南晨光出版社出版。
《咸阳世家宗谱》以图谱的形式,记录了目前能统计到的所有郑和后人的名字,同时还收录了各地家族聚会的照片、与家世相关的遗迹资料、郑和后人对郑和的相关研究,以及在北京发现的南京郑和族谱的首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