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秦艺湘 黄启超 图/文
昨日,本报“桂林新闻”版报道了“捞宝青年”在漓江“捞宝”的消息后,不少读者致电本报桂林新闻热线,表达了对柳州籍“捞宝青年”谭海遥的极大兴趣。
7月10日上午,谭海遥在桂林市虞山桥展示了“捞宝”的全过程,也引来许多市民围观。记者通过与其交谈,了解到了他“捞宝”生涯的一些故事。
虞山桥上再“捞宝”
当天上午10时,谭海遥到虞山桥“捞宝”。只见他从旅行包中掏出一块强力吸铁石,然后再拿出一根粗绳,长约50余米,是用细鱼线合在一起做成的。他将绳子的一头绑在吸铁石上,一头绑在大桥的铁栏杆上。他从桥上看好漓江一处水深之处,就用右手握住吸铁石的一头,用力甩了出去。
当吸铁石沉入水中后,谭海遥将绳子提了提,说:“没感到有何重量,应该没吸到什么东西。”随后,他拉着绳子在桥上来回走着,都没发现什么。
10多分钟后,他将吸铁石提上来,记者看到,吸铁石上粘着一些小铁钉、小铁块。他解释说,这地方水草多,水不深。
谭海遥还说,捞不到东西也不稀奇,因为,近几日他在桂林几处地方居然发现了好几位“同行”,可能漓江里的东西被他们打捞走了一些。
杂志引上“捞宝”路
谭海遥是怎么走上“捞宝”这条路的呢?据了解,1995年,谭海遥考上江西省某学院,读5年大专。由于学费较高,读到第4年时,他与学校协商,由大专改为中专,勉强拿到毕业证。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柳州,在一家造纸厂当质检员,可干了仅3个月,工厂倒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去了北京,靠捡矿泉水瓶度日。
2004年10月,他看到一本杂志,上面介绍安徽省有一名30多岁的男子,用吸铁石到江中吸铁块为生,平均每天有100~200元收入。
他就不断在北京各废旧店找寻,最终买到了杂志上所说的强力吸铁石,开始了“捞宝”生涯。
干谭海遥这一行的,以中年人居多,文化普遍不高,他可算是其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他随身带一份《交通旅游地图册》,到一个地方就会买报纸看,从中掌握“捞宝”信息。
今年初,他到海南省,从报纸上获悉,琼海市一座大桥附近刚翻了一艘船,他从江中捞出铁球、铁棍等物近100公斤。
还有一次是一家齿轮厂将处理的齿轮倒入江中,他从中竟捞出齿轮达201公斤。
他之所以7月2日来桂林,也是从媒体上看到广西遭遇特大洪水的报道,他准备近期内到广西各地曾被淹的地方去“捞宝”。
捞金佛和找女友是梦想
据谭海遥说,今年初,他的一位“同行”在南昌捞出过一尊外表镀金、里面是铁的金佛文物,在文物市场上以8000元出售。
此事给他触动很大,他也期待着有一天能从江中捞出这类文物。
然而,实现梦想是要付出代价的——今年5月,他到四川金沙江“捞宝”,那儿的水文情况复杂,他的吸铁石不小心被卡在石缝中。他站在岸上犹豫了5个多小时,最后还是下水去找吸铁石,他潜入水中达10多米深,当吸铁石捞上来后,他感到耳痛、头胀,还吐了一口鲜血,休息了一个小时,才回过神来。
谭海遥还说了他的一个小秘密:在读中专期间,他与一位柳州同乡女生恋爱。后来两人因一些小矛盾而分手,同乡嫁到上海,他两次去找她,都没找到人。他说,有一天攒够钱,他会找一个像她一样的女人结婚,自己开一个店或网吧,过稳定的生活。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吸铁石”,共找到
5,77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