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媒体近日纷纷就伦敦爆炸事件发表评论,认为伦敦的爆炸声埋葬了布什关于“世界变得更安全了”的论调,凸显全球反恐之艰难。它说明通过军事手段不可能打赢这场反恐战争,国际社会应该进行全方位的反恐合作。
战争的代价
法新社援引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的马格努斯·兰斯托普说:“英国一直都是美国‘反恐战争’的坚决支持者,在阿富汗也是如此。这使它很有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他还说:“整个欧洲都在担心伊拉克问题所引发的所谓‘反弹’效应。”
武力的失败
英国《卫报》发表英国前外交大臣罗宾·库克撰写的文章认为,伦敦爆炸说明,通过军事手段不可能打赢这场反恐战争。布莱尔首相称这起连环大爆炸是对我们作为一个社会的价值观的袭击。在未来的几天中,我们应该牢记,在这些价值观中包括对那些来自不同文化和民族背景的人采取容忍和相互尊重的态度。本·拉丹是西方安全机构极大的错误估算的产物。在整个80年代,中央情报局一直在对他进行武装,以帮助他对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展开一场圣战。眼下的危险是,西方目前对这次恐怖威胁的反应使最初犯下的这个错误雪上加霜。只要这场反恐斗争被视为是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打赢的一场战争,那么它就注定会失败。西方越强调对抗,那么就越会压制穆斯林世界中那些想要大谈合作的人。
应进行深刻反思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专家说布什必须重新审视其战略。布什政府一个不变的论调是:由于美国进攻伊拉克和美国的反恐战略,美国和整个世界变得更加安全了。去年美国举行总统选举时,这一论调一直很盛行,尽管连来自美国官方的证据都表明其实情况正好相反。不过伦敦的爆炸声也许最终埋葬了这一论调。华盛顿的专家们说,发生了这样的爆炸事件后,布什政府应该对相关战略进行重新评估了。美国前国防部副部长、现任乔治敦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主席的约翰·哈姆雷说:“显然,这个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加安全。我认为目前的这样一种情况突出表明了反恐问题的复杂性。”
摒弃双重标准进行全方位合作
俄新社的评论说,爆炸是“基地”组织为报伊拉克和阿富汗之仇制造的。爆炸意在警告英国人必须撤回本国士兵。但这只是解释之一。无疑,伦敦爆炸案的矛头不单对准伦敦,而是“八国集团”的各成员国,其中也包括俄罗斯。“基地”组织显然是想向世界展示其实力,炫耀它能在反恐联盟领导人的眼皮底下,再次在大国首都制造混乱,同时得以逍遥法外。这是对我们一贯信奉的全球人文价值体系的打击。它再度证明,反恐战争应当从地区战和分散行动转向为更协调的全方位合作。最重要的是,从空谈转向务实。要从签署无数的宣言,包括本次在格伦伊格尔斯通过的宣言,转到成立高效的反恐中心。目前,人们在反恐方面所花的力气远远不够。因此,战胜“基地”组织、扑灭其杀手的嚣张气焰,尚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勇于承认,这是悲剧给予我们的最大教训,它是7月7日伦敦爆炸案中几十名殒命者和几百名受伤者用鲜血书就的。
评论说,近几月来,西方流行这样的说法:臭名昭著的“基地”组织大势已去,只剩其余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作乱。至于俄罗斯,既然恐怖事件发生在高加索地区和首都,这分明不是国际恐怖主义,而是各地“自由卫士”的行动。美国官方甚至专家都普遍认为,“基地”组织及其领导的恐怖团伙已被摧毁,其操纵链条已断裂。如今,恐怖分子都成了散兵游勇,未必能够实施精心筹划、规模巨大、配合紧密的恐怖袭击。然而,一旦有需要,国际恐怖主义会毫不犹豫地放弃一切,制造流血事件。尽管爆炸发生在伦敦喜获2012年奥运主办权的第二天,但其矛头所指是八国集团峰会,该行动显然已筹备多月。从其实施手法和特点来看,凶手系“基地”组织无疑。值得关注的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英国的情报部门,事前并未收到任何袭击警告。这应验了反恐专家的结论,即大国情报部门未能联合起来完成一个重大任务,即派间谍打入恐怖组织筹划袭击行动的核心部门。
情报瓶颈难以突破
据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官员说,一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最近在巴基斯坦被逮捕,使情报部门获得了有关恐怖分子计划对火车和公共汽车进行恐怖袭击的一些线索,但没有得到有关在伦敦发生的爆炸案的具体警告。没有获得有关伦敦爆炸案的具体警告突出表明,在针对“基地”组织和与之相关的伊斯兰恐怖组织的谍报工作方面,美国仍存在着很大缺陷。美国国土安全部长迈克尔·切尔托夫在爆炸事件发生后对记者说:“我在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暗示可能会发生此次爆炸事件的情报。”其他一些情报部门官员说,最近几个月来,几乎没有情报报告表明恐怖分子可能会在美国或美国以外的国家制造恐怖袭击。美国安全部门一名官员说,过去几周内,有一些“极为模糊”的情报报告暗示“基地”组织正在策划一次“马德里爆炸案式的”恐怖袭击。这名官员说:“这一情报很笼统,只是提到‘我们想要采取我们曾经在马德里所采取的那种行动’,而且目标是交通系统。”前美国中情局局长詹姆斯·伍尔西表示,昨天的爆炸案表明,要破获一次策划中的恐怖袭击的情报有多难。(完)(来源:参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