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啤酒甲醛含量超标的消息愈演愈烈,其热闹程度直追不久前的“牙膏致癌”风波,各种传闻不仅导致国内的啤酒销量下降,就连日本和韩国也被卷了进来,一个要“紧急回收中国啤酒”,一个提出要对中国啤酒展开调查。啤酒风波的国际化,意味着中国的啤酒产业很可能因为甲醛传闻遭受实质性损害。
国产啤酒的甲醛问题并不是媒体的新发现,为什么它会引起广泛关注,并成为舆论的焦点呢?啤酒厂商以“阴谋论”加以推测,认为可能是少数啤酒厂想以此进行商业炒作,或者是食品添加剂行业在暗中推波助澜,这样的揣测虽然符合“无风不起浪”的常识,但要说众多的媒体都被利用了,未免小看了媒体的独立性和辨别能力。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是,国产啤酒甲醛超标的传闻击中了公众心理最脆弱的部位,即对食品安全的不安与猜疑,而在“宁可信其有”的思维模式下,媒体不自觉地参与了对国产啤酒甲醛问题的报道与批评。
国产啤酒与甲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目前见诸报端的说法非常多,有些说法彼此矛盾,让人看了一头雾水。甲醛风波的始作俑者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95%的国产啤酒都用甲醛作为稳定剂,但国内三大啤酒巨头却异口同声地澄清说,他们早在几年前就停止使用甲醛了。另外,关于啤酒中甲醛含量的标准问题、国家是否禁止使用甲醛作为添加剂问题,不同的媒体都是各执一词。如果人们有足够的耐心对媒体报道进行分析,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方面,甲醛风波放大了国产啤酒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它也揭示出国内一些小的啤酒厂家仍然在使用甲醛作为稳定剂,这与国际通行的做法相悖。但是不难想象,一般的消费者面对着诸多乱糟糟的报道和解释,只能选择观望和少喝啤酒,毕竟谁也不想让自己的肠胃泡在福尔马林里。
遇到类似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无论是记者还是普通消费者,其实都非常渴望听到权威的、中立的、有镇定作用的声音,但权威部门往往在关键的时候失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质量监督工作跟不上,相关机构可能并不清楚国产啤酒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另一方面是职能部门缺乏相应的发言机制,也没把权威信息发布当做一回事。
应该指出,在食品安全等公共事务方面,职能部门的失语就是一种失职。如果国产啤酒与甲醛的“暧昧关系”始终得不到澄清,受到损害的将不仅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啤酒产业也有可能遭受重挫。我们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对国产啤酒的甲醛问题进行调查,并早日做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下一页>>
class=B14 colspan=3>
作者:蔡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