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摇滚乐队,第一次巡演欧洲几十个地方,他们坦言对欧洲的青年文化有许多新鲜发现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苏度报道
中国摇滚PK14乐队的主唱杨海松笑言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因为他是1300度的近视。这一次,作为第一只巡演欧洲几十个地方的乐队主唱,他坦言对欧洲的摇滚音乐以及青年文化有许多新鲜的发现。
小村子的超级音响
《国际先驱导报》问
:作为中国的摇滚乐队,如何获得欧洲巡演机会?
杨海松答
:一些瑞典的艺术家到中国采风,回到瑞典后以“中国灵感”做了一个展览,我们的制作人是瑞典人,我们被邀请去做演出,后来又去了德国、奥地利、挪威,开始我们的巡演之旅。
问
:都去了哪些地方?
答:
德国去了11个地方,包括原东德的城市;奥地利去了9个地方,包括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小村子;挪威去了7个地方,包括北极圈里的村镇。基本都是在当地的青年中心演出。
问
:在巡演中,你对欧洲的音乐氛围有怎样的印象?
答:
让我非常惊讶的是,即使在很小的村子他们的音响也非常棒,而且,调音师都非常准时,舞台上什么问题也不会出现,在后台和休息室里备有点心,并有专门的人负责乐队早餐,这些在国内都是不可想像的,他们不是针对我们一个乐队,这是他们的音乐“规则”,是他们对待音乐的态度,不论在首都还是乡村。
另外,在一些村子演出时,我们知道演出费用来自政府的文化资金,这笔资金许多地方都有,不过说实话,如果没有这些音乐活动,许多年轻人也显得无聊,他们的情感无处渲泄。
问
:欧洲人如何看待中国的摇滚乐队?
答:
我们的演出一般是40分钟左右,面对的观众少的有二十几人,多的有几百人。一般我们会先介绍歌词,但更多的是靠旋律和情绪交流。许多观众到后台告诉我们说“非常吃惊”,不是惊讶于我们来自中国,而是惊讶于中国有非常好的乐队。
我们表演时他们的反应和国内差不多,和我们一起跳。当然各个国家的年轻人也有区别,在瑞典和挪威,由于他们贫富差别不大,年轻人显得很宽容,表现出来就是听音乐的状态很放松。德国社会矛盾大,有压抑的情绪在里头,尤其在原东德地区表现得强烈,他们的表现“对抗性”强一些,活力也大些。
五旬“酷”乐队
问
:通过对比,你觉得我们和欧洲在青年文化上有什么区别?
答:
严格地说,中国总体上还没有一个青年文化的东西,即年轻人没有鲜明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没有什么艺术样式能把他们集合起来;在欧洲就有这种音乐的联系,只要这个音乐出现,大批的青年人就向一个地方汇集,在那里共舞共唱。
问
:一路上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事情发生?
答:
在东德一个村子演出时,和我们同台的有一个朋克乐队,他们于1978年成立,成员都五十多岁了,他们梳着大背头,打扮非常酷,他们的音乐很“根源”,很有激情,但实际上,音乐形式却很简单,几乎就是他们刚出道的样式,要知道,他们的音乐出现时,现在台下的观众还没出生呢,但几百人就被他们这种二十多年没变的简单风格感动着、激动着。
二十多年没变,这意味着他们要面临多少怀疑、矛盾以及挣扎,但他们最终守住了自己的音乐王国,即使被人们暂时遗忘。看着他们我真的很感动,就觉得其实音乐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面对这种单纯和快乐——坚持住,不改初衷。
问
:通过对比,你觉得为什么摇滚乐在欧洲盛行,在国内却很难铺开?
答:
我们的歌迷对创作性的东西缺乏好奇心,在自己经验之外的东西会本能地恐惧、退缩。说也不好说,骂也不敢骂,情绪会很尴尬,最后选择退缩。但他们对身边的小情小调会很放心,安心地享受,或者安心地骂。在西方,则是越不熟悉的越兴奋。
另外,中国的摇滚乐还没有形成自己特点,就在放弃自己的特点。他们在服饰和语言上形成自己的文化,内心的东西被他们放弃,他们不是以自己的经验和感受来表达生活,而是以西方的“内心”表达生活。模仿成功了还让他们获得满足。
摇滚在中国的推广完全不是坏事,推广得好可以像瑞典那样,瑞典是世界第三大音乐出口国,它的摇滚乐是能赚外汇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