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毕业后尚未找到合适的工作,位于北京通州某高校的学生小唐在当地一家都市报当起了促销员,据说每月收入可达数千元。但笔者日前发现,与常见的站在烈日下或报亭旁叫卖的促销员不同,小唐并不出去卖报纸,反而整天待在家中,谈起“工作”一身轻松,脸上也看不出任何“风吹日晒”的痕迹。
促销员:捷径使其“背叛”本职
原来,小唐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每天报社给35份报纸,进价每份0.6元,零售1元一份,每卖一份提成0.15元,而且报社每天还给25元的底薪。假设报纸每天都能卖完,这样算来每天能赚44.25元。可是,每天想赚44.25元的话,小唐就得跑到大街上叫卖,还得经受风吹日晒,这35份报纸还不一定能卖完。小唐为了图一身清闲,把报纸拿回来后就放在家里,即使这样,除了本钱小唐每天还能净赚9.25元。
当拿来的报纸堆到一定数量,小唐就将这些报纸卖给废品回收站,每公斤大约卖1.4元。这样,小唐什么都不干,每天还能赚到至少9.25元,“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小唐得意地说。
不只这样,笔者了解到,小唐还从熟悉的朋友那里借来身份证,再去报社登记一下,谎称朋友也想做促销员,而他朋友“赚”的那份钱,其实,最终也流入了他的腰包。只是,为了钱路畅通一些,他偶尔也给朋友几十元。不过,不管怎么说,小唐每天都能轻轻松松地赚来“外块”,而“外块”的多少自然和他拉来的“人头”数目成正比。
据悉,小唐身边有不少同学也纷纷效仿他的赚钱方式。
报社:制度漏洞令报纸被“截流”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这样的赚钱方式,不少人甚至专家、报社都是前所未闻。
有关报社在制定发行制度的同时,有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为此,笔者以应聘促销员的身份采访了上文所提到的某都市报,其称,报社还在招聘促销员,听起来十分急切,称马上就可以面试录用,而且不需要任何学历证明。可以想见,这样很难保证促销员的素质。
当笔者问道,如果报社发现促销员不卖报纸,是否会有惩罚措施时,这位负责人说,报社规定这样做要罚款,但到目前为止,即使发现有这种情况,也没有落实处罚规定。他表示,如果促销员不按规定卖报纸,顶多就是不发工资而已。
据悉,该报社在北京通州区已经有100多名促销员,但这些促销员“卖”报纸的方式却没有人监督,以此种方式“蒸发”的报纸难计其数。
专家:严密制定并检查发行制度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董克柱副书记,他表示,该报社的发行制度极其不合理。
报纸不是普通的商品,其价值就在于其承载的信息,而报纸尚未到达读者手中就“蒸发”了,发生损失的不仅是报社,还有大批的“潜在读者”和广告客户,其带来的损失远远超过这些促销员获得的“蝇头小利”。同时,报社统计的发行数据也会因此出现严重失实,据此测算的新闻价值、广告效果都会出现偏差,而这些问题出现的症结就在于报社的薪酬机制。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报社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的发生,董克柱提醒众多都市类报社严密制定并检查发行制度,如果在到达读者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报纸的采编、印刷等工作就会前功尽弃。(尉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