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朝鲜半岛核问题 > 最新消息
张以诚:国外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大扫描

时间:2005年07月16日11:02  来源:新华网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来源: 新华网甘肃频道

  张以诚

  (中国矿业联合会,北京,100044)

  当今世界,亿万斯人都居住在城市里。

  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城市,是社会文化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载体。

  公元2000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在中国实施城镇化战略的决定。从那时起,城镇化,或者说城市化,便成为中国人民社会经济生活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当十五届五中全会决定实施城镇化伟大战略时,世界平均城市化水平为47%,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到70%,甚至80%以上,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仅才30%多一点。毫无疑问,中国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一定会大大改变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面貌。城市化进程始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而工业革命伴随着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和一座座主要功能为向社会提供矿产资源以及化石能源的矿业城市的诞生。任何事物无不具有两面性。矿业城市快速崛起,遍及全球,加速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资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失衡和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经济学家、矿业学家、城市学家和社会学家的一致共识是: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或者说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一道世界性难题。既然城市化过程是从英国工业革命起步,我们何不架起一台高灵敏度摄像机,同样从英伦三岛开始,由欧到亚,由亚到美,然后由美洲到澳洲、到非洲,对全世界矿业城市的经济转型,来一次全球视角的大扫描!地球由西向东转,日头东升而西落,的的确确,太阳每时每刻,经过每城每地,都呈现着一副新的面孔呢!

  英国伯明翰:脱胎换骨旧貌变新颜

  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虽曾享有长达约一个半世纪的“世界工厂”名声,但它早就被许多英国人称为英国最丑的城市。就连伯明翰人都为自己的城市而脸红,一提起来就会半辩解半道歉似地说:“现在已经不像过去那么糟糕了。”伯明翰位于英格兰心脏地带,是一座典型的矿业城市——煤炭城市。从18世纪工业革命跨越19世纪到达20世纪70年代,伯明翰附近的煤矿区,一天到晚烟尘弥漫,因而获得了“黑乡”的称号。伯明翰市中心的街道很少见到行道树或绿草地,市中心的房子除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起的七零八落毫无特色的玻璃幕墙高楼外,一大半都是长方形笨重的五六层或七八层的红砖建筑,脏得到处是斑驳的黑色。在20世纪最后30年,伯明翰赖以繁荣的传统工业一种接一种急剧萎缩乃至消失,制造业工厂一家接一家被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廉得多的英国海外。这种趋势,至今仍在延续。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统计,仅仅从2000年3月到2003年3月的三年时间里,以伯明翰为中心的英格兰中部地区,制造业就业人口从100多万降至不足90万,各种工厂相继关停并转。制造业大势已去,不仅无法再成为伯明翰经济发展的龙头,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累赘。在20世纪70年代,伯明翰就业人口将近一半都捧着制造业的饭碗,到2003年这一比例已下降到20%,预计到2010年将继续下降到10%。伯明翰失业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曾经高达8%。建筑没有特色,街道没有魅力,城市缺乏生气,经济负重累累……伯明翰在英国老百姓心目中落了个“沉闷”、“丑陋”、“乏味”、“没有灵魂”之类的恶名。2002年伯明翰全年接待游客2400万人次,肯留下来过一夜的只占9.6%,基本上都是为开会而来,开完会就走,毫无留连之意,亦无可留连之地。20世纪70至80年代,伯明翰被迫开始了向非工业化城市转型的漫长历程,从20世纪90年代起,转型速度明显加快,目的也更加明确。

  布林商业街可说是伯明翰经济转型的标志。布林商业街位于伯明翰市中心,相当于北京的王府井,于1964年5月竣工,是一组典型的20世纪60年代风格的水泥建筑,冷、空、大、硬。虽然开张时曾获得热烈的喝彩,被视为现代时尚;但其缺乏情感的设计风格不讨消费者的欢心。从开业第二年起,主要商户就开始撤租。20世纪80年代后期,与黛安娜王妃的婚姻闹得沸沸扬扬的查尔斯王储,主持过一个电视专题系列节目《访问不列颠》,他在谈到布林街时毫不留情地说:“它没有吸引力,没有人情味,没有个性。它是一场被策划的意外祸害。”查尔斯此言一出,布林人气更是一落千丈。到20世纪90年代,布林已经变成了“荒凉的水泥丛林”,被公认为伯明翰衰败和丑陋的标志。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今的布林,却成为伯明翰非矿产业、非工业化转型的重大标志。2003年9月,经耗资5亿英镑(1英镑约合1.64美元)的改造,布林脱胎换骨,原有“水泥丛林”的灰暗面目不复可辨,明亮的玻璃顶街道和空中走廊、开放的室内室外公共空间的巧妙转换、上百家品牌店、热闹的可供文艺表演的广场、食品铺、咖啡室和娱乐中心等等,已完全取而代之。谁也不得不佩服布林改造工程确实是一个大手笔,不仅伯明翰终于拥有一条高档舒适、“拿得出手”的商业街,而且塞尔弗里奇购物中心的新潮形状,蓝色底板上嵌满银色大扣子的宇于曲线的漂亮建筑,不管你的观感如何,终究要承认它是独特的,显眼的,难忘的。布林是伯明翰城市改造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一个工业化城市转变成以服务业为龙头的非工业化城市。仅布林的重新开张,就为伯明翰新创造了8000个服务业就业机会,预计每年将为伯明翰带来1.8亿英镑的收入。布林重新开张的广告词是:伯明翰从此旧貌换新颜。伯明翰市政议会(即市政府)在制订城市改造方案时,不单单考虑经济转型,也把市政和文化建设视为转型的重要内容,双管齐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伯明翰市政议会耗资50亿英镑用于城市重建。市政议会大楼前,本是多路公交车汇总的交通中枢,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现在却变成了一个立体休闲广场,散落着从维多利亚女王像到当代大师的各种风格的雕塑。伯明翰曾于上世纪90年代斥巨资建起一个品质一流的交响音乐厅和一家大型剧院,世界一流的伯明翰交响乐团从此有了自己的“温柔富贵乡”。除音乐外,伯明翰的各种画廊也独具特色。2003年年底,筹备长达三年之久,具有世界水准的伯明翰美术馆举办“特纳眼中的英国”(特纳是英国最著名、最有影响的画家)专题画展开幕,吸引数百万艺术爱好者来伯明翰朝圣。重视市政和文化建设,对伯明翰的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伯明翰基本上已经听凭传统制造业自生自灭,而把转型重点放在发展金融业、专业咨询、会展业和零售业方面。老工业虽然无可挽回地衰落了,但也遗留下一些优势,尤其是交通方面的优势明显:伯明翰的铁路、公路、国际机场、水路(英格兰运河网的枢纽)运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伯明翰几乎就位于伦敦和英国工业革命发源地曼彻斯特的中点,发展会展业,尤其得地利之便。伯明翰没有名山胜水,旅游业靠的是会议旅游(商务旅游),而会展业除靠交通便利外,就是靠市政服务和文化设施。1991年,伯明翰市政议会出资建成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会议中心的成功吸引了私营地产商,各种会展场所和旅馆相继出现。市政议会前的维多利亚广场改造完毕后,当即也引发了私营地产商新一轮投资热,在广场旁建起新的商用楼,新的旅馆、商店、餐馆等也纷纷在附近开张,市政改造塑造了新的城市商业圈。伯明翰的运河水道比威尼斯还长,虽然这些水道已少有货船的踪影,但在英国运河游却一直是相当热门的旅游项目,很多英国人夏季携家带口租船度假,在船上一呆就是一两个星期,甚至更久。现在,伯明翰运河两旁,昔日工厂多已改建成旅游、餐馆和酒吧。市政议会还沿运河安装了触模式屏幕,既介绍运河和伯明翰的历史,也介绍伯明翰众多花钱的好去处。点评:伯明翰城改造远远没有划上句号。目前,伯明翰市政议会正雄心勃勃准备拿布林当作新的起点,依靠布林集资多达60亿英镑改造伯明翰东区。伯明翰东区是一大片废弃的厂房和破败的住宅,离布林仅一箭之遥。市政议会希望把东区建成新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一争短长。布林人气甚旺,不仅使伯明翰城市形象大有改观,而且对伯明翰下一步城市改造意义重大。但是,现在就宣布它的成功,似乎为时尚早。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走上非工业化道路的老矿业城市远不止伯明翰一个,但不见得个个都能走得通以服务业为龙头的转型模式。

  法国洛林:政府在转型中的作用无可替代法国近代工业建立得比英国稍晚,而且矿产资源远不像英国那么丰富,但在法国工业化进程中,也同样诞生过若干矿业城市,其中洛林就是比较著名的一座。

  洛林位于法国东北部,是法国历史上以铁矿、煤矿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重化工基地,类似于中国的辽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因资源、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以及外部市场的竞争压力,洛林下大气力实施了“工业转型”战略。洛林的经济转型采取了多管齐下的综合性措施。其一是彻底关闭了煤矿、铁矿、炼钢厂和纺织厂等生产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的企业。比如煤炭,虽有资源,但因矿井较深、开采吨煤成本大大高于世界市场煤炭价格,转型中采取了逐步放弃的政策,煤炭产量从转型前的1470万吨减少到476万吨,产量已不足原来的三分之一,从业人员也从2.4万人减少到9743人。规划到2005年煤矿将全部关闭。钢铁工业也由于成本高,吨钢销售价远高于进口钢,尽管铁矿资源丰富,采矿、炼铁、炼钢企业已全部被关闭。其二是根据国际市场的需要,重点选择发展核电、计算机、激光、电子、生物制药、环保机械和汽车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其三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提高机械、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其四是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使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与国际接轨。洛林还把煤炭产业转型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并列入整个地区规划。为此,他们专门成立了国土整治部门,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为了解决转型中的重大问题,自1979年起, 设立了受影响工业的专项基金(30亿法朗补助金和贷款)。企业关闭后,迅速抹掉老矿区的痕迹,对其进行重新改造包装,或建居民住宅、娱乐中心,或作为新厂厂址,或植树种草,美化环境等等。创建企业创业园,扶持下岗职工创办小企业,由国家资助自身非营利的“孵化器”,为新创办的小企业无偿制定起步规划,在初期或成长期为之提供各种服务,如建造厂房、车间、机器、办公室等条件,还配备专家、顾问作具体指导。在洛林地区,经企业园圃培育,转型后创办的10人以下的小企业星罗棋布,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 洛林把培训职工提高技术作为安排职工重新就业的重要途径,培训后可供选择的职业岗位多达100种以上,90%的人员能重新就业。对再就业职工采用计算机管理,与各地招工局联网,提供求职热线等,使劳动力得以快速转移出去。洛林地方政府对安置煤矿富余人员的企业实行税收和信贷优惠,有的对聘用下岗矿工的公司每吸纳1人资助3万法朗。洛林煤炭公司原是一家很大的国有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对规模较大的企业采取股份制形式,规模小的企业则一律由私人经营,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政府扶持创办了100多个企业,完全脱离了国有母体。洛林经济转型大约花了30多年时间,尽管转型成本巨大,但成效显著,使得原来很难睁开眼睛的工业污染地区,变成了蓝天绿地、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区,整个地区由衰退走向了新生,今日的洛林已成为法国吸引外资的最主要地区。点评:人们常说“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这无疑是正确的。一定要充分发挥好运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但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绝不意味着政府对矿业城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无所作为,无能为力。经济转型包括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前二者就其主要方面说,政府的责任或许还要更大一些。政策、规划、还有人员培训等等,政府的作用无可替代。洛林可以说是个绝好的例论。

  德国莱茵—鲁尔区:矿产业与非矿产业同时并举德国莱茵—鲁尔区与法国洛林地区相毗邻,是德国和欧洲最大工业区,虽然面积只占德国3.6%,人口占12.6%,却生产德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60%的钢铁和35%的炼油量,并拥有欧洲联盟15国时期煤产量的1/3、焦炭产量的1/2和钢的1/5,电力、硫酸以及合成橡胶、军事工业、重型机械等在德国也占重要地位。莱茵—鲁尔区位于北欧通往中南欧的捷径和东西欧自古往来的“圣路”上,交通极为发达。全区现有铁路超过10000公里/平方公里,接近全国铁路总长的25%,铁路密度2.4公里,为全国平均铁路密度的15倍,铁路货运量占全国35%。高速公路通往全国及欧洲主要城市,公路总长近3万公里,为全国公路长度15%。内河航运发达,通过莱茵河和其支流及发达的运河网,河运可直达大西洋、地中海、黑海。鲁尔区煤炭资源数量大,煤种全,质量好。上石炭系厚2910米地层中可采煤层地质储量2190亿吨,科隆至杜塞尔多夫以西的莱茵褐煤区,探明储量约550亿吨。

  莱茵—鲁尔区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累了多方面经验,其中最主要的是矿产业和非矿产业都得到了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以优化。

  第一,重视煤炭生产及就地加工,延长产业链促进经济综合发展。鲁尔煤1804年进入现代化开采,1939年达历史最高的1.3亿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煤炭生产受破坏严重,经10年恢复至1956年又达12463万吨。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廉价石油竞争及美国进口煤的排挤,使鲁尔区煤产量降至1966年的1.02亿吨及1972年的8330万吨。7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德国采取增煤减石油政策并资助煤的液化和气化技术研究,使鲁尔煤产量回升,1980年产8790万吨,目前产量维持在1亿吨以下。鲁尔区对煤炭注重就地加工,形成与电力、钢铁、煤化工、建材等联合生产,并建立强大的机械和军事工业,同时注意轻工、农业发展。鲁尔煤化工有:用煤焦油提取蒽、苯生产药品和染料,在焦油中制酚、制造塑料;裂解焦炉气得氢和氮,再在高压下生产合成氨;煤炭液化制汽油;以煤高压合成催化制人造橡胶、化学纤维等。总之,鲁尔以煤为原料发展化工,产品之多及技术之精湛闻名于世。煤、电原来主要在硬煤区,后来转移至莱茵褐煤区,褐煤区坑口电站下奥森电厂装机容量270万千瓦,是西欧最大电厂。机械制造工业以重型机械为主,德国最大的机械制造公司德马克的总部和主厂在杜伊斯堡,西门子公司重点厂是米尔海姆发电机厂,设在科隆的德国最大农机制造企业道依次公司在本区。设在埃森的克虏伯公司是德国最大的军工厂。莱茵—鲁尔区虽是工业及人口密集区,但至今农牧用地仍占土地面积40%,谷物、肉类及牛奶产量较高。第二,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再工业化”。莱茵—鲁尔区经济结构重型化,进入20世纪60年代面临结构危机,硬煤及钢产量不振,重型机械销路呆滞,工业结构老化,煤矿工人及人口外移。为此,联邦及州政府制订新的区域规划,要求发展以知识技术密集型工业为重点的新部门,并改造老部门,规划自1966年生效以后又经多次修改。对传统工业改造表现为将煤业向利伯河以北发展,煤矿数量减少,鲁尔煤炭公司扩大,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高达96.8%,居世界首位,煤液化合成汽油质量高于石油中提炼的汽油;钢铁厂从东部向莱茵河岸集中并以杜伊斯堡为中心。对新工业部门的建设则表现在建立石油化工、汽车、电子、电器、精密机械和仪表、纺织服装等行业上,这些行业发展得相当快。第三,重视科技教育的发展。科隆与波恩、亚琛的三角地区,有古老的波恩大学、科隆大学及久负盛名的亚琛工业大学、杜塞尔多夫医科大学等。20世纪60年代又新办规模宏大的波鸿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工业大学、杜伊斯堡内河航运学院等。科隆有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等近15家国家级研究机构;米尔海姆的碳生物研究所以碳及化肥培养出高蛋白绿藻投入生产。本区与德国其他地区都重视在职教育及职业培训,法律规定十年制中学毕业生再经三年农业学校毕业才能成为农民,学徒经理论及实践双重考试合格后取得青工证书,动手能力强、实践考试合格而理论考试不合格者只能得到青工小证书,在就业时待遇不同。第四,美化矿区环境,有效控制污染。在鲁尔河上建100多个澄清池净化污水,废弃煤矸山培土植树铺草,塌陷矿井辟成湖泊疗养地。区内每个居民平均有130平方米绿地。各工厂都建立粉尘有害气体回收处理装置,排放不达标不准生产。全区有公园3000多个,各城市间都有林带隔开,矿区已是绿色田园,取代黑烟尘蔽天盖地。第五,通过制订和执行区域规划及城市规划,使生产力布局比较均衡,区内无相差悬殊的先进与落后地区之分。全区已高度城镇化,建立起德国最大、世界闻名的城市群:全区1000多万人口中城镇居民占80%以上,50万人以上大城市有科隆(100万人)、埃森(62.4万人)、多特蒙德(59.4万人)、杜塞尔多夫(57.4万人)、杜伊斯堡(53.2万人)5个,其他有10万人以上小城市30个及一批2.5万人以上小城镇。这些城镇鳞次栉比,彼此距离几公里至几十公里,形成东西向转南北向的弓状城市群。城市群分为三大片,各城市发展有所侧重,不追求把大城市都建设成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规模过大的综合中心。同时,各城市对古建筑及文化纪念地都悉心保护,形成城市功能和建筑风貌的个性化。点评:谈到矿业城市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一些人心目中,似乎就等同于发展非矿产业。鲁尔的经验表明,矿业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矿产业和非矿产业要同时发展,矿产业要延伸产业链,非矿产业要提高科技含量,尽可能以高科技武装。同时要做好区域和城市规划,做到生产力布局合理,城市功能健全。

  克拉科夫和卡罗维发利:文化产业被置于突出位置波兰克拉科夫

  克拉科夫是波兰的一座古都,全国第三大城,也是最重要的盐业基地和冶金基地。

  克拉科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惟一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城市。二战以后,克拉科夫在经济发展中走一条依靠矿业,又不依赖矿业的路子,现已发展成为波兰重要的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盐业、冶金和旅游疗养,并称克拉科夫三大经济支柱。

  波兰钾盐和岩盐资源总储量约有60亿吨。其中克拉科夫占有重要地位,盐业相当发达。位于克拉科夫市区东南的维利乞卡盐矿,具有1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开采盐矿形成的盐坑里有用盐雕刻的小教堂、地下湖和其他名胜古迹,吸引着国内外的观光者,为这座盐业城市增添了旺盛的人气。位于市区东部的诺瓦胡塔,有全国最大规模的黑色冶金工厂。

  克拉科夫也是波兰有名的疗养胜地。那里有矿泉浴疗养所。每到夏季来这里休养的人很多。这里不仅自然景色幽美,有山地和泉水,而且有被认为是波兰最为丰富多彩和独具一格的民间创作、手工艺品、山地居民的华丽服装、古代建筑物的独特艺术等。更多的游客是来参观游览塔特拉山北坡扎科潘地堑的。在塔特拉山北坡,有充满魔力又十分险峻的绝顶、陡峭的山岩、美丽如画的湖泊。在这些湖泊中,最负有盛名的为“海眼”湖,被称为塔特拉山的一颗明珠。

  除旅游产业,克拉科夫还非常重视文物保护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市有22所图书馆,12所高等院校。其中,有建于1364年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雅盖隆大学,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曾就读于这个学校。克拉科夫约有60所教堂,还有宏伟的古代门廊和13~15世纪建筑艺术代表作瓦维尔宫城堡以及苏金尼等古市场。古老的雅盖龙大学以及玛利亚教堂、瓦维尔宫殿等古迹,使这座综合性矿业城市增添了厚重的文化品位。

  捷克卡罗维发利

  卡罗维发利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以西约120公里处,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夏季凉爽,是旅游、消闲和避暑的好地方。这里的温泉资源十分丰富,矿泉水从地下2000多米深处喷出。城内有几十个泉眼,每个泉眼喷出的泉水温度都不一样,最高者达72℃。由于矿泉水中含有30多种矿物质,可治疗消化器官和新陈代谢紊乱等疾病。热矿水,同样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重要矿产资源。卡罗维发利,像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中国五大连池和俄罗斯矿水城一样,属于典型的热矿水类矿业城市。

  关于卡罗维发利热矿水城的名字,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喜爱打猎的捷克国王查理四世到此狩猎时,一只小鹿被国王射伤,跛着腿逃去,国王策马紧追,眼看小鹿跑入山下泉中,泉水冒出一缕白烟,待小鹿再从水中出来时,伤口已愈合,不一会儿,小鹿便消失在丛林中了。国王深感诧异,命御医对泉水进行化验,结果证明泉水对治疗多种疾病有奇效。为此,人们在山上为矿泉的第一个受益者——小鹿竖起一座雕像,小城也有了“卡罗维发利”的名字,即“查理温泉”的意思。

  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检测,发现卡罗维发利泉水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达32至35种之多。

  由于矿泉水能够治疗疾病,卡罗维发利每年都要吸引数量众多的游人来此疗养旅游。旅游经济已成为这里的支柱产业。为吸引游客,除建筑各种必要的旅游设施,游客到此可买到一个制作精美的小瓷壶(价格在2美元左右),用它逐一品尝不同温度的矿泉水。从1950年开始,捷克每两年在这里举办一次“国际电影节”,中国影片《芙蓉镇》在1988年第26届卡罗维发利电影节上获大奖——水晶玻璃地球仪奖。

  点评:克拉科夫市的重要资源是盐矿,卡罗维发利的主要矿产是热矿水,二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旅游文化产业置于重要位置,因而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见,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卡罗维发利的精美小瓷壶,价值虽然不高,给人留下的印象却意味深长。

  阿塞拜疆巴库:与外资合作,老油城平添新活力

  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的巴库,是里海的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阿塞拜疆共和的首都。其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人口近170万, 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阿塞拜疆人骄傲地称之为“黑金和白金”,共和国的国徽上刻着石油井架与棉铃图案,是这个国家两大经济支柱的象征。实际上,巴库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历史可追索到公元5世纪,18世纪成为巴库汗国的都城,1806年并入俄国,1920年成为前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建设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1940年,巴库的石油生产达到高峰,其产量占当时苏联总产量的71.5%。此后,巴库原油产量开始下滑,但直到1950年它仍然是苏联的第一大油田,石油产量占苏联总产量的39.2%。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储量日益衰减,原油产量在累计开采12亿吨之后走向衰退,生产形势急转直下。1955年原油产量占全苏联的比重降为15%。1970年跌至5%左右,到80年代,其所占比重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大为减慢,地位不断下降。

  作为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的巴库,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早在公元10世纪,这里就已开始挖井汲油;以巴库为中心的阿普歇伦半岛及其附近海底成为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之一,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世界工业化开采石油始于1877年,而阿塞拜疆早在1873年就已打出第一口油井。20世纪初,巴库油田产量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油田。1901年石油产量几乎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成为南高加索工业中心和俄国石油基地。从那时以来,巴库便一直以“石油城”而闻名于世。

  既然是油城,很多工业门类与石油密切相关便是很自然的事,比如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等工业就相当发达。但巴库经济转型比较早,是原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石油城市成功发展的一个案例。在苏联时期,巴库除了油气开采之外,其它行业如机械制造、冶金、采矿、机床、电机、造船、汽车修理、水泥及建筑材料、消防器材等也逐步发展壮大;轻工业也从无到有,成为外高加索地区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地毯、食品工业相当发达,所产粒状黑鱼子和鱼子酱闻名于世界。石油开发也推动了军工企业、交通运输业、城市交通、住宅建设、商业、服务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巴库还是外高加索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航运中心,高加索多条铁路干线汇集于此。作为港口,巴库可停泊中等吨位船舶,年吞吐量达1800万吨。

  巴库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十分重视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阿塞拜疆教育体制分为学前教育、中小学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居民中识字人数已达居民的99.9%。巴库市内有阿塞拜疆科学院等100多所科研机构,10多所高等学校,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国立拉苏扎德大学,还有阿塞拜疆石油学院、阿塞拜疆医学院和高等音乐学院。巴库阿洪多夫国立图书馆,建于1923年,馆藏图书300多万册,是阿塞拜疆最大图书馆。此外,还有建于11世纪的瑟纳克—卡尔清真寺塔,建于12世纪的“处女塔”和克孜卡拉瑟塔楼,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等。著名的“处女塔”位于巴库老城中心,濒临里海,是12世纪汗王宫的一部分。塔的圆形部分朝北,寒风绕行而过;塔的突出翼朝南,夏季将凉爽南风导向城内,故而老城始终冬暖夏凉。众多的名胜古迹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个时期,世人对油城巴库负面介绍报道较多,把巴库说成是经济结构单一、“矿竭城衰”的典型,这是十分片面的。巴库的经济结构并不“单一”,保有石油储量衰减较快是事实,但绝没有到“矿竭”的程度,通过勘探增加储量潜力很大。1997年1月,阿政府与美国、日本等国家著名石油公司签订了新的“世纪合同”,西方国家将在此后25年内投资20亿美元,开发位于巴库以南储量为1.5亿吨的含油构造。至此,为振兴经济,阿塞拜疆已同外国公司签订了至少5个勘探开发里海石油的“世纪合同”,总投资为180亿美元。近几年,里海地区石油勘探开发不断有新的进展,巴库的发展重现生机和活力。现在,巴库仍以“石油城”而闻名于世,国际观察家的看法是,经历曲折以后,巴库一定会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点评:巴库的事例说明:第一,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宜全盘否定;第二,对“矿竭城衰”的论断要慎之又慎,一旦采取了新的机制,矿产资源勘探将会有新的发现,经济定会出现转机,活力重现。

  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沙漠之城水未荒,海水淡化帮大忙

  科威特原是一个偏僻的小村镇。17世纪中叶,这里归属阿拉伯族哈立德部落,部落头领穆罕默德·伊本·欧赖义尔在这里构筑了一个小小的要塞,名叫“科特”,在印地语里,“科特”即“要塞”之意,所以“科威特”的意思就是小要塞。

  科威特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夏季气候炎热,七八月最热的时候气温高达50℃以上,只有春季和秋季气候比较温和。由于气候炎热,缺少淡水,科威特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截至1914年全市人口只有3.5万,居民主要靠捕鱼、采捞珍珠和海上经商为主。1936年,科威特发现石油后,科威特城的命运才随之改变。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科威特城已从一个海滨沙漠上的贸易小港,发展到现在极为发达的现代化城市。1961年,科威特获得独立,科威特城便自然地成为年轻王国的首都。目前,它既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城面积8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

  科威特蕴藏了巨量的石油(截至1987年,石油探明储量为123亿吨,天然气储量11670亿立方米),有“石油王国”之称。随着石油工业的兴起,科威特城急剧膨胀,在短短的几十年中,科威特城的面积和人口均增加了10倍以上。滚滚不尽的“黑色黄金”所带来的巨额收入,为科威特市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财政保障。科威特到处可见新建的带有伊斯兰风格的高楼大厦。城区内建有大批公寓和高级住宅,这些都是政府拨专款为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居民兴建的。科威特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年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在科威特城市民的住宅内,地上铺的是高级地毯,房间内装备有各种高级家用电器。科威特城空调拥有量极大,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耗电量最大的城市。据1998年12月统计,科威特的海外资产总额高达40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000美元,每两个人就拥有一部小汽车。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气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非石油项目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石油的收入约占国民收入的90%。

  

  科威特政府一方面重视发展石油和石化,工业以炼油和石油化工为主;另一方面也注意经济的多元化,使作为经济支柱的油气工业带动其他工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科威特不仅拥有大规模的石油化工厂及炼油厂,制造业、地毯业、造船业、制造业、金属工业、面粉工业、水泥业、冷冻工业、珍珠采集业等也较发达。

  科威特国是一个沙漠国家,境内几乎没有河流湖泊,年降水量也极少,降水量最多的科威特城年降雨不过100毫米,因此淡水便成为最为珍贵的东西了。有一个传说最能说明科威特的特点。据说远古时,科威特到处是淡水,后来与油蟒激战败北的海龙王,盛怒之下把水全部带走,此地立刻变成了干枯的沙海。海龙王养息已毕,便用海水将阿拉伯半岛三面包围了起来,将油蟒困在其中。从此,科威特便成了一个沙漠国家,石油有余而淡水不足。为解决饮用淡水困难,科威特石油公司自1950年开始大量投资于海水淡化工业。截至1997年12月,科威特已拥有6座海水淡化工厂。目前,科威特日常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科威特城全市有30多座锥形贮水塔,聪明的科研特人把贮水塔与旅游观光巧妙地结合起来,矗立在科威特城东北角的三座贮水塔分别高达187米、140米和113米,结构奇特的高塔,像几柄长剑,颇为壮观。大塔已成为科威特的一大名胜和现代科威特城的标志。

  科威特城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其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一半。科威特国埃米尔、政府和国民议会都在这里,掌握经济命脉的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和科威特中央银行总部也设在首都。科威特城也是全国的交通运输中心,它与国内其它石油基地都通有高速公路。科威特机场是西亚最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之一,有定期航线通往非洲、欧洲、美洲、远东和中东其它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科威特也是西亚著名的港口,城内南北两个港区,均可以停伯万吨以上直至几十万吨的大型轮船。最大的油港艾哈迈迪油港,拥有3个输油码头,每年有3400多艘油轮将科威特石油运往世界各国。科威特是世界第4大产油国,石油输出量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有石油工业作为后盾,科威特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首都的科威特大学是科威特独立以后建成的,全校有十几个专业,在校学生1万多名。科威特是一个高福利的国家,首都设有“牧神教育学院”,专门对有身心缺陷的青少年进行教育,现在该院已逐步扩展为12个学院,有学生2000多人。科威特人还格外珍视历史文化,在科威特城屹立着的5座旧城门就是一例。科威特城旧城兴建于1706年,直至20世纪20年代才终于建成;城墙高度约4米,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威特城的发展,旧城墙全部拆除,但5座城门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科威特历史的象征。

  作为一个阿拉伯国家,科威特国界向一切阿拉伯人开放,使得全国人口中外籍人数高于本国籍人口。首都科威特城也是外国人口占多数。

  1990年8月,科威特遭到了历史性的浩劫,邻国伊拉克侵入了这座现代化城市。经过几个月战争的蹂躏,科威特城千疮百孔,满目创伤。目前,科威特城正在进行大规模的重建活动。2003年美英联军入侵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宣告垮台,对科威特的重建或许是个新的鼓舞和机遇。点评: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独特的依据,都有自己特殊的规律。矿业城市经济转型也是这样。科威特油有余而水不足,他们在发展油气工业的同时,倾大力于发展海水淡化工业,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当然,借开采石油积累起来的财富发展教育和其它产业,珍视历史文化,同样是值得称道的举措。

  马来西亚吉隆坡:强支柱,兴三产,跃入大城市行列

  吉隆坡的历史还不到150年。这方土地原来是森林密布,蚊虫孳生,野兽出没,瘴气袭人,疟疾横行,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1857年,一个名叫叶亚来的华人带着87名同伴,驾着小船从巴生河口逆流而上,去寻找锡矿。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奋斗,终于在1859年运出了第一批锡矿砂。当年巴生河畔的两排棕榈叶茅棚及3间货栈,就是吉隆坡最早出现的房屋。

  吉隆坡的马来语读音为“瓜拉隆坡”,意思为“泥泞的河口”。锡矿发现以后,由于这里开采锡矿的人越来越多,人口逐渐增加,随之出现了市镇。1880年,吉隆坡成为雪兰莪州首府。城市有了短程铁路、公路,并建了一些工厂、小作坊及相应的服务设施。1896年成为马来联邦首府,人口增加到2.5万。随着周围橡胶园的开发,巴生港的开拓,南北铁路的贯通,吉隆坡很快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经济交通中心,1947年时人口增加到17-18万,1957年成为独立的马来联合邦首都。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首都。目前,吉隆坡面积为244平方公里,人口约有150万。

  吉隆坡地处热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整个城市花木繁盛,鸟语花香,蝶飞鸟鸣,风景十分美丽。缓缓流过的巴生河及鹅麦河,像两条玉带飘拂在吉隆坡的大地上。巴生河以东是商业区和住宅区,有银行、中央市场、保险公司、购物中心、观光酒店,房屋密集,熙熙攘攘;巴生河以西是政府机关区,政府大厦、马来西来大学等高等学府都设在那边。吉隆坡的街道整洁宽畅,路两帝林荫夹道,路中央车辆鱼贯而行,每到夜晚,夜市绵延数里,摊棚一个挨着一个,吆喝叫卖声此起彼伏,人们在此自由地散步购物。吉隆坡不仅是马来西亚的经济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这里有许多所大学,著名者有马来西亚大学、国立大学、联邦工学院和语言学院。

  吉隆坡的居民约70%是华人,市内的高层建筑不断拔地而起,伊斯兰风格与中国风格的建筑物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传统的华人店铺生意兴隆,按中国风格而建;而吉隆坡火车站那许多尖顶的立柱,则凸显着伊斯兰风格。市中心的国家清真寺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清真寺,院墙上有各种伊斯兰教雕刻,大尖塔塔尖直指青天。

  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动物园是在郊区,位于西郊的国家博物馆是一幢典型的古典式马来建筑,展示了马来西亚的历史、经济、民俗、动植物。展品中有中国瓷器以及明代航海家郑和访问马六甲的文献复制品。同样,市郊13公里处的国家动物园林木扶疏,入内如同进入一座森林。园内水族馆最有特色,水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吉隆坡的旅游资源开发得相当地好。

  黑风洞是吉隆坡的旅游胜地,位于城北11公里的山坡上,这是一组石灰岩溶洞群,洞内钟乳石奇形怪状,洞内还有几座印度教神龛,成百座彩绘印度教神像栩栩如生,被认为是印度教圣地,每年有数万人前来朝圣。

  美马高原是东北郊18公里处的一个旅游点,草木苍翠,湖水明静,环境优雅。而在吉隆坡郊外的热带雨林,堪与亚马逊河流域与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相媲美,强烈地吸引着游客与科学家的兴趣。

  吉隆坡是以锡矿起家而成为一座新兴矿业城市的。马来西亚锡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7%。吉隆坡处在马来西亚著名的“橡胶—锡矿带”的中段。锡矿储藏量不但丰富,而且易于露天开采。目前年产锡3万吨,居世界前列。现在吉隆坡市内的一些公园如湖滨公园等,都是利用废锡矿场改建而成的公园。随着采锡活动的推进,锡矿开采在向外围发展,郊区的废锡矿场变成了养鱼池。吉隆坡周围有许多橡胶园。橡胶工业成为马来西亚仅次于采锡的第二大行业。吉隆坡的工业主要也是炼锡和橡胶,还有轧钢、木材加工、机车、水泥、化工、食品加工等工业。吉隆坡西南部的卫星城必打灵查亚是全国第一个工业卫星城。

  吉隆坡的巴生港为全国第一大港,设有集装箱码头,吉隆坡的橡胶与锡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出,各种进口货由巨轮由此运入。如今的吉隆坡与一百多年前相比,已有天壤之别,它已跻身于世界大城市的行列,并且还在迅猛发展。

  点评: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吉隆坡在橡胶和锡业两大支柱产业继续得到发展同时,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很快,是它得以置身世界大城市行列的重要原因。矿业城市有无依托型和有依托型两种成因,吉隆坡显然属于无依托型矿城。与有依托型矿城相比,无依托型矿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困难要大一些。吉隆坡的事例说明,只要政策对头,措施得力,无依托型矿城转型同样会取得成功。对无依托型矿城转型持悲观论调是没有根据的。

  文莱诗里亚:产业多元被置于优先地位

  诗里亚是文莱达鲁萨兰国最大的石油基地,闻名于东南亚。目前,文莱的经济是以石油开采和加工为主要支柱,诗里亚油井总数占全国油井总数1/3,居民几乎全靠石油为生。

  文莱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1929年发现大油田和天然气田,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国家获得独立后,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文莱的两大经济支柱就是石油和天然气。它拥有相当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最先进的开采设备。1985年产原油5437万桶,天然气89.7亿立方米,在东南亚仅次于印度尼西亚。汩汩而出的石油带来巨额财富,国民收入的95%来自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文莱的油井已超过550个,其中诗里亚一地的油井就达180多口。

  文莱经济结构极不平衡,农业和制造业是薄弱环节,粮食不能自给,制造业更加谈不上。实践使文莱政府和人民群众认识到,这种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单一经济,对文莱的发展决非长久之计。为此,文莱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调整产业政策。进入90年代,进一步推行“产业转型”政策,把产业多元化提到优先地位。总体目标是:在保持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产业稳步持续发展的同时,努力加速人力资源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文来是当今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人均富有程度居世界第2位。国家外汇储备380亿美元,国外投资达100多亿美元,是一个无外债的国家。在文菜,全体国民不必交税;享受免费医疗;享受免费教育。每两个文莱人就有一部小气车,政府并推行“居者有其屋”的计划。根据目前探明情况,文莱石油资源仅可供开采15年,天然气可开采30年。如果产业转型不成功,届时文莱经济将难以为继。点评:作为原来经济贫穷落后的国家或地区,通过油气或其它矿产勘探开发,可以使经济迅速得到发展,但实现单一经济结构的“产业转型”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仅要制订正确的政策,还需要采取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经过长时期的持续不懈的艰苦努力才能奏效。

  日本北九州和夕张:煤炭产区转换成高新技术区和旅游中心

  北九州市是1963年2月由各有悠久历史的门司、小仓、若松、八幡和户畑5市合并而成。同年4月成为行政都市。人口106万。为北九州北部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中心。其中八幡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中心。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为四大传统工业区;九州北部工业区是在本地煤炭资源的基础上,进口铁矿石和废铁而发展起来的日本最早的钢铁工业基地,现在仍然是日本最大的钢铁产地。北九州地区以钢铁、化学、陶瓷工业为中心、形成集中的工业地区,成为日本的四大工业地带之一。四大工业区带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成为日本经济高度发展的一个象征和有力支柱。

  九州是日本著名的煤矿产区,为推动经济转型,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他们对九州地区煤矿实行全面退出的关闭政策,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将该区域转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这是国际上煤炭城市转型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

  众所周知,日本是矿产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尤其是煤炭,主要依靠进口。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为鼓励本国煤炭开发,日本采取了政策性补贴等保护措施。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决定放弃对煤炭行业代价高昂的保护政策,在九州地区兴办一批现代工业开发区,吸引大批区域外企业入迁九州,同时按新的产业政策兴办一批新企业。

  日本在推进北九州产业转换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从企业角度推动。对开发区内安置煤炭工人及其子女就业的企业给予补助,视用人比例的高低给予差别优惠;

  ——从政策法规给予保证。发布了《煤炭产业合理化临时措施法》、《煤炭离职人员临时措施法》、《产煤地区振兴临时措施法》和《煤炭对策大纲》等;

  ——从人才培训工程角度落实。对失业煤炭工人实行免费培训,培训后帮助其介绍再就业;

  ——对原煤炭生产场地进行复垦改造。将关闭的煤炭生产矿井,改造成旅游景点、科普教育场地,使之继续发挥作用。废弃的矿场复垦改造为良田。矿山旧址(遗址)发展旅游业的关键,在于同周边旅游资源密切结合。

  由于上述政策的有效实施,使九州地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结构转型,由传统的产煤地区转换成为日本新的重要高新技术产业区。日本学者把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建立地区经济体系的产业发展政策,称为内生型发展政策。

  

  同样是实行内生型产业政策,同样是“煤炭之都”,北海道夕张市却走出一条与北九州完全不同的道路。夕张地处山区的狭长谷地,仅有居民1.2万人。19世纪末,因发现煤炭资源而成为煤城。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夕张达到鼎盛时期,煤产量占北海道煤炭总产量的20%。随着世界能源结构发生变化,石油逐渐成为主要能源。日本劳动力成本较高,煤价居高不下,致使煤炭失去了国际竞争力,煤炭企业生存难以为继。1963年,日本政府决定削减煤炭生产。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夕张市被迫进行产业转型,于1990年3月关闭了最后一个煤矿,彻底告别了夕张市作为“煤炭之都”的历史。

  产业转型对于夕张是痛苦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昔日辉煌迅速消失,密集分布在狭长山谷两边的矿工住宅人去楼空,往日人头攒动的商市稀落凋敝,著名歌手不再光顾。对此夕张市议长川村先生无奈地说:“随着人口的流失,以商店、学校为代表的许多行业在这个城市衰落了。”

  夕张市政府、民间团体和市民面对现实,艰难地摸索着出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夕张市以甜瓜为龙头产品的农业,带动了系列食品加工业。夕张四面环山,昼夜温差大,再加上水质优良,土质中含有养分丰富的火山灰,自然条件非常有利于甜瓜生长。1961年,17名夕张农民联合起来,改良瓜种,历经40年杂交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新的品种,注册为“夕张甜瓜”,创造了夕张历史上首个“日本第一”的产品。新品种的瓜瓤是诱人的橙色,味道甜美,水分充足,灰绿色的瓜皮上有漂亮的网状花纹,成为畅销日本的高档名牌水果。此后,他们又以甜瓜为中心,开发了多种糖果、点心、果酒、白兰地酒等食品饮料。现在,夕张每年仅甜瓜一项收入就占全市农业收入的90%以上。

  夕张并不具有天然旅游资源,但基于“煤炭之都”的历史背景,围绕一个“煤”字策划旅游景点,创造出第二个“日本第一”——修建了集教育、娱乐功能于一身的煤炭历史村,在发展多元产业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作为了解煤炭历史和生产过程的天然课堂,夕张开发了以煤炭博物馆为中心的多处教育娱乐设施,通过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展出包括煤矿的形成、分布、利用、开采、技术改良等12个主题展示,内容分为反映当年夕张生活情景的“煤矿生活馆”、可现场操作采煤机械的“煤矿机械馆”、“煤矿动作馆”和“煤矿历史馆”,逼真地再现了采煤现场。看着由仿真蜡像展示的劳动情景,听着大型挖掘机的轰鸣声,参观者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除煤炭博物馆之外,夕张还升设了机器人科学馆、收藏有约1000种珍禽猛兽标本的动物博物馆、冒险家游乐场等设施,并利用四面山坡的地理条件和冬季多雪的自然条件,修建了滑雪场。不管男女老幼,偏好各异的游客都能在此度过偷快的时光。

  自1990年起,夕张每年2月组织一次国际电影节,国内外知名影星的到来随之也带来了商机。2003年2月,夕张电影资料馆问世,又成为一处新的旅游景点。据统计,近10年来每年参观煤炭博物馆的人数达40万至50万人,而前往夕张观光的旅客每年达160万至230万人。

  点评:对产煤地区实行全面退出,代之以高新技术开发区,虽然难度大,不易做,但九州市做到了。而夕张则更加令人称奇,他们在煤矿关闭后,既培育名牌水果,又围绕“煤”字做足旅游文章,创造了两项“日本第一”。北九州和夕张的案例说明,政策对头固然重要,相关措施配套且切实有力,同样是不可缺少的。

  加拿大萨德伯里:“月球景观”变成受联合国表扬的典范

  萨德伯里是加拿大一座最重要的矿业城市。1951年以前,萨德伯里40%以上的人口从事矿业,尽管1985年以后这个比例已经降至15%以下,但它仍然是世界最大的镍产区和加拿大最大的铜产区。除镍、铜以外,萨德伯里还出产贵金属、钴、硫、硒、铁等矿产品。在国际矿业界,萨德伯里以“镍都”之名而著称于世;萨德伯里及其周围地区的镍矿开采量约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5。

  萨德伯里市的起步,是以1883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修筑为标志的。太平洋大铁路在这里设了一个站,修筑铁路的主管人詹姆士·华盛顿,为取悦于自己的爱妻,便以妻子在英国的出生地“萨德伯里”命名这一地区。其实,当时著名的萨德伯里只不过是筑路工人的营地。萨德伯里岩浆硫化物型铜镍矿,就是在修筑铁路过程中被发现的。经勘查,探明镍金属储量560万吨,铜金属储量1000万吨。铜、镍矿的发现,为该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加拿大铜业公司创建于1886年,冶炼厂始建于1888年。1902年,加拿大铜业公司与美国新泽西州奥福特铜业公司合并,不久即宣布组建加拿大国际镍有限公司,1916年,公司完全置于加拿大法律管辖之下。1928年福尔康桥镍矿建成投产。经过长期稳定的发展,国际镍有限公司不仅在加拿大,也在加拿大以外地区,比如英国、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开展业务。全公司13000多名精干的雇员,分布于全世界22个国家。

  萨德伯里在1893年形成镇,1901年人口仅为2027人,此后人口便迅速增加,1930年升格为市。1931年以前几乎每一次人口普查人口都要翻一番,至1961年城区人口已达80,120人,1971年城区人口为90,535人(含郊区则为155,429人),1973年成为萨德伯里行政区的一部分。除萨德伯里市以外,萨德伯里行政区还包括一系列的镇。1981年,萨德伯里市城区人口达到91,829人,此后由于镍、铜金属价格下跌,公司裁员,人口有所下降,1986年人口降至88,717人。1996年人口恢复到93,000人,整个萨德伯里行政区人口为162,000人。

  萨德伯里市的发展受铁路线及地势影响很大,同时也受到没有稳定的税收制约。城市并没有从矿业发展中得到相应的税收。萨德伯里市逐步地沿着公路扩展至邻近的市镇及萨德伯里盆地的谷地。盆地中央是一个大平原,采矿业造成了一些不太好的城市景观,但这里也恰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再造项目之一而倍受世人关注。

  尽管萨德伯里是世界著名镍都,加拿大国际镍有限公司是西方世界最大的镍生产者,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加拿大人甚至南安大略人都瞧不上又穷又破的萨德伯里,有时候人们用很难听的字眼,比如用“月球景观”(这里指它的荒凉)来称呼这只成长中的“丑小鸭”。事实上,这样的称呼对萨德伯里的某些地区还是颇为贴切的,因为那时候采矿业还不像现在这样重视环境。然而,近若干年来,人们对萨德伯里的印象已经改变了,萨德伯里地区以它的土地复垦计划成为联合国频频表扬的典范。萨德伯里区也由于其成功的环境政策而赢得了许多国际的、加拿大国家的以及安大略省的奖励。在萨德伯里市周围60英里以内,就有5座省级公园。仅1996年一年,萨德伯里区植树即达200万株。据大气监测记录显示,萨德伯里是安大略省最为阳光灿烂的地区之一,其大气污染程度甚至远低于多伦多和汉密尔顿。

  由于环境优良,划船、游泳、徒步旅行、钓鱼、滑雪以及野外宿营等,已成为萨德伯里人很流行的休闲活动。在改善萨德伯里环境活动中,国际镍有限公司和福尔康桥镍矿,都发挥了极其积极的作用。

  现在,萨德伯里不仅是一座著名的矿业城市,同时也是一座充满活力的交通和科学文化中心。继太平洋大铁路之后,又陆续修筑了一些新铁路。1912年建成了第一条高速公路,五六十年代以来又建成了多条高速公路,1954年建成市政机场,70年代通往萨德伯里的安大略省内航线通航。在萨德伯里有一所劳伦蒂安大学和一所卡姆布里安学院,有三个主要的博物馆(劳伦蒂安大学博物馆和艺术中心、面粉磨坊博物馆和铜矿博物馆)和其它重要的文化艺术设施,每年都要举办诸如庆祝艺术节、大蒜、蓝草莓丰收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喜欢聚会,已成为萨德伯里人的一种时尚。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医疗、通信、机械、旅游、市政机关及其它产业从业人员增加,矿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萨德伯里市正以传统矿业产业与非矿产业同时发展的崭新姿容,呈现在世人面前。

  点评:萨德伯里的实践表明,只要矿山、公司、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采矿活动带来的环境破坏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矿业城市同样能够成为适合人居的美好去处。

  匹兹堡和休斯敦:市长“大拿”和“市场说了算”各有短长

  美国只有三个地方是由于所处地理环境而建立城市的。匹兹堡是一个,其它两个是纽约和旧金山。匹兹堡地区的俄亥俄河是通往美国西部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主要航道,发源于从纽约州南流的阿勒格尼河和从西弗吉尼亚州北流的蒙农加亥拉河的交汇处。1753年,21岁的少校乔治·华盛顿看中了这个地址,认为其地理位置“极其适合修建一座碉堡,因为它可以完全地控制两条河流”。1758年,在匹兹堡地区两条河流的交汇处真地修建起了城市,并以英国首相威廉·匹特之名而命名为匹兹堡。

  匹兹堡之所以成为美国的钢铁基地,因为这里有储量丰富的烟煤(宾夕法尼亚全部蕴藏量为350亿吨),铁矿石可以很方便地从大湖区运来,加上熔剂石灰岩也很丰富,这就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政府严令降低有碍工人和附近居民身心健康的有害气体排放;到80年代,钢铁业出现亏空,生存问题凸显出来。以前工会与公司曾达成独一无二的“试验性谈判协议”:厂方保证大幅度增加工资,工会则不组织罢工。协议执行的结果是工资提高了,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地位却降低了。现在既然大量工人面临解雇,谈判内容便不再是增加工资,而是降低工资或者要求公司把增加的那部分工资作为工人拥有的股份。这就清楚地说明:在一个激烈竞争的世界,工人和公司、企业一样,争取生存的惟一出路是职工和企业劳资双方在空前的程度上进行合作,而不是仇敌般的对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顾全大局”或者命运共同体吧。

  匹兹堡城区市容所以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变得甚至更加美观,得益于市政当局和工商界开始了第二次复兴运动,实施重大的建筑和改建计划。造成交通拥挤的无轨电车被地铁线路取代,新的摩天大厦雨后春笋般地兴起,最惹眼的是以后现代主义风格设计的匹兹堡优质厚板玻璃公司建筑群。匹兹堡从实践中认识到恢复著名的古建筑物的重要意义。一个以街道组织为基础的历史文物保护团体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抓住时机,推动将坐落在城市金三角地区、包括1901年建成的匹兹堡—伊利湖铁路公司火车终点站在内的大片土地,改建成多用途餐厅、购物商场、豪华办公室、河边游艇港、露天博物馆和旅馆等。铁路车站中央大厅餐厅,堪称世界修复利用历史古迹的一个辉煌的范例。

  匹兹堡翻修一新,恢复活力,是美国城市将蓝领职业改造为白领职业和服务性行业的典范。匹兹堡新生的关键是两个背景迥异的人物走到了一起。他们联合起来才使这座城市出现现在看来就像神话一般的复兴。第一个人是理查德·金·梅隆。他于1934年成为著名的梅隆金融家族的当家人。根据1979年的估计,梅隆财团的家产价值50亿美元。小梅隆深受其父理查德·B·梅隆的影响。父亲对儿子的家训是:“生活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工作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做你自己家乡的后盾”。1943年,梅隆的同事们带头发起组织后来称为地方发展会议的机构,动员工商界上层人物支持减少煤烟、修复闹市区及其后几乎所有其它主要的市政建设计划。但是,匹兹堡市政治却由民主党人控制着,因此在政治上需要他们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匹兹堡复兴的第二个关键人物戴维·劳伦斯出场了。劳伦斯是民主党内一名重要的活动家。他竞选市长时令人惊奇地保证,他将与共和党控制的地方发展会议合作,执行强有力的减少煤烟法令,共同改善匹兹堡环境和面貌。劳伦斯当选市长后不久,他便和梅隆结成了引人注目的联盟。《梅隆家族》一书写道:“这两个人有两点相同之处:他们有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开明的自我利益的考量。”没有几个领导人物能给自己的家乡留下像他们两人结盟所创造的那些丰功伟绩——清洁的空气、漂亮的楼群、高速公路和防洪水坝。

  匹兹堡的复兴尽管成绩斐然,但毕竟是上层人物发起和领导的事业,是富有的企业界和政府里的权势人物根据他们心目中理想的匹兹堡单方面地作出决定。如果说他们的规划有损于匹兹堡许多小企业和居民区的福利和自尊的话,那也只是必须付出的代价罢了。

  地方发展会议还提出了一份内城建房与复兴计划,被人们称作美国在解决贫民窟住房问题方面规划得最周密和最全面的方案。但是,匹兹堡中产阶级和中下阶级缺乏像样的住房这一问题仍未得到解决。20世纪60年代,匹兹堡历史古迹基金会开始鼓励保护有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使其免于遭拆房铁球撞击的威胁。和其他保护组织不同,匹兹堡的保护组织突破以往的作法,不仅设法让中产阶级搬进来,而且还为本市的贫穷居民提供廉价住房,在吸引富裕的年轻专业人员搬进空房的同时,帮助许多贫困家庭留下来。

  匹兹堡虽有两度复兴,但经济问题仍然接二连三地袭来,钢铁业和其它制造业的职工人数急剧下降,以致在匹兹堡大公司总部工作的职工人数超过了实际从事生产的工人的数目。《财富》杂志列举的全球500强大公司名单上,总部设在匹兹堡的公司1965年有23家,1980年却减少到了16家。在匹兹堡地区,虽有多样化的新型工业迁入工业区,科研实验室也有所增加,但还不足以弥补基本的冶炼业中失去的工作机会。1950到1980年期间,匹兹堡市的人口减少了37%,下降到423,938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对匹兹堡的前途明显地丧失了信心。

  真正做出一流成绩的是1979年出任州长的理查德·索恩伯格。索恩伯格强调领导者所必需具有的高尚道德品质,主张“稳步走”的行政管理,而不是轻举盲动。他认为振兴宾夕法尼亚州经济需要的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大工厂,而是创办各种各样小型企业,齐心协力使宾州的经济多样化,创建机器人、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高效能源和无线电通讯等行业。他还发起目的不仅在于支撑大城市而且还在于振兴小城市的地方保护计划,颁布深得人心的福利改革和防止犯罪方案,并扎扎实实办事,着手修复宾州的公路、桥梁、港口和水道系统。

  由于匹兹堡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性措施,吸引外资投资和建厂,产业结构逐步由重型转向轻型和服务型,经济终于摆脱困境,开始走向全面的复苏。

  匹兹堡两度复兴运动的推进和州长索恩伯格采取的创办小型企业经济多样化,清楚地说明:领导人的决策和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对经济转型的成败得失关系极大。如果说,匹兹堡经济转型是采取“市长大拿”,著名油城休斯敦结构调整所走的路子则完全是“市场说了算”。

  在美国主要城市里,只有第四大城休斯敦没有城市规划,它仅仅是通过免税公路把整个城市连在一起。由于休斯敦不断地兼并周围地区,它已快速地成长为550平方英里的巨大怪物。休斯敦的财富使它成了一个摩天大楼的试验场,《纽约时报》称休斯敦几乎有一种疯狂的自发味道,新鲜事物在这里为人们积极地尝试着,休斯敦不管在人们心目中还是口头上,都是一个极为开放、年轻、自由和进步的城市。休斯敦人成为全美自由贸易政策的鼓吹者。市场化功能已经发挥到了极至。

  休斯敦是一个巨大的石油中心,从城中心区摩天大楼的名字海湾、壳牌、德士古、科诺科、埃克森、田纳科等等,就可以知道石油在这座城市里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休斯敦所服务的地区生产着美国的大部分石油。二战之前,石油是这里的最大生意,近几十年来石油化工业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尽管石油和石化工业占据支配地位,休斯敦的经济并不是单一性的,它属于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纵向组合”:以石油与天然气为基础,依次而上是石油化工、金属加工和食品加工。美国钢铁公司在这里设有全国最大和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钢铁厂。休斯敦及其港口是全美头号小麦出口者,菜牛与大米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除此之外,还有全国最先进的医疗服务、约翰逊航天中心,最后还有各大法律事务所,休斯敦经年累月忙忙碌碌。

  “增长,增长,增长,这就是休斯敦。”得克萨斯当权派靠一种与企业亲善的态度和优惠措施,使休斯敦的繁荣得以长久持续。这里的土地、基建和经营费用是世界上主要城市中最低廉的。由于一味奉行不加限制的自由企业制度和个人主义,休斯敦制造了一个可怕的都市烂摊子。每个星期要增加一千辆汽车,使它一度得到“世界坑洼之都”这个不雅的称号。1978年,全市的街道有25%没有路灯,有四百英里的街道未铺路面,交通阻塞变得令人难以置信。为此,休斯敦人不得不在70年代末通过一项公民投票,批准了征收销售税,为的是建造一条每天载运25万旅客的公共交通系统。选民们在1981年选出35岁的凯西·怀特迈尔为市长,发出他们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信号。怀特迈尔并不反对增长本身,但是表示增长和休斯敦完全可以管理得好一些。1982年,该市第一次通过了有限制的土地使用规划法。

  休斯敦市议会最雄辩的议员本·雷耶斯指出,一小群房地产开发商和银行家“靠牺牲大众的利益获取巨额利润”,休斯敦的发展头重脚轻。埃克森和壳牌这样的公司仅仅因为设在休斯敦就能免税,工业公司则在交税时把它们的不动产的价值报得很低。雷耶斯不无讽刺地说,如果让大众分担更多的税额,也许埃克森和壳牌这样的城区中心大公司就都能免税了,那么大众的反应就会是:“见鬼去吧——我们甚至连表面上的城市服务都没有享受到。”

  尽管休斯敦的规划总的来说十分混乱,但这一点似乎并没有最终妨碍它在公众舆论上赢得应有的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众对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担心已经转化成休斯敦市在这方面采取措施的巨大动力和具体办法。

  美国《幸运》杂志在1992年的评估中,休斯顿被评为“能应付21世纪全球性竞争挑战的最佳城市”。全美60个最佳商城,休斯敦名列第二。如今休斯敦交通发达,每天国际航班有25次,宽阔的高速公路纵横交错,90年代初还被评为全美30个大城市中减少交通堵塞成绩最佳的城市。在1991—1992年度300个城市的清洁、环保和美化方面评比中,休斯敦名列第一,并获得“废物处理业的硅谷”称号。

  休斯敦的转型模式是按照延伸传统产业、新建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完善基础产业这样的顺序逐步推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最终的结果是连城市性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点评:撇开转型的具体内容不说,匹兹堡的“市长大拿”和休斯敦的“市场说了算”,确实是矿城经济转型两种主要的动力机制,各有短长。诚然,“市长大拿”需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同样“市场说了算”也离不开“市长”即政府的干预和协调。如何将二种机制结合好、协调好,需要极高的艺术和合理有效的体制做保证。

  智利圣地亚哥:风格独特的铜都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位于智利的中北部,地处东面安第斯山脉和西部沿海山脉之间的盆地上。作为南美洲第4大城,圣地亚哥首都区范围很大,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达450万,但市区只不过3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为20多万。

  当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以后,西班牙帝国便开始征服美洲大陆,圣地亚哥也是被殖民者征服的地区之一。1541年,西班牙征服者瓦尔迪维亚率领150名骑兵到这里安营扎寨,在山下建成了城市的雏形。16世纪时,圣地亚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城市。1609年,西班牙统治者把在智利的总督府迁至圣地亚哥,西班牙国王还给这座城市一个银制盾形徽章,后来就成为圣地亚哥的市徽。19世纪初,南美大陆国家纷纷独立,智利也于1818年获得独立,圣地亚哥被定为首都。也就在这期间,智利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铜矿,圣地亚哥得以迅速地扩展。到20世纪特别是70年代以来,圣地亚哥的范围越过圣地亚哥盆地向周围发展,附近的许多城镇并入圣地亚哥,形成了大圣地亚哥,也即首都区。

  到过圣地亚哥的人,莫不惊奇于这里遍布街头的座座精美的铜雕像。铜王国的魅力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铜雕大部分是18~19世纪的产物。坐落在市中心“宪法广场”上的奥希金斯铜像横刀跃马,气势冲天,是圣地亚哥铜雕中最有历史意义的精品。

  圣地亚哥市内众多的公园也给这座都市增添了光彩。科西尼奥公园是每年独立节时总统举行阅兵式的地方;金塔·诺尔马尔公园有100多年的历史,园内树木繁茂;而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的圣达卢西亚山岗花园,像一座兀立在人流、车流和大厦“海洋”之上的别致“绿岛”,它是闹市中的一片宁静之处。圣露西亚山高70多米,山间长满南美的奇花异草,潺潺山泉从密林中缓缓流出,一路欢唱。坐落在山坡上的美洲民间艺术博物馆,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山顶广场上青铜铸造的“自由之火”日夜不熄。山顶上还完整地保留着当年殖民主义者用来屠杀印第安人的克鲁普炮台。

  由于受1960年智利发生迄今为止世界震级最高的强烈地震影响,圣地亚哥的名胜古迹所剩不多,主要有阿马斯广场附近的市政府大楼、历史博物馆、首都大教堂等建筑。著名的首都大教堂建于1567年,1898年重修,建筑线条简洁明快,是典型的意大利—巴罗克式建筑。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是圣地亚哥保留下来的惟一的16世纪建筑物,这是一座典型的拉丁风格建筑。

  圣地亚哥不但是智利的政治中心,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门类齐全,除食品、纺织、电力、化工外,现代采矿业和冶金业等也相当发达。矿业是圣地亚哥也是整个智利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实施,圣地亚哥大的厂矿大都建在城市四周。

  圣地亚哥也是一个有着浓厚民族风情的城市。印第安文化和欧洲文化相结合,产生南美那种粗旷、豪放、热烈的民族特性。

  点评:作为一座有依托型有色金属(铜矿)矿城,圣地亚哥依矿而兴,由于附近铜矿的发现,城市得到新的发展,范围迅速扩大。作为首都,风格浓郁,印第安文化和欧洲文化巧妙结合,民族特性得到完美的体现。无论作为矿城,无论作为都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和保持自己的特色,的确是个重要问题。有特色才会有生命。

  澳大利亚墨尔本和珀斯:政府以人为本、服务第一

  维多利亚州的墨尔本,拥有320万人口,是澳大利亚经济、政治、文化及旅游业重镇。自1804年第一批欧洲移民抵达至今,墨尔本经历了200年历史的洗礼,其间由于19世纪50年代附近金矿的发现而日趋繁荣。1910年至1927年期间,墨尔本曾经做过澳大利亚的首都。因比美国旧金山金矿发现和开发稍晚,墨尔本也曾以新金山而闻名于世。如今,墨尔本公园绿地占全市1/4以上的土地,3000多家餐厅提供各种口味菜肴,并拥有全澳最长的人行步道街及与之紧密相连的百货公司、购物商场。同时,以全澳电车网络最健全的优势及便利的公共设施,使墨尔本在1990年被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国际人口行动组织评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墨尔本,原是一个金矿城,欧洲各国自由人来这里挖金。等金矿挖光后,富裕的挖金人就在这里落地生根,为城市发展积累起雄厚的资本。

  墨尔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环境保护,始终保持着大自然的美景。19世纪以来这里就不断建造植物园与花园,维多利亚州因而被称为花园州。出了墨尔本城就可以看到很多庄园和英式花园,到那里能品尝到葡萄美酒与美食。

  由墨尔本往西是古金矿城巴拉瑞特、矿泉小镇戴尔斯福特。今天的巴拉瑞特已无金可挖,但此地仍保留着19世纪时的面貌。从市区出发只要驱车几分钟就可以到达当年发现金矿的所在地——苏芬山,那是现已改建为户外活动博物馆,还原19世纪时的容貌。穿着百年前装束的采矿人、驿站管马员、铁匠,各自在“回到从前”的矿工小屋、马槽、打铁铺里诉说他们的故事,指给你观看以前用的桌床锅碗,回答游客和参观者的提问。

  从巴拉瑞特到风情万种的戴尔斯福特小镇这个地下水矿泉之乡,看到小镇的那一刻,人们常会异口同声地叫出来:“怎么这么像瑞士小镇啊。”没错,这的确是个瑞士意大利后裔聚居而形成的小镇。19世纪住在瑞士与意大利边境的提西诺郡的几个意裔家族,移民澳大利亚淘金,然后留居此地,落地生根成为澳大利亚人。但祖居地文化的遗迹却非常明显,镇中心区经营了一百多年的通心面、奶酪与意大利辣香肠工厂,其好吃程度与粉红色屋顶,几乎成为小镇意大利裔遗迹的代表。

  墨尔本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交通方便。免费电车左右双向行驶于墨尔本市四周,停靠各重要观光点及建筑物;除了圣诞节及复活节之外,每天上午10时至下午6时都有电车班次,每10分钟一班。澳大利亚出租车为照表收费,起价为2澳元,因澳元与人民币比价约为5.74:1,因此出租汽车价钱几与中国的北京相当。在主要公共场所都设有出租车站,也可以在街头拦搭,在饭店内,可请服务人员电召出租车。墨尔本机场距市中心22公里,有定时往返市中心和机场之间的巴士,每30分钟一班,单程票价成人为9澳元,儿童减半。

  珀斯是西澳大利亚的首府,建于1829年,人口138万,为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西澳位于远离中心地区的澳大利亚西部,地广人稀,面积为2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人口仅有180万,73%的人口居住在首府珀斯。

  西澳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铁矿、铝矾土、黄金、镍、铀、铜以及石油等。铁矿储量丰富,品位高,铁矿石产量占世界产量15%,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36%。目前,西澳每年向中国出口铁矿石近4000万吨。西澳黄金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1%。氧化铝产量占世界产量20%,出口量占世界第一。镍产量占世界产量的12%。西澳已探明石油(含凝析油)储量为21亿桶,天然气储量为23500亿立方米。目前西澳年产石油1400万吨,天然气产量占世界产量9%,年产液化天然气750万吨,主要供应日本,并开始在中国、韩国、印度和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寻找液化天然气市场。钻石产量占世界产量34%,主要销往伦敦钻石销售中心和比利时。

  外围矿山的开发,带动了矿山附近珀斯市的大发展。珀斯市主要为矿山提供第三产业服务,为当地政府缓解了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西澳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传统的采矿业和农业,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但它在澳大利亚各州中一直表现不俗,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0%,但全州的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5%,并吸收了全国的20%的私人资本。近年来,澳大利亚政府大力进行其西部开发,为珀斯和西澳地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政府着重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调整结构。除了传统的矿业和农业加工业外,创造工业和商业机会,提高就业率;二是引进技术。一方面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建立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保护环境,改善交通、运输、通讯条件;三是建立开放门户。随着亚洲经济的崛起和亚太各地区经济合作的加强,澳大利亚以东部为主的政治、经济和地理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与亚太地区的交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越来越重视与亚洲国家发展关系,迫切需要一个更便利的通向亚洲的门户,而西澳首府珀斯是西部最理想的选择。

  然而,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并不直接介入西澳开发,也不对西部地区提供财政支持,更不对某一企业和地区提供具体帮助,而是在工业政策上,如关税和税收,对参与开发的企业进行扶持。联邦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由过去的保护发展转向为鼓励通过科研和培训来增强对外竞争力。西澳的开发主要由西澳政府具体规划和执行,鼓励政策包括:设立“基金”,提供无息贷款,提供基础设施,减免税收等。开发计划不具有法律的强制力,而是依靠有关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在这个过程中,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非常重视示范和“榜样”的带动作用。开矿必然要炸山开石,震耳欲聋的爆破声会对孕妇生产和婴儿休息造成不利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个时期政府规定在实施此种作业时要将孕妇和婴儿迁离到距矿山采掘活动较远的地方并免费为她们提供合适的居所。后来干脆规定采掘活动一律使用先进的采掘机,爆破作业概属禁止之列。这样做对企业和社会传递出的信息是:采矿活动要以人为本,尽可能不扰民或者少扰民。采矿造成植被和生态破坏,政府做出了科学的复垦规划,严令照规执行。对废弃矿山视条件辟为公园或旅游景点,有的地方还向公众提供必要的采选设施供游人亲自操作,既普及知识又愉悦了身心。

  点评:无论墨尔本还是珀斯的做法,表明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服务,从公众利益出发。把握住这一条就把握住了根本。有了这一条,经济转型和建设生态城市就有了依归和动力,措施就能彻底和奏效。

  南非三矿城:保持特色基础上综合发展

  比勒陀利亚是南非的行政首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德兰士瓦省的首府。城市面积60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其中黑人和白人各占一半,有少数亚洲人和混血种人。黑人中多为阿非利坎人。19世纪30年代,作为荷兰移民后裔的布尔人因受英国人的排挤,乘着牛车旅行,从东南部向东北部进行大迁徙。1855年正式建立比勒陀利亚,作为向内陆扩张的据点。1860年,比勒陀利亚成为布尔人建立的德兰士瓦共和国首都。1910年成为南非的首都。布尔人“大迁徙”的领袖是A·比勒陀利乌斯,其子M·比勒陀利乌斯是南非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南非首都就以他们的姓氏命名为比勒陀利亚,市内立有他们父子的塑像。

  比勒陀利亚位于南非东北部高原的马加利山麓,阿皮斯河从市东南部流过,由于海拔高达1378米,所以气候凉爽宜人。城市风光秀美,市容整洁,街道两旁遍植兰花楹树,花草繁茂,有“花园城”之称。因为地处南半球,每年10至11月,满街鲜花盛开,人们涌上街头,进行盛大的狂欢,时间长达一周。比勒陀利亚的街道多为十字交叉,呈现棋盘状。阿皮斯河上有12座大桥将市区连在一起。市中心是教堂广场,广场上有德兰士瓦共和国首任总统克鲁格尔的立像。教堂街、比勒陀利乌斯街和克鲁格尔街是该市最主要的街道。横贯全市的东两向教堂街绵延40多公里,被誉为全球最长的街道,街道两侧高楼林立,马路宽阔,绿树成荫,许多外国公司及银行分支机构云集于此,南非的豪商巨富也在这里落户。比勒陀利亚是南非的行政中心,国家的行政机关设在这里,但是立法机关却设在开普敦,司法机关设在布隆方丹。

  比勒陀利亚是南非最大的文化中心。南非大学创立于1873年,还有比勒陀利亚大学、工学院、师范学院等高等院校。该市有博物馆6座。德兰士瓦自然博物馆收藏有石器时代以来的各种地质标本和考古文物。国家历史博物馆、露天博物馆、警察博物馆和科技博物馆也很有特色。历史博物馆以图文并茂形式直观地记录着南非建国的历程。南非国立动物园建于1899年,占地达50公顷,珍贵动物有白犀牛、金狨、矮脚河马、曲角大羚、白臀野牛、猎豹、土狼等,动物标本搜集之齐全,繁殖动物经验之丰富举世闻名。国家图书馆藏书丰富,读者众多。

  像全国一样,比勒陀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德兰士瓦铁矿世界著名,市郊金刚石储量很大,开采量占南非的一半。隶属城市的威特沃斯兰德工矿区是矿产开采中心。除重要支柱产业矿业外,比勒陀利亚的工业有钢铁、机械、金属加工、纺织、水泥、化肥、食品等类门。比勒陀利亚钢铁厂是南非最大的企业之一。厂矿企业部署合理,工厂多分布在西郊和北郊。比勒陀利亚也是南非的重要交通枢纽,有5条铁路干线在此交汇,市郊的国际航空港是南半球的航空中心之一。

  除比勒陀利亚外,南非还有两座著名的矿业城市,一座是“金城”约翰内斯堡,另外一座是“钻石城”金伯利。

  约翰内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世界最大的产金中心。人口中半数以上是黑人。1928年正式建市。四周有绵延240公里含几个矿床的金矿带。弗里尼京、贝诺尼、杰密斯顿、阿尔巴顿、罗得堡、布兰克班等城镇和矿城,构成了南非的经济中枢,其工业产值约占南非工业总产值一半左右。约翰内斯堡有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加工厂。这个位于市东杰米斯顿的炼金厂,也是南非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约翰内斯堡因此而被誉为“黄金城”。商业、金融业亦相当发达。这里还设有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可容8000学生)、白人大学等高等学校,以及天文台、艺术馆和世界惟一的一个著名的室外金矿博物馆等。城区南25公里处的索韦托过去曾是南非黑人集中的隔离区。约翰内斯堡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金礁石城,再现了淘金时代的景象;城北郊外的非洲文化村,引人入胜;太阳城,是一座在热带丛林中突然出现的人工都市,它与皮拉内山国家公园相邻,园内设有南非最大的赌城。

  金伯利是南非著名矿业中心,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闻名世界的装饰用金刚石产地。此外,这里的机械、车辆、装配、食口等工业也较发达。在史未资大街的中心花园里,矗立着手举钻石筛子的工人雕像,象征这个城市的早期历史。城市有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教学等建筑,市附近有世界最大的人造矿穴——露天“大穴”,是由开采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岩管造成的,其直径500米,平均深度达4000米,是世人旅游参观的重点项目。

  点评: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产业结构合理。结构合理不等于放弃特色,不要特色,要在保持特色基础上实现综合发展。南非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例证。

  非洲除南非以外矿城:转型刚刚起步

  1、尼日尔阿尔利特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采矿业比较发达,铀矿资源丰富,自1959年发现铀矿后,现已探明铀矿储量为21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已先后成立3家合资企业。

  阿尔利特地处撒哈拉沙漠阿伊尔山西缘,是20世纪70年代因开发铀矿而诞生的新兴城市。70年代后半期,随着铀矿出口的增加,开发铀矿的收入曾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进入80年代,铀价暴跌,加之连年旱灾,外贸连年逆差,国家经济陷入困难。从1986年起,尼日尔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1994年开始实行第二次经济结构调整,两次调整虽然都有进展,但困难重重。目前最主要的困难在于矿业之外的支柱产业尚未形成。

  2、赞比亚基特韦和恩多拉

  采矿业是赞比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主要是铜和钴。铜的开采和冶炼占矿业总产值的95%,出口量居世界首位,出口值约占出口总值的80%左右。与铜矿伴生的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2.8%。为世界第四大产铜国和第二大产钴国。铜的主要采掘和冶炼中心在基特韦和恩多拉。

  基特韦是赞比亚第二大城市,位于中北部铜带区,建于1937年,人口40余万,是铜带工商业和技术服务中心,有采矿、选矿、初炼、精炼等成套企业,设备齐全,生产连续化。此外,还有炼钴、机修、电焊等配套工业,锯木、制材、塑料、粮食加工和饮料业也较发达。商业繁荣。建有铁路、公路、机场和基特韦技术学院。

  恩多拉是全国第三大城市,工矿业中心之一。有规模较大的炼铜、炼钴和炼油厂,亦有食品、水泥、橡胶等工业,是赞比亚一年一度的贸易博览会所在地,是全国铁路、公路网的重要枢纽,设有国际机场。

  3、民主刚果卢本巴希

  刚果民主共和国向有“世界原料仓库”和“中非宝石王国”之称。金刚石和钴的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工业用金刚石占世界总产量的3/4,钴占世界总产量的2/3以上。锗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刚果(民)又是世界上铜的主要生产国,沙巴省南部加丹加铜、钻、锌等多种金属矿床与赞比亚巨大的铜矿带(长320公里、宽80公里)连成一体,精炼铜产量居非洲第二位。锡产量居非洲首位,是世界第四大产锡国。锰的产量同样位居世界前列。此外还有铁、钨、钽、钍、镉、银、铀、锂等数十种矿产。

  卢本巴希现为沙巴省首府,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当地盛产铜、铁等矿藏,近郊有铜、钴开采中心,素有“铜都”之称。铁路、公路交通方便,并设有国际机场。有冶金、食品、建材、卷烟、纤维等多种工业。卢本巴希还是全国一大文化中心。1955年在这里创办了大学,现在拥有多种科学研究机构,并设有数座博物馆。总体来说,矿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加工业尚待起步,经济转型任重道远。

  4、加蓬让蒂尔

  人口20余万的让蒂尔,是加蓬的第一大港口和重要矿业城市。让蒂尔原称伊益泽,后被葡萄牙航海家洛波·贡萨尔夫发现,便易名为贡萨尔夫。1873年被法国占领。1900年左右,许多欧洲人和周围地区的非洲人来到这里,逐渐形成了一座城市,并以前法属赤道非洲总督让蒂尔的名字命名这个海港。1956年法属赤道非洲石油公司在让蒂尔地区发现两处油田:60年代在这里又发现了一系列海上油田。70年代,石油产量猛增,使加蓬进入非洲著名的产油国行列,让蒂尔亦逐渐成为加蓬的“经济中心”。加蓬最主要的经济活动,石油的开发和提炼,木材的加工和出口,均集中在这里。加蓬90%的石油从这里出口。世界第二胶合板厂——加蓬林业公司胶合板厂也建在让蒂尔,该厂产品一半以上远销欧洲及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

  点评:非洲除南非之外的几座矿业城市,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但城市经济转型均属刚刚迈步,前路漫长。他们的实践说明,矿城经济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至整个国家经济实力有密切关系,矿城经济能带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快慢也促进或阻碍着矿城经济转型的推进。此乃客观经济规律使然,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简短的结论:经济转型有规律但无普适良方

  通过对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南美、澳洲和非洲20多个矿业城市(地区)经济转型的扫描,人们当可清楚地看到,转型有着自身的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声为转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情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矿城类型和矿城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转型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机制、体制很重要。综合经济实力很重要。资源持续供给很重要。政府行为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很重要。城市经济融入区域经济很重要。人才培训很重要。选准目标很重要。有道是:它山之石可攻玉,结合实际最重要;普适良方本没有,答案还得自己找。

  

  

转自搜狐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董建华关于请求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的报告(03/12 18:16)
  • 中国特使宁赋魁访美 商讨重开朝核问题六方会谈(10/16 23:03)
  • KEDO决定将朝轻水反应堆工程中断期限再延长1年(10/15 16:32)
  • 朝指责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处理核问题上偏袒韩国(10/14 17:44)
  • 美国高官:朝鲜拖延半岛核问题谈判是打错算盘(10/13 16:25)
  • 朝鲜表示有权研制部署导弹 不容许美日借题发挥(10/12 20:56)
  • 美国核监视组织:朝鲜可能拥有二至九枚核武器(10/12 17:01)
  • 朝否认拖延六方会谈 反对将朝核问题提交安理会(10/11 16:41)
  • 朝鲜反对美国以制裁相威胁 力争重回六方会谈轨道(10/11 16:33)
  • 朝鲜反对美国以制裁相威胁(10/11 16:33)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