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18日讯2005中国传播论坛于2005年7月18日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这是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每年举办一次的高层学术论坛。论坛上,华中科技大学张振亭博士向与会嘉宾介绍了有关传播素质的相关看法。
以下为张振亭发言摘要:
非常感谢大会和吴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汇报的机会,自从入学那一天起吴老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宏大的理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消化和理解,我们现在基本上有一些研究的方向或者框架。
传播学的三个基本本质
今天给大家汇报的三个基本内容就是这样一个思潮的结晶。刚才吴老师谈到了传播学和当代社会的简单关系,又说了我们研究的核心概念,就是传播素质的问题,要谈传播素质的问题首先就应该探讨一下传播的本质。就学科本身和传播学的起源两个方面谈的话,我们总结出了传播学的三个基本本质。
传播的第一个本质是沟通,这个可以从传播的双向性和传播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以及当今传播已经发生了变化,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特别是第二个方面,从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来看传播的观念经历了一个回旋式的发展过程,一开始原始部落传播可能是一种双向的沟通,但是科技的发展和传播的不断变化导致了传播往往是单向的灌输。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现,传播好像又回到了最原始的起点,就是沟通的概念,随着传播科技不断地发展,传播的效果受技术本身的限制越来越小,反倒是受人本身素质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这一点我们就要从人本身探讨传播如何提高这样一种效果,如何有效沟通。
传播的第二个本质,我们认为传播还是媒介,从传播活动、传播行为发生的过程来看,媒介是传播活动的一个核心概念,没有媒介传播就不会发生。第二个方面,传播科技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状态,技术的发展总会对传播方式、传播理念带来颠覆性的变革。第三个方面,从我们整个传播媒介或者传播研究的历史来看,我们往往集中在技术的层面或者物质层面,现在新媒介的出现,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又要求我们超越这样一种实用主义,回到“人”本身上来,这也是我们提出传播素质的一个出发点。
传播的第三个本质,我们认为它还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整合,简单考察一下社会形成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信息的传播是整合社会整个大系统的基本机制之一,在整个传播学发展历史上有一个流派就是发展传播学,发展传播学它最基本的观点,他认为传播系统跟社会系统之间有着重要的关联,那就是维纳,他认为传播是把整个社会这个建筑物得以粘合在一起的混凝土。
传播素质的含义
上面我们提到传播是沟通,传播是媒介,传播是整合,在传播本质的探求基础上我们给出了一个传播素质的含义或者是界定。首先传播素质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媒介发达时代人跟人有效沟通的一种能力,要对这个概念进行解析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传播素质还有结构、性质、层次,还有不同的主题。从结构本身来看包括传播知识、传播品质和传播能力,传播知识内化为传播品质,传播品质外化为一种传播能力。从传播素质的性质上来看它是一种综合性质,综合的素质,兼由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它最精华的地方,最集中的地方还是对传播学真谛的把握,精要的理解上,这是一开始吴老师提到对传播学科思考的出发点。就这个主题来讲,包括普通公众的,还有专业人士的,专业人士专业业务的水平或者能力。我们现在探讨的传播素质更多的是第一个层次,就是普通公众的有效沟通能力上。
根据对上面定义的分析,我们给出了相对比较严格的概念或者定义,这个定义本身比较长,这上面基本上提到了,由于时间关系不再重复。在讲传播素质一开始的时候可能跟我们目前或者当下的概念有必要区分开来,我们现在在新闻传播学界有这样三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媒体素养,一个是信息素养,还有一个是今天提出的传播素质,按照这样一种分析框架或者研究的范式来看,媒介素养主要是研究人如何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信息素养就是研究人如何和信息打交道的能力,传播素质我们也按照这种方式或者人借助传播媒介形成社会关系的能力,这样一种研究范式更多的集中在人本身上,集中在传播学对形成社会整个关系上,同时还注意到在当下传播语境上,就是信息时代或者媒介发达时代的一种人际关系新情况。
研究传播素质的意义
上面是对传播素质的界定,下面我们还提出了研究传播素质的两个最基本的意义,第一是微观层次的研究或者传播素质与人的现代化,第二是对宏观方面的研究,用现在的话来讲是传播素质与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我们说现在中国社会正在向现代化转型,也就是步入现代化,在现代化的征程上,毫无疑问社会的现代化最基本的组成就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简单来讲就是人具备了适合社会需求的多样的素质结构,我们说传播素质正是现代化的人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这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人的现代化为什么必须具备这种传播素质呢?第一是传播学的内在规定性来看,我们认为传播素质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要理解这样一个命题,我觉得施拉姆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做了最好的诠释,他说传播学是研究人的学问,要研究人与人、人与团体、人与群体、人与组织、人与社会的关系,我觉得现在社会的发展或者媒介本身的发展也许我们忘记了这样一句话或者说不知道这句话重新被提起的时候,随着科技的进步或者社会发展本身的需要,是该传播学的转型转到人本身上来了。第二,现代社会对人信息传播的要求,是解决现代化一些弊病一把可以尝试的钥匙,当然传播素质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它起码可以是一把能够尝试的钥匙。
我们认为传播素质从人作为一个类的概念上来讲,他还是实现现代人一种生存或者生命意义的研究出发点,例如赫尔德林一个世纪以前就提出了人类的诗意栖居,一个世纪过去了这种梦想仍然没有实现,实现这样一种适宜的栖居我们认为面临两大挑战,一个是世界一体化,第二是虚拟化生存,世界的一体化和多元存在的冲突更多的需要人们之间作为一个类的概念进行沟通、理解,列入我们现在的等级霸权,语言化的倾向在国际层次体现的更明显一些,比如信息的不对称,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的信息灌输等等。虚拟化生存是技术对人存在意义的一个挑战,这个问题从哲学上,从人类文化学上都有回应,传播学要回应这样一种虚拟的生存条件或者是在虚拟世界里人生存的意义怎样生存,我们认为传播素质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方面,可以尝试的途径。特别提到每当新媒介的出现,传播方式的革新总会给人类的生存带来暴风骤雨般的变革或者影响,左右这种影响的,例如网络对人类的影响,除了课题本身之外还有人本身素质的提高。
第三个方面是提高传播素质和和谐社会构建的问题。第一个方面,通过社会机制的考察就会发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按照人社会化到最后形成社会庞杂的系统来看,信息的沟通,人跟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当然不仅仅是信息的作用,还有物质和能量,起码形成了最基本的机制。和谐就是结构合理、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如果说人跟人之间信息的相互作用不是很和谐,整个社会的和谐就无从谈起。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是社会形成的基础。由这个来看传播素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非常必要了,所以我们认为人的传播素质的提升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新型下的人际关系,从重情感向转理性的转型,这种新型的人际关系更多的是通过谈判、协议、法律的形式结成的。另外随着社会不断地分化,社会整合的难度也逐渐加大,发挥传播粘合剂的作用或者混凝土的作用也是一个可行之路。
在当前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健康的传播意识,这个意识包括平等意识、多元意识、互惠意识、诚信意识和宽容意识。平等意识是跟信息对称相关的,多元意识是跟传播自由相关的,互惠意识是跟互惠双赢相关的,诚信意识实际上是对信息真实的一种坚守,最后的宽容意识有利于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传播生态。
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