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媒体报道 > 华商报抗日报道 > 最新消息
颠沛流离饱尝家破人亡之苦 四十二年后兄弟相聚

时间:2005年07月20日15:16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颠沛流离饱尝家破人亡之苦 四十二年后兄弟相聚 
儿时的黄作华
 
颠沛流离饱尝家破人亡之苦 四十二年后兄弟相聚 
走遍大半个中国的黄作华笑着给我们讲很多地区的方言,可笑声中饱含的酸楚,谁能理解?
 

  本报记者 申重重 摄

  核心提示

  一个在抗日战争中历经八年颠沛流离,饱尝家破人亡之苦的家庭,当幸存者终有机会再次团聚时,时代的悲剧又转换了幕景:哥哥远赴台湾,从此杳无音信;父亲退役后与母亲还乡,日夜思念海峡那端的骨肉,最终饮恨黄泉……

  飞机在万米高空中云游,冬日暖阳扑进舷窗,给人镀上一层温馨的橙色。

  黄作华微眯双眼看了下手表,还有一个小时就到香港了。

  1985年12月,从北京飞往香港,黄作华的心情逐渐升温,因为阔别了四十二年的哥哥黄奠华正在那一端翘首企盼。

  往事不堪回首

  一个在抗日战争中历经八年颠沛流离,饱尝家破人亡之苦的家庭,当幸存者终有机会再次团聚时,时代的悲剧又转换了幕景:哥哥远赴台湾,从此杳无音信;父亲退役后与母亲还乡,日夜思念海峡那端的骨肉,最终饮恨黄泉……

  多年来,家的印象早已在黄作华心头成了模糊的底片。

  逃离三天后南京成人间地狱

  1937年初的南京,表面一派歌舞升平。街市霓虹五彩缤纷。没有人会预见到,此年岁末这里将上演怎样的血雨腥风,最终被异族的铁蹄碾为一抔焦土。

  此时,在5岁的黄作华眼里,那座繁华都市如万花筒一般绚烂多姿。

  祖籍广东惠来的黄作华生在汕头,长在南京。1932年,父亲黄维城辞去汕头市警察局的工作,毅然投奔了十九路军,赴上海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两年后,母亲带着他和4岁的哥哥、7岁的姐姐,还有襁褓中的小弟弟北上寻亲,被父亲安顿在南京住下。

  “我在那里生活了3年,现在回想那段太平日子真是难得。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再也没尝过安定生活的滋味。”2005年初夏的一天,西安科技大学家属区的寓所内,73岁的黄作华教授翻看着幼年时的老照片,任思绪信马由缰。

  父亲的模样黄作华已经记不清了。抗战爆发后,在惨烈的“八·一三”淞沪会战中,父亲一直不下火线。后来他被调入南京国民党陆军通信兵学校,国难当头,政务繁忙,更谈不上回家照看妻儿。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南京告急。年幼的黄作华只能和母亲、哥姐相依为命,共渡难关。

  炮火连天,车站倒毁,到处是残垣断壁,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南京已经呆不下去了,到了12月初,满街都是逃难的人。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妈妈挑着长扁担,前后挂两个箩筐,一头装着哥哥,一头装着我,腾出手牵着姐姐,姐姐身后还背着小弟弟,一家五口就这样跟着混乱的人群往安徽跑。”

  就在他们逃离南京的三天后,这个昔日的繁华之都转眼成了人间炼狱。13日,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撩开了血色面纱。

  辗转逃难遭遇长沙大火

  生逢乱世,感伤因而成了奢侈品,人们早已欲哭无泪,只有一个单纯的信念支撑彼此:活下去!

  黄作华认为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坚强的女人。“我妈妈是个农村妇女,不识字,一口广东话。在我11岁前,都是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四处逃难。那时没有父亲的消息,真不知道她是如何扛过来的。”

  1938年冬,在安徽巢县洪家瞳落脚不到一年的黄作华一家被迫逃往湖南长沙,岂料不久这里竟变成了一片火海。

  11月12日,长沙城里突然冒起的大火吓坏了黄作华。“当时传言日军打到湘北的岳阳了,湖南省主席张治中早先得到蒋介石指令‘若日军进攻长沙,在长沙无法守住之时,将其重要设施烧掉,以免资敌’,结果因为组织不严,日军还没打入长沙,国民党的放火队就自行纵火焚烧,老百姓都蒙在鼓里呢,死伤很大!”

  蒋介石这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焦土抗战”理论,直到如今仍被国人所诟病。这场长沙大火事件后来与郑州花园口决堤事件、重庆防空隧道窒息事件并称为抗战期间“三大惨案”。

  一场有预谋的长沙大火延续了5天5夜,几乎将这座历史名城焚毁殆尽。长沙全城8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原来繁华的南正街、坡子街、臬后街、八角亭、太平街、西长街、大西门正街及沿江一带,变成一片废墟。千年古城,百年缔造,可怜一炬,化作焦土。灾后,张治中含悲忍辱,处理完善后工作,怀着对长沙人民无比负疚的心情,引咎辞职。

  匆匆逃离了长沙这座悲情城市,1939年,黄作华一家被逐往湖南零陵,在零陵提心吊胆挨到1943年,迫于形势又取道广西往贵州转移。途中遭遇日军轰炸,黄作华失去了小弟弟黄治华。而在逃往贵阳的途中,黄作华则失去了与所有亲人的联系。从此,11岁的他,开始了孑然一身、独闯天涯、颠沛流离。

  举目无亲投奔收容站

  1943年底,临时住在贵阳湘雅医学院的黄作华一家被炮火冲散。这个11岁的娃娃挤在惊慌四散的人群中,哭喊着家人的名字。嗓子吼哑了,眼泪哭干了,绝望之后,本能驱使他跟着众多的灾民往南跑,“我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只知道不能留下来等死!”

  那个时候无家可归的难童遍地都是,在逃往重庆的路上,不时有人饿死、病死。一天夜里,黄作华路过一家小饭馆,和一个逃难的大哥哥挨着热乎乎的灶炉睡了一宿,第二天醒来,黄作华发现身边的那个人已经僵硬了,“前半夜还和我说话来着!可能是饿死了,也可能是病死了……这样的惨景我已经……”老人的颤音有些含糊。恐惧的极限不是麻木,黄作华忘不了那一幕幕,他看似镇定的外表却掩饰不住内心的隐隐作痛,多舛命运对自己幼小心灵的摧残成了他一生难以摆脱的精神桎梏。

  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辛跋涉,黄作华从沦陷区来到了战时陪都重庆。

  重庆南岸的海棠溪,黄作华跳入江水,痛痛快快涤尽满身污垢,庆幸自己还活着。然而,作为一个战争难童,在这个大都会里举目无亲,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腹中馋虫作祟,直觉牵引他叩开了一户陌生人家的门。

  “国难当头,同仇敌忾,这家姓蔡的好心人收留了我。听说我断断续续念过小学,就决定送我去‘战区来渝流亡学生收容站’继续学业。”说到这里,黄作华翻出一寸大的旧照片,说:“喏,这就是我当时进校前人家给拍的照片。”黄作华翻出一寸大的旧照片,那时的他面黄肌瘦,眸子里噙满了未知与茫然。

  战区来渝流亡学生收容站设在重庆的上清寺,专门收留从沦陷区逃到大后方的流亡学生,给他们吃公费,让他们有书读。小学生送儿童保育院,中学生送国立中学,大学生则被要求投笔从戎。

  为了使这些良莠不齐的学生能跟上进度,黄作华先被安插进位于重庆远郊青木关镇八庙塘的“战区学生进修班”初中部补习一学期,系统学习国文、数学、英语、公民课(政治课)。“咳,这半年的生活,怎一个‘苦’字了得!”

  进修班里的艰苦生活

  八庙塘距青木关镇8里路,因其附近有八个小庙而得名,学校就在破庙内“安营扎寨”。庙堂及两厢是办公室和女生寝室,旁边用竹子搭成的简易棚舍是教室和男生宿舍。这些竹屋四面透风,瓦缝窥天,一遇阴雨,到处滴滴答答,满地泥泞。饭堂更是连桌椅都没有,几百人开饭时,只能围着一钵菜蹲在地上吃。

  学校的伙食之差,让黄作华实难忍受。“那时候我们吃的都是‘八宝饭’(谷子、稗子、沙子、石子、虫子、草根、泥块和老鼠屎),下饭的菜不是熬胡豆就是煮牛皮菜。清汤寡水不说,关键是吃不饱。全校几百学生守着一个一米多高的大饭桶,第一碗饭刚下肚,一群人哄上去抢饭。一次,一个小个子被挤得翻进了稀饭桶里,烫了一身水泡。”

  那时候“人人身上都长虫(虱子),人人屁股都流脓(疥疮)”,上课时大家没一刻是安宁的,这儿抠抠,那儿挠挠。“学校医疗条件很差,生病只能自己忍着,死活就看个人造化了!”

  学习和生活条件如此艰苦,但在这些十二三岁的孩子眼中却是来之不易的幸福。这些难童大多是从战区逃出来的,小小年纪早已尝尽了颠沛流离甚至家破人亡的痛楚。来到这里就如同找到了“家”,那种自我生存能力、忍耐力和知足感,绝非和平时期的同龄人可以比拟。

  1944年夏,学期已结束,学生纷纷被安排去国立中学报到。而此时,黄作华却高烧不退、奄奄一息,被好友方斌、罗宁抬到十里外的乡卫生院救治,侥幸捡回一条小命。“病还没好,我就只身赶往离八庙塘100多公里地的重庆长寿国立十二中报名,整整走了两天,坚强吧!”黄作华笑得很灿烂,那种自信与骄傲,是磨难赔偿他的精神财富。

  大团圆之梦化为泡影

  思绪又回到20年前,飞机减速下降,在气流的波动中,机身微颤。黄作华一怔,隔窗远眺,九龙湾的碧波荡进眼底。

  “香港,到了!”

  步出启德机场,黄作华的目光在人群中游离。凭直觉,与一位老者四目相对。屏息凝神,二人都有些恍惚。须臾,一股热流直冲鼻腔,“阿哥!”黄作华一头扎进兄长怀中,泪水“决堤”。

  四十二年后的深情一拥,省略了多少辛酸往事。

  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战时迁入四川的机关、工厂、学校和家庭纷纷离渝东去,而那些战时流亡学生却无家可归。于是,当时的教育部决定成立“国立青木关中学”,专门收容这些滞川的原国立中学的学生,让他们继续升学。

  1946年,黄作华已是青木关中学高一的学生,见时局稍稳,他试着给老家去了一封信,这才获知亲人的消息:自贵阳失散,母亲寻子未果,只身返乡,后与在湖南打仗负伤后退役的父亲团聚;哥哥流落到成都,在成都中央军校参了军;姐姐走失后投奔了重庆另一处流亡学生登记站,上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

  知道这一切,黄作华没有狂喜,更多的是心安,“知道他们还活着,心就踏实了!”但因学业等诸多客观因素所限,与家人团聚的梦想仍无法实现。不料,建国后哥哥去了台湾,从此杳无音信,黄作华的梦搁浅了。

  1952年7月,黄作华从重庆大学毕业,参加了全国第一次统一分配,被派到华北区的北京石油学院工作。“上学时我专修物理,后来根据国家建设发展需要,我又开始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研究,来到大西北培养地质人才。”

  “文化大革命”期间,在西安矿业学院任职的黄作华被红卫兵拉去审问,起因于一封从巴黎辗转寄来的寻亲信。黄作华这才知晓哥哥黄奠华一直在千方百计地探询他的下落,他是在经欧洲去美国的途中,才找到机会避开台湾当局的检查,直接给弟弟寄信的。

  听到哥哥的消息,黄作华内心激动异常,却不敢喜形于色,迫于当前形势,他更不敢回信,硬是违心地掐断了这根血脉线。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5年,兄弟才得以重逢,只可惜父母均已谢世,黄作华盼了近半个世纪的全家人大团圆的梦想最终化为泡影。

  “咳!”黄作华一声长叹,人生悲辛浓缩在不言中。“如果没有日本鬼子的侵略,或许我可以和哥哥、姐姐、弟弟守在父母身边,一家人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可历史容不得假设,这一切苦难的元凶是谁?一句反诘,道出了黄作华心底压抑了60多年的怒火。

  交谈中,老人笑容可掬,如今的他满面荣光,显露着知识分子的儒雅和睿智,再也不是当年刚进流亡学生收容站时那个无知羸弱的难童。他会讲很多地区的方言,欣然为我们一一演示,“我是广东仔啦,也是湖南伢子,哦,还是地地道道的重庆娃子,来给你们摆段‘龙门阵’……”黄作华笑得前仰后合,又不假思索地蹦出一连串安徽话、广西话、贵州话,还笑称自己不花钱游遍了大半个中国。而这笑声中饱含的酸楚,谁解其中味?本报记者 陈樱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黄作华”,共找到 5 个相关网页.



■ 精彩图片新闻 ■ 热门国内 新闻推荐

·辽宁发射21枚火箭催雪 沈阳降今冬第1场雪(图)
·北京将高效利用土地 地铁沿线拟建新经济适用房
·多项新规今实施带来深刻影响 禁止性骚扰首入法
·中韩拒绝与日双边峰会 三国领导人会议可能取消
·南国都市报-搜狐年度策划:梦想2006大型征集活动
·实话实说征集创新梦 怎么看刘翔家获评五好家庭
·上海天价手机号码炒到16万元 号虫操纵市场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