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日记(7月20日)
带着中国扶贫基金会领导的嘱托,将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及北京新东方全体同仁的关爱整理打包,北京小分队于14:20从新东方总部出发,奔向我们寻访的第一站——昌平。随行的有《新京报》社的记者,北京经济频道的《京港同行》节目组及北京电视台的《特别关注》栏目组。各界人士对此行的高度重视,使我们肩负的使命不仅仅停留在公益活动的层面上,更为其披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15:20左右,我们一行抵达昌平一中,约见了第一位被访优秀特困高考生王小雅。小雅是一个清秀的小女孩。齐耳的短发透露着小雅的干炼与倔强。这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小女孩今年以550分的好成绩考取了我国著名高等学府南开大学的法文系。在我们向她表示祝贺的同时获悉,小雅的父亲死于抑郁症,死前将所有房屋烧毁,小雅仅靠母亲打零工所得的微薄收入读书、生活,另外家中还有生病在床的奶奶。在我们说明了来意后,小雅一直紧锁的眉头展开了,脸上露出了十八岁女孩应有的灿烂的笑容。
告别了小雅,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我们于下午17:30左右,到达第二位寻访学生刘雪莲的家——长陵镇慈悲峪村。小雪莲以542分的好成绩考入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她的父亲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农民。小雪莲所在村子山多地少,靠种地养家糊口,一家人的年收入不超过1500元。雪莲母亲患有严重胆结石,不能够干重活。闻讯赶来的村支书在接受我们的访问时一再表示,让孩子放心的上学,家里的生活村里全包了。同时还表示正在开发经济作物的种植,争取不让村里的每一个孩子辍学。
此时正直七月暑天,傍晚下起了雷阵雨。19:36分左右,我们到达了第三位同学赵金亮家,位于马池口镇奤夿屯村。刚进村口,我们打听金亮家的具体地址时,好心的村民告诉我们:赵小子家就在村子中间,家里可是太困难了,真是该来看看他呀。来到一个非常残破大门跟前,金亮和他的母亲就走出大门来迎接,进入窄小院落,迎面是一座青砖堆砌的小砖瓦房。昏暗的灯光下,屋子里唯一值钱的家具就是一台电视机。家里一切都显得窘迫不堪,但赵金亮母子的脸上没有丝毫的痛苦的迹象,脸上的知足的笑容真的让人难以置信,他们就是住在这个小院的人家。金亮以556分考入北京工业大学的工业自动化专业。家中虽在农村,却没有一分土地。母亲体弱多病,父亲长期在外打零工。母亲仅靠家中养十二头小猪维持着金亮的学费和生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得知在金亮高考完,就已在一家餐馆做服务生,以便减轻家庭的负担了。访谈过程中,他们一家人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微笑着的,这种微笑真的让人感动地想流眼泪。
当晚20:24左右结束第一天的寻访工作。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北京”,共找到
214,927,36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