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日记
2005年7月22日 星期五 天气:晴
郭雁林是我们队在代县寻访的第一个学生。也是我参加这次志愿活动寻访的第一个孩子。
我们到时,他已和父亲早早地等在了村口。他已经20岁了,无论是瘦小的身形还是腼腆的样子都还象一个小男孩,话不多,普通话也不是太好。当谈到一些不太熟悉的话题时,我常常听不太明白,而要求他重复好几遍。
他被长安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录取,除生活费外,一年的学费、住宿费大概要6000多。 对于家庭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家庭来说,负担沉重。和他说话时,他总是心事沉沉的样子,眼睛看着地上,但能看出他听的很认真。我告诉他,这是一所很不错的大学,西安的生活费用很低,如果用得省,一个月150—200元也就够了。他微微侧脸问我道:真的吗?我说是,我是西安人。他抬头看我,眼中掠过浅浅的一丝释然,似乎感觉到他从心底长长地舒出一口气,而这长气中还夹着些些的笑意。
虽然上学的费用缺口很大,但他对顺利地完成学业充满信心。问他打算怎样解决是上学时经济上的困难,他脱口而出:奖学金还有家教!语气之急切与宏亮令我有些吃惊。他依然不看我,但却把他对未来的希望传递给了我。他不是个自信的男孩,甚至还有些自卑,但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
问他是否想过争取助学贷款,他说会;又问以后能否还清,他简短道:能。
他对未来的期待深深打动了我。
第二个寻访对象是同村的赵眉桃。一行人走到女孩家的院子里,才发现郭雁林一路上都跟着我们。这次我负责向村支书记了解一些情况。书记乡音很重,我听不太懂,书记重复了两遍,我依然不太明白,这时突然有个貌似普通话的急切的声音替我做起了翻译,扭头看见郭雁林半蹲在我身后。我说你替我听一下,他点点头,我感觉到他的快乐。
采访完书记之后,我在院子里拍些照片。他便远远地站在院子门口,看着这一群外地来的人忙活。大概在他眼里,我们这些穿着新长城T恤的人,意味着一种希望,这种希望是明确且强烈的。不知为什么,总能从他身上感受到一种热切,既是对大学的未来,也是对大学的困难。
快走时,发现把记事本找不到了,想可能忘在了他家。他二话不说便往家跑。我说你等等,我再找找,他等在大门口,双腿摆出随时准备起跑的姿势。不想让他去了又回,说,走吧,我和你一起去。他带我走近道回去,一路上我问他一些上学的事,他都只简单地回答,但又总能让人感觉到他简短回答之后的期待。从他家出来,他又一路送我到村口。
他个子很小,和我差不多高,象个小弟弟惹人怜爱。我说我给你个电话吧,等你开学到了西安可以联系我。他点头。我给他留了电话和电子邮件,告诉他,等到了大学,你就有机会用电子邮件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联系。这些在我们看来很生活的东西,在此时的他看来都是一种不可知的新奇,但很快,这些也会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因为他即将进入大学。
(山西代县寻访小组:张天莉)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大学”,共找到
93,940,47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