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凌晨2时至7月10日8时,宣汉县普降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房屋垮塌,公路、通讯、电力等设施遭到毁顶之灾。全县55个乡镇、497个村严重受灾,受灾人口68.7万,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灾害虽无情,但在这场特殊的场景中,我们已经领略到了宣汉人民众志成城、与灾害搏击的可贵精神。它虽不是战场,却胜似战场。它虽没有硝烟,却更加惊险。
灾害巨大 损失惨重
此次号称“7.8”的特大洪灾,距2004年“9·3”特大洪灾仅仅10个月,而且是那场洪灾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的一场大灾难。
据气象资料显示:7月7日凌晨2时至9日8时,受西南暖湿气流、高空低潮和地面冷空气影响,宣汉各地普降大暴雨,来势猛、范围广、持续长、历史罕见,最高降雨量达590毫米。中河、后河流域95%以上的降水形成地表径流,造成山洪暴发,河水陡涨。江口湖库区水位达333.52米,超警戒水位3.52米,入库流量1.6万立方米/秒,最大泄洪量1.5万立方米/秒,分别比“9·3”特大洪灾高5000立方米/秒、4000立方米/秒。造成全县5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25乡镇损失惨重。“7·8”特大洪灾比“9·3”特大洪灾袭击范围更大、更残酷。“9·3”特大洪灾主要集中在前河流域的天台和五宝2个乡镇。而“7·8”特大洪灾,主要集中在中河和后河流域。前河流域的5个场镇、15000余户被洪水冲淹,6.8万人受灾。全县房屋全垮塌6985户、18720间,部分垮塌6220户、15550间,形成危房12300户、30750间。特别是中河流域的6个乡镇,高位洪水持续近36小时,普光、黄金场镇进水分别达12米、15米,石铁、新华、厂溪、清溪、普光场镇进水10米以上。在洪水的巨大冲刷下,不但垮塌房屋的建材全部被卷走,而且绝大部分房屋地基被冲毁或深埋。农作物受灾35万亩,水毁耕地3.5万亩,绝收达15万亩,损失粮食9.7万吨,20万余头生猪、牛、羊等大牲畜,被洪水卷走。受灾群众生活十分困难,灾民安置的难度更大。全县一度时间通讯、电力、供水中断;特别是连接中河流域沿线乡镇、全长98公里的双河镇至万源市白沙镇公路遭受毁灭性破坏,至今仍有16个乡镇无法通车。房屋全垮塌6985户、18720间,部分垮塌6220户、15550间,形成危房12300户、30750间;农作物受灾25万亩,绝收11万亩,水毁耕地3.5万亩;发生地质灾害826处,3万名群众无家可归。县城东乡镇滨河路水深8米,比去年“9·3”洪灾高2.7米。
科学防范 沉着应战
进入汛期以来,宣汉县认真总结去年“9·3”抗洪救灾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了抗洪抢险工作预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政协主席、县人大党组书记任总指挥,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抗洪救灾指挥部。
7月6日,接到省、市、县发布的重要天气消息后,宣汉县立即启动防汛紧急预案,通过电视滚动播出、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将重要天气消息告知广大人民群众,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防汛减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坚持24小时值班,确保信息畅通和反应迅速,把防范工作逐项部署到位,把抗灾救灾措施逐条落实到底,增强了群众的防范意识。
7日,在市里开会的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肖雷于中午冒雨赶回宣汉,直奔东乡镇倒水沟、江口电站等地察看灾情。县委副书记、县长郑友清于中午1时召开抗洪抢险会议,研究部署各项工作。晚7时,县委召开书记办公会专题研究抗洪抢险工作,指派一名副书记亲自给各乡镇党委书记打电话,立即将沿河的群众安全转移。8日凌晨3时,县委、县政府再次召开紧急会议,分片、分线成立了前河流域、中河流域、后河流域及210国道沿线、县城东乡镇4个工作组,分别由4位副书记任组长,联系该片区的县委常委、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任副组长。同时,县抗洪指挥部成立了综合协调、卫生防疫及清淤消杀、物资保障等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后勤保障及时到位,确保上情下达、下情上报信息畅通,确保灾区无疫病发生。
8日6时许,4个工作组立即奔赴指定区域,组织当地党委政府抗洪救灾。县委书记肖雷、县长郑友清分别奔赴城区、双河、胡家、花池、土主等地指挥抢险救灾。
宣汉的灾情,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省书记张学忠、省长张中伟多次通过电话讯问灾情、慰问干群、指导救灾。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常务副部长贾治邦,省长张中伟,副省长柯尊平、张作哈以及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救灾办、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卫生厅、教育厅、科技厅、建设厅、水利厅、交通厅、劳动保障厅、国土资源厅、农业厅、以工代赈办等部门以及市委、市政府的的领导,相继奔赴宣汉查看灾情,慰问灾区干部群众,指导救灾。对宣汉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市委、市政府还落实了宣汉重灾乡镇灾后重建联系领导和帮扶部门。市级各部门相继派员倾力援助。社会各界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眉山市、洪雅县、达州电业局、苍溪县、开江县川东北气矿、川东钻探公司等社会各界向宣汉捐赠捐物80余万元。
临为不乱 紧急转移
在这次抗洪抢险的过程中,宣汉县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冲锋在前,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出了表率。
从8日凌晨4时至中午,清溪镇组织了4个应急小分队和120名基干民兵组成的“敢死队”,由党委、政府领导率队,奔赴重点村社和街道抢险救灾,解救被洪水围困群众2930人,转移安置灾民3640人。
8日上午,县抗洪抢险指挥部东乡镇工作组在江口湖面抢救落水群众18人,成功拦截4只采沙船,确保了江口电站大坝安全。随着江口电站泄洪量增大,县城滨河路进水并迅速上涨到7米。东乡镇工作组紧急调度2艘冲锋舟、10艘快艇,出动民兵300人,公安、武警110多人,紧急转移、疏散群众近4万人。
7月7日晚上12时,普光镇党委书记高海洋和镇长张宇科,打着手电筒,来到河边观测水位,发现水位陡然上涨,他倆看到部分居民心存侥幸,不愿撤离,立即组织党员干部,采取拖、抬的办法,短短一个小时洪水将巴人街3000多名群众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7月8日凌晨3点20分,厂溪乡党委书记吴中良、人大主席程玉宝、乡长宋爱先、政协联络员赵明坤分别带着应急分队,组织乡干部和社区干部,沿着河街强行将不愿转移的群众带到了安全地带,创造了无一伤亡的奇迹。7日晚,双河镇尖山村主任张从文整夜都在转移群众。他家房屋被洪水袭击时,可他却仍在疏散群众、帮助村民抢运物资。他说:“群众被困,人命关天。我家里没有人,那些财产不值钱!”
安置有序 保障有力
洪灾过后,宣汉县紧急调度资金110万元,大米90吨、衣物6000多件、棉被1000床、方便面3000件、矿泉水2000件、饼干1000件,紧急送往清溪、土主、普光、黄金等重灾乡镇。采取“党员帮、亲帮亲、邻帮邻”等多种措施,将15万临时转移的群众安置到当地党员干部、亲戚、邻居家里。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挨家挨户上门慰问、发放救灾物资,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灾民家里,确保了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有房住、有医疗。
洪水所经之处,良田沃土变成了沙场,到处满目疮伤。宣汉县要求各地及时抢收玉米,扶苗洗苗,将灾害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共抢收受灾玉米1.7万亩,扶苗洗苗8.5万亩,挽回粮食损失2000万公斤以上。面对农业遭受如此大的灾难,7月9日,宣汉县在全力抓好灾民安置的同时,立即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农业抗灾自救尽快恢复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国土、农业等部门,对水毁特别严重的耕地,迅速制定复耕方案;各乡党委政府也积极发动群众按照“田成方、地成形”的要求,迅速对水毁沙垒耕地进行整理。紧紧围绕“抢收玉米、扶苗洗苗、成片整理、规模栽种、规范标准”的总体要求,在7月31日前,改种秋玉米3万亩、红苕3万亩、夏菜5万亩;在9月30日前,种植秋洋芋24万亩、秋菜25万亩,努力实现“3321”增收计划(人平增种3分粮、3分菜、户平增养2头牲畜、10只家禽),实现“大灾之年不减产,重灾之年要增收”的目标。
灾后农民种什么,如何种才科学合理。县级相关部门调拨种子款15万元,调运玉米种子1万公斤,蔬菜种子500公斤,化肥60吨运往灾区,并从成都、重庆、广安、南充等地调运回大批的仔鸡、小鸭等小家禽运往灾区农村。并按照县上补、乡上给、村社调、农户备“四个一点”的办法,保证农业生产自救所需物资供应。目前,全县已改种秋玉米3000亩、红苕8000亩、夏菜7000亩。
县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组织技术人员500多人次,深入55个乡镇,举办专题讲座20余次,现场培训10000余人,发放技术资料12000余份,帮助农民科学规划改种内容和模式。县农业局在中河流域建立6个共1500亩的农业生产自救示范现场,分别种植夏玉米、秋红苕、蔬菜、秋洋芋,以现场示范带动其他灾民搞好恢复生产工作。县畜牧局在灾区推广玉米秆青贮饲料养牛,发展畜牧业,既让受灾的玉米秆变废为宝,又让我们灾民找到了增收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