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报记者 邢学波
一场大雨后,排洪渠被冲出了许多个豁口。本报记者 欧阳晓菲 摄
前天的大雨,让昌平区南口镇一项新建成的排洪工程露了馅———一夜之间,总长千余米的排洪渠坝被冲出了6个豁口。
昌平区政府为此项工程投资百余万元,而其施工者是村里的一些泥瓦匠。
新建排洪渠被大雨冲垮
被大雨冲垮的排洪渠位于昌平区南口镇七间房村。渠宽约四五米,深近四米,水渠由北向南贯通整个村落,最后连到村南的一条河里。
昨天,记者沿渠坝南北走了一个来回。总共不过千余米的水渠,大大小小塌了6处,小的豁口约有两米宽,大的则有10余米宽。豁口上少有水泥,渣土碎石堆在渠底。渠壁宽不过一尺多,侧面有许多裂缝。
“说是排洪渠,还没发什么洪水呢,下一场雨就完了!”一名村民说,渠坝半个月前刚完工,他前天经过桥头时,曾听到水渠里轰隆一声响,“当时也没注意,第二天一看,塌了好几段。”
“你看那个豁口,他们建的时候根本就没用多少沙浆,只在外面用水泥嵌了嵌石头缝。”这名村民说。他认为,水渠修建中存在严重的偷工减料问题。
村支书斥责“豆腐渣”工程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七间房村委会。此时,村支书办公室里,六七个人正在为排洪渠坍塌的事开会,村支书马成接待了记者。
马成说,排洪渠所在位置原来是一条水沟,夏天雨水大时,会威胁到下游的农户和庄稼。为排水泄洪,今年4月,七间房村委会向昌平区水利局申请修建排洪渠并得到支持,区财政为此拨款132万。经过审批后,七间房村委会将该工程分成四段,向本村村民实行了“公开招标”,有近20个村民前来投标欲承包该工程,最后4个村民中标。
为什么这项工程不向社会招标,而只招本村村民?马成解释说:“村民们要自己干。我们也想让村民们有活干,能解决就业,还能创收。”
至于具体的招标过程,马成说:“招标就是,村委会提前设定标底价,然后让他们猜,谁猜着了或贴得近,谁就中标。”
记者问:“这些中标的村民有承包工程的资质吗?”
马成:“他们没有。他们自己不干,一段一段地包给施工队干。”
记者:“转包的施工队有资质吗?”
马成:“施工的人都是当地的泥瓦匠。这个工程不是盖大楼,只垒石头,正式的施工队不会干这个。”
记者:“怎么保证工程的质量呢?”
马成:“我们村委会,还有水管站的人,一起来监督他们,看他们垒得直不直,沙浆够不够,我一看就能看出来……”
记者:“建的时候发现过问题吗?”
马成:“发现过,我们马上就纠正了。”
记者:“为什么还是出了问题?”
马成:“主要是雨太大,给冲坏了……这个工程确实存在质量问题,是豆腐渣工程。”
马成还解释说,监督施工的只有两三个人,“根本看不过来”。承包者称坍塌是因“雨太大”
马成的办公室里散坐着4个村民,他们就是该“豆腐渣工程”的承包者。
记者问其中一名承包人张路,承包工程之后,从哪里找来的施工队。
张路说:“找了一个天津的,这个施工队很大,到我这来干活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张路承认,他并不清楚这支施工队有没有资质,但他说:“他们是非常正规的一个施工队,非常专业,专门接一些大的水利工程。”
对于水渠坍塌的原因,张路解释说:“雨太大,水这么一冲一挤,它就塌了。”
记者问:“施工有问题吗?”
张路:“施工没问题,肯定没问题。”
记者:“料是哪来的?”
张路:“料是我提供的。料也没问题。”
张路承认,这项工程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但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张路避而不答,只是连称“雨太大”。
记者向张路询问“专业施工队”的名称和联系方式,张路说他不记得。区水利局要求尽快修复
马成说,按原计划,这个排洪渠工程要在8月份交昌平区水利局验收。村里本来打算等水渠修好,下两场雨之后再去验收,看它是否经得起“考验”。但没想到一场雨就已经让它崩溃了。
马成说:“这是我们镇的样板工程,没想到居然会出这种问题。”
马成还说,昨天上午,听说水渠出现坍塌之后,他立即召集有关方面到现场查看,下午就集中到村委会来开会商讨解决办法,他要求几个村民承包人承担一切事故责任。
马成说,昌平区水利局已经知道此事,并要求他们尽快修复水渠。他说,等水渠修补好之后,只要再过一段时间,整个渠坝凝固结实了,就不会再塌了。
对马成的说法,一些村民并不认可。“一场雨就泡成这个样子,就算这次把它修好了,它又能撑几年?”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工程”,共找到
87,820,84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