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搜狐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各国媒体纷纷对埃及连环爆炸发表评论

时间:2005年07月29日08:24  来源:中国新闻网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我来说两句 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新闻论坛 相关新闻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恐怖分子选择在埃及下手,其用意可能是多方面的

  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7月23日发生连环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埃及近10年来所遭受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埃及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国家,2004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800多万人。去年,旅游业创纪录地为埃及创造了60多亿美元的外汇收入,成为埃及政府传统的四大外汇收入来源——旅游、苏伊士运河、石油和侨汇——之首。因而,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对埃及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用意是多方面的”

  包括埃及在内的中东国家的分析人士认为,恐怖分子选择在埃及下手,其用意可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埃及是中东地区、特别是阿拉伯世界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恐怖分子一旦在埃及得手,就可能会对中东其他一些国家乃至西方国家政府产生较大影响。沙姆沙伊赫爆炸发生不久,一个自称是“阿卜杜拉·阿扎姆旅”的组织在一家伊斯兰网站上发表声明,声称它是“基地”组织在埃及和叙利亚等地的分支机构,对此次事件负责。该组织在声明中说,这次行动是“我们对国际邪恶势力在伊拉克、阿富汗和车臣等地犯下的罪行作出的反应”。一些分析人士强调,发生这起袭击事件或多或少地与国际和地区形势有联系,特别是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地区所发生的事情。

  其次,恐怖分子选择沙姆沙伊赫制造如此严重的爆炸袭击,是为了公然挑战国际和平。沙姆沙伊赫是很多重要国际会议召开的地方,1999年9月,正是在这里,巴以双方正式签署了就执行巴以临时和平协议问题达成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2002年,沙姆沙伊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之城”美誉。今年2月中东问题四方峰会在这座城市举行。在世人眼里,它是中东和平与对话的场所。此次恐怖分子把这里作为袭击目标,无疑是向世界和平势力发出的一次挑战。

  第三,当前,埃及政府正致力于实现国家经济的振兴与腾飞。今年下半年,埃及又将举行总统和议会大选。恐怖分子选择在这个时候袭击埃及,其政治动机显而易见。

  反恐呼唤合作

  过去,较大的恐怖袭击事件之间一般都有较长的间歇期。但现在情况有所不同,7月7日刚刚发生伦敦爆炸事件,不久就发生了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恐怖分子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特征,在人们认为比较安全的时候,紧接着制造第二起爆炸。此外,伦敦爆炸案表明,极端组织采用的爆炸技术越来越高,包括炸药体积的减小和威力的增加。

  近来,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的呼声再次高涨。埃及外长盖特23日分别与多位外长进行电话会谈,强调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各国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盖特表示,穆巴拉克总统有意呼吁召开一次高级别的“国际反恐大会”,集合各国力量与智慧研究对策,以法律的形式共同签署一项“国际反恐协定”,从而加大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英国首相布莱尔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相继呼吁召开一次国际反恐大会。

  美国媒体分析:系列恐怖袭击由本-拉丹幕后指挥美国《华盛顿邮报》24日发表文章,分析系列恐怖袭击的真凶,认为基地”组织依然具有在全球范围内策划袭击事件的能力。

  文章说,一些情报官员和反恐专家认为,本·拉丹及其助手大概遥控了伦敦和埃及的爆炸案,并且策划了2002年以来发生在西班牙、土耳其、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国的爆炸事件。

  他们说,本·拉丹仍在藏匿之中,他的组织依然具有在全球范围内策划袭击事件的能力,完全能够指挥其下属组织按其指令行事。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专家马格努斯·兰斯托普说:“伦敦和沙姆沙伊赫袭击事件的一个共同点是有人在幕后指挥。”

  一名要求不透露姓名的英国反恐高级官员说:“‘9·11’事件之前的那种完善的组织结构看来已经被破坏了,但仍然存在一个相当有能量的————即便是松散的————决策机构。我们绝不应该轻视它。” 苏格兰反恐专家兰斯托普预言,埃及的调查人员将找到嫌犯可能与“基地”二号人物扎瓦希里联系的证据。

  美国和欧洲情报官员认为,本·拉丹和扎瓦希里仍然藏匿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崎岖不平的边境地区。巴基斯坦已经证实,参与本月伦敦爆炸事件的4名自杀式爆炸者中的3人过去两年曾访问过巴基斯坦,在该国最大两个城市卡拉奇和拉合尔分别逗留过一段时间。调查人员猜想他们在那里会见了“基地”成员,而后者则可能向他们下达了实施爆炸计划的指令。英国官员和反恐分析人士说,圣战者组织结构中的核心部分并未被破坏,它仍然在发挥作用。”

  “基地”发生“变异”

  基层组织将遍布全球

  法新社25日报道说,自杀式爆炸者、精确协调的袭击和同时发生的爆炸:无论是在伦敦还是在沙姆沙伊赫,恐怖分子使用的都是“基地”组织的标志性手法。然而,现实情况更加错综复杂和捉摸不定,因而更加危险。据西方专家说,本·拉丹建立的这个团体已经如突变病毒一般,逐渐适应了整个国际社会为镇压恐怖主义而作出的努力。

  报道认为,尽管“基地”给人的印象是它在组织协调一场全球恐怖运动,但它几乎不具备一个等级体系。恰恰相反,袭击大多由地方团体实施,行动具有很大的自主权。设在巴黎的战略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让—吕克·马雷警告说:“一心要发动圣战的有自主权的基层组织开始出现,再过几年,这种基层组织将遍布全球。”“它们在各种‘替天行道者’的布道下自发产生:这些‘替天行道者’可能是一个自封的伊玛目,或是一个‘老大哥’,抑或是一个声称悟到宗教‘真谛’的人。然后,某一天,在没有接到来自任何领导的任何特殊命令的情况下,它们就开始采取行动。” 阿布·詹达勒昔日是本·拉丹在阿富汗的保镖。最近,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基地’的每一个成员都是独立行动。无论是谁,只要一找到袭击机会,他就会采取行动。决定由成员自己作出,这与他们是否发誓效忠本·拉丹无关。”圣安德鲁斯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专家保罗·威尔金森说:“‘基地’已经发生了变异,但这并不意味着本·拉丹已被人遗忘。”

  报道认为,这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于苏丹的有组织的网络已经变成一个较为模糊的组织,一个支持“为了真主而发动血腥战争”的思想中心。一位法国反恐官员解释道:“伊拉克战争导致这些组织流散,个体成员越来越多。我们正在审讯的这些个体成员往往没有形成一个组织,哪怕是非正式组织。”法国犯罪学家格扎维埃·劳费尔说:“电视上播放的以色列或伊拉克的情形激怒了这些人。”愤怒、沮丧和伊斯兰世界遭受的不公使得新式恐怖分子往往走上自杀式袭击这条路,因而他们比仅仅受宗教驱使的恐怖分子要危险得多。

  美专家:恐怖主义缺乏制胜理论必将以失败告终

  美国传统基金会防务和国土安全问题高级研究员詹姆斯·卡拉法诺日前在美《华盛顿时报》撰文说,眼下,在媒体的访谈节目中,冠以“恐怖主义问题专家”的嘉宾大谈什么“恐怖分子的存在就是胜利”,其实这种看法毫无意义。

  恐怖分子缺乏制胜的理论,因此必将以失败告终。

  该报7月24日以《恐怖分子的胜利论》为题刊登了卡拉法诺的这篇文章,要点如下:

  恐怖分子的存在就是胜利。这种说法将恐怖主义描述成为一个令人恐惧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持有这种观点的大有人在,其实这种看法根本就是毫无意义。

  事实上,恐怖分子几乎不可能取得胜利。诚然,他们杀害了无辜者、摧毁了房屋以及引发了悲剧,但这并不是他们的预期目标。

  恐怖主义的定义是怀有政治目的的暴力活动。恐怖分子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人,因为他们觉得没有别的办法推进他们的事业。他们不能进行宣传也无法发动政治攻势,他们没有军队也没有经济实力。历史上有过很多恐怖主义活动,但是大多数都未能实现既定目标。杀害平民不会推进其政治大业。

  通常,恐怖主义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作为一种战略,它缺乏制胜的理论,缺乏将改变政治秩序的愿望变成现实的手段。

  最终取得胜利的恐怖主义活动必须从一开始就发生转变。历史表明,政治暴力运动必须转化成以下四种方式中的一种才能取得胜利:

  1、建立一支军队并占领领土。阿富汗的穆斯林游击队只有在建立起了可靠的军队之后,才战胜了苏联人。

  2、成为群众性政治运动。在阿尔及利亚就是如此,法国迫于阿尔及利亚民众的压力放弃了这一殖民地。

  3、杀死掌权者然后夺取政权。法国大革命期间就是这样。

  4、转向政治途径。曾有少数恐怖组织放弃了暴力,然后转而进行合法的政治活动。但是如果这样做,他们就不再是恐怖分子。由于恐怖分子的事业没有什么政治吸引力,这种转变不太可能阻碍民主的传播。

  由于缺乏制胜的手段,恐怖分子很可能会继续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杀害无辜者以及在他们的网站上宣称——定将战斗进行到底,最终一定会迎来胜利。但是,就连恐怖分子的支持者最终都会觉醒,并意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金钱。

  法报:“基地”把欧洲变战场 各国制定应对措施

  法国

  《费加罗报》22日发表文章认为,伦敦21日再次遭到袭击令人担忧。首先是它在警方加强警戒的压力下所表现出的胆量。其次是它的策划手段,因为几起爆炸案几乎是同时进行的。最后是“基地”组织在英国好像拥有人力资源。

  一名研究反恐问题的人士认为,“所有这一切十分发人深思,都能令人看到,恐怖分子就是要玩弄英国人的神经,就是要表现出他们始终掌握着控制权”。“基地”组织要把欧洲变成战场的意愿好像得到了证实。《费加罗报》曾透露,欧洲的“阿布·哈夫斯·马斯里”旅成员在网上发表公告,声称对7月7日爆炸案负责,并扬言,如果外国军队不从伊拉克撤出,欧洲将再次遭受打击。并明确要针对意大利、丹麦、荷兰和西班牙。不过,这一警告对法国来说也值得重视,因为文中提到了阿富汗,而巴黎曾向那里派出特种部队,和美军一起进行反对“基地”组织的斗争。

  欧洲各国制定反恐举措:保留通讯数据 驱逐可疑分子 开通举报电话

  据法国《费加罗报》21日报道,欧洲各国纷纷采取新的措施防范恐怖袭击 。

  为了防范新的恐怖袭击,欧盟打算强化反恐立法,加强对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的监视。英国首相布莱尔昨天宣布他正在考虑召开一次国际会议。他说:“我们正在考虑是否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目的是在全球采取协调行动。”为了对付极端主义,欧盟25国的内政部长上周在布鲁塞尔开会,他们已决定在年内通过几个法律文件。首先是协调各国调阅和获取有关电话和电子信息资料的立法。据去年马德里爆炸事件发生后提交的一份法律草案说,法律规定涉及的通讯手段有很多种:固定电话和手机,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经营这些通讯业务的人员必须要把发讯人、目的地、时间、地点等数据至少保留一年备查,但通讯的内容除外。法案提到的其它问题还有:制定一项战略以避免有些组织变为激进组织、在签证时采用新技术、对慈善网络严加监控、加强与第三国的合作。

  法国

  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召集全国反恐部门首脑开会,以便“进行尽可能有效的防范工作”。情报部门已经把目标瞄上了可能被驱逐或无国籍的“十来名伊玛目”。担心因参加驻伊联军而成为下一个恐怖袭击目标的意大利正在考虑采取一系列措施:从12小时的监控延长到全天24小时监控;将一些可疑分子驱逐出境;给协助警方进行调查的移民发放居留证;把因特网操作人员和手机的资料输入资料库;在律师不在场的情况下可以对可疑人员进行询问。

  在德国,有关方面正在就是否需要加强录像监视的问题进行争论。司法部长要求在地铁安装摄像头。政府也希望建立“反恐资料室”,把涉嫌进行恐怖活动的人的资料都集中于此。

  奥地利

  已经宣布,从2006年1月1日起,任何被怀疑与恐怖组织有联系的人都将被立即驱逐出境。这项措施也适用于伊玛目,因为他们的讲道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马德里

  在“3·11”恐怖袭击后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警方加强了与摩洛哥的合作,增加了250名情报人员专门搜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的情报,增加了阿拉伯语翻译。一年来,西班牙警方对激进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多次采取行动。

  丹麦

  向伊拉克派驻了580名士兵。丹麦警方对各公共场所加强了监控。情报部门正在对激进组织可能在丹麦招兵买马的情况进行调查。

  在多国部队中派兵人数最多的波兰也加强了警戒措施。

  匈牙利

  政府已经宣布打算在9月份拿出一项反恐行动计划,主要是要求各个安全部门协调合作。

  但在上周的内政部长会议上,对欧盟成员国面临的恐怖威胁,部长们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例如希腊公共秩序部长乔治·武尔加拉基斯说希腊是一个“特别安全的国家”,他认为“不需要采取更多的保安措施”。而德国司法部星期一释放了一名被怀疑是“基地”组织的人。

  据俄塔社22日报道,柏林宪法保卫局将成为德国第一个开通用阿拉伯语和土耳其语通话的“信任电话”热线的反间谍机构。该部门领导人克劳迪娅·施密特公布此事时特别指出,柏林有可能成为继伦敦之后的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她说,“信任电话”热线使得穆斯林可以匿名向政府举报可疑之处,甚至举报正在筹划中的恐怖活动。

  美国媒体:对基地组织错误判断将导致可怕后果

  美国《洛杉矶时报》17日文章:“基地”组织的威胁有多大?

  如今,“基地”这个词意味着什么?

  在2001年9月11日这一天,这个词意味着:不止是一个组织,它是由历史潮流、个人境况、政治倾向和宗教信仰共同促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其目标是在整个穆斯林世界建立一个由伊斯兰激进分子组成的王国;它向东西方的许多敌人宣战,以此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它对所有目标———既有平民目标也有军事目标———采取恐怖袭击的方式,以此作为主要武器。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基地”组织和过去一样,都是一个态度坚决的敌人。

  它过去那种复杂的等级森严的组织机构被破坏了吗?

  “基地”组织从来都不像它被描述的那样,是一支规模庞大

  的精锐队伍。这种描述出于一种绝望的、可能无意识的自我辩解心理。如果“基地”不是一个老练的敌人,它怎么能在袭击美国时取得如此惊人的成功?

  在这个问题上,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美国人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它显然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取得成功。

  “9·11”事件以来,“基地”的成员减少了吗?

  “基地”可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由几百人组成的组织。(根据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的供述,就连他这个“9·11”事件最重要的策划者,在这一阴谋付诸实施之前都没有正式加入“基地”组织。)

  如果它的规模这么小,为什么铲除它这样难?

  “基地”的规模小,在很多方面对它有利而不是有害,这样的规模使它便于隐藏。“基地”不是一个国家,它没有军队,没有坦克、导弹和战斗机,它也没有必要拥有这些东西。这就是不对称战争的本质。正如我们在伊拉克学到的,对手要形成一定的战斗力,并不是非要具备相当的规模。

  对“基地”和恐怖袭击的错误判断产生严重后果。

  我回想起2003年夏初采访美国驻伊拉克的几名指挥官时的情景。当时,针对美军和伊拉克安全部队的袭击日益频繁,手段日益先进,让人越来越感到不安。这些美国人却说,他们并不担心。其中一人称这种袭击“在军事上没有多大意义”,暗示这种袭击只是制造了一些麻烦,没有构成多大威胁。

  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误判断,其后果非常可怕。对“基地”估计过高也产生了后果。花费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力量来对付像“基地”和伊拉克之类支持恐怖活动的正式实体,以至于分散了对一些非正式组织的注意力。然而正是这些组织实施了马德里爆炸案,伦敦爆炸案可能也是它们所为。不仅如此,巴厘岛、卡萨布兰卡、伊斯坦布尔、马德里还有伦敦的人们发现,这样的做法还使得这些恐怖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完)

  英国埃及连环爆炸 基地要实施“世界大战”战略

  西方媒体评析英国和埃及连遭恐怖袭击,认为两国发生的爆炸事件经过长期策划。虽不在同一时间,是由分散在各地的恐怖分子所为,但是思想形态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其联系在“基地”组织那里。他们按照恐怖主义“重复效应”的基本准则行事,实施“世界大战”战略。

  法国《世界报》24日报道说,沙姆沙伊赫遭到的恐怖袭击使反恐专家们产生了一个他们迄今为止一直拒绝提出的问题: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已经着手实施他们的一项经过了长期准备的战略,也就是自“9·11”以来一些战略预测专家们所说的“世界大战”。在埃及发生恐怖袭击后的次日,一位法国专家不无惊讶地说,尽管现在还无法说明这是由一个“中央司令部”策划的一项“庞大计划”,但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由数位首脑组成的一个网络,它是按照恐怖主义“重复效应”的基本准则行事的,旨在不断给人增加紧张情绪,增加精神压力。在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中,袭击看上去似乎特别针对的是西方旅游者,但他们使用的技术手段是要不加区别地把这里的整个环境都摧毁掉。由于恐怖分子使用的是装满了炸药的汽车炸弹,这样,他们使用的炸药数量显然就要比放在背包里的炸药数量要大许多。被派到埃及出事地点的英国分析人士力图很快确定这一次的袭击不是直接针对英国侨民的,然而正是英国侨民成了首先遭到攻击的目标,因为到这个海水疗养地度假的英国人历来很多。

  文章认为,炸弹在几个地方几乎同时爆炸,这似乎意味着沙姆沙伊赫的行动是经过长时间策划的,这令各国的情报机构感到极为不安。因为这次行动可能是恐怖组织经过长时间准备、进行了巧妙协调的一项大规模计划的一部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们的行动就到此为止了。一位情报机构的警察说:“恐怖组织的行动方式、汽车炸弹都使人联想到了他们在伊拉克采用的方法,这是很说明问题的。”

  法新社23日报道了反恐专家对伦敦和埃及爆炸的分析。专家们说,从很大程度上讲,伦敦和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的爆炸案时隔不远纯属巧合,幕后策划者不是一人。然而他们认为,两起爆炸案的实施者都是受到了同一思想形态的驱使。斯里兰卡人罗汉·古纳拉特纳是研究“基地”组织的主要专家之一。他说:“根据我们掌握的具体情况,伦敦事件和沙姆沙伊赫事件没有关联。”古纳拉特纳说,“9·11”事件后不久,“基地”组织在全世界遍地开花,为了斩草除根,美国对阿富汗实施打击,之后“基地”组织成员便分散行动,“除此之外,‘基地’组织还支持许多其他组织”。“这些组织遍布全世界,”他说,“其中一些分部在行动上保持联系,但是思想形态将所有分部联系在了一起。”苏格兰圣安德鲁大学恐怖主义和政治暴力研究中心主任马格努斯·兰斯托普说,实施这类袭击事件的各种组织“在行动和后勤上没有任何联系”,“但是联系在‘基地’组织那里,那就是思想形态”。法国犯罪学家阿兰·鲍尔说,有关一条恶棍在一个秘密基地进行幕后操纵的说法站不住脚。他还说:“关于实施打击的决定是在地方上作出的。”鲍尔说:“在伦敦,一个地方分部可能决定要多次采取行动,而且行动时隔不远,之前分部让几个小组做好了行动准备。”“但是从全球角度来看,恐怖组织网络分散行动的做法意味着会有许多同时发生的袭击事件。”由此看来,人们对“阿布·哈夫斯·马斯里”旅向一些国家发出的威胁不可等闲视之。这些国家都在伊拉克向美国提供着军事援助,其中包括丹麦、意大利和荷兰。

  连环爆炸案提醒正视全球不公

  在本月7日和21日伦敦发生恶性爆炸案后,23日凌晨,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也遭遇恐怖袭击。

  虽然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确定这起爆炸案究竟起于什么原因,但这样针对无辜平民的恐怖活动,无疑应当受到严厉谴责。

  恐怖主义只会加剧冲突与矛盾,使世界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因果循环。

  然而,在埃及连环爆炸案发生后,对整个世界来说,它恐怕又处在一个重要时刻,要对爆炸事件发生的背后原因,做出更为深入的思考。正如在“9·11”事件之后,许多人指出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的温床,伦敦、埃及的大爆炸同样在提醒人们:如果世人熟知的全球不公问题,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正视与处理,世界范围内有组织的非理性极端行为,就仍将有充足的生长土壤。

  不能不说,近些年来恐怖主义活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增多,与西方世界重新进入所谓“新镀金年代”,而人类整体也被迫同步跟进密切相关。许多后发国家的发展困境,这些年来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所加强。与此同时,一些强势国家只管自身国家利益,赤裸裸推行“新帝国主义”,同时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层面推进自身意志,它同样在全球引起激烈反弹。美国给非洲的援助承诺,就一直口惠而实不至。

  全球不公与压迫,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也体现在政治与文明层面。强势者试图利用其相对优势的军事与经济能力,强迫处于弱势者接受其意志,改变弱势者的生活方式、价值信仰与社会制度。这种军事打击、政权颠覆与文明改造相同步的强硬同化措施,在非西方国家引起了激烈反抗,看起来似乎真的陷入了所谓“文明的冲突”当中。

  也因于此,我们应该把2001年的“9·11”事件、2003年的马德里爆炸案,及今天的伦敦、埃及爆炸案,连为整体观察考量。这些被袭击的对象,恰恰是那些阿富汗战争与伊拉克战争的参与者,或者与西方关联比较密切的国家。而且在世界的一些地方,也不断有人为恐怖主义叫“好”。这反映出恐怖主义并不像不少人所说的那样,只单纯与一些恐怖组织有关,它事实上有着生长的土壤。我们不能再继续漠视这样的事实。

  这些爆炸案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恐怖主义所进行的打击活动,到底有没有取得成功,这种方式到底能不能有效对付恐怖主义?显然不能做完全肯定的回答。与美国一道冲在最前面的英国,也终于没有能够避免恐怖主义袭击;而这次埃及爆炸案,针对的也多是西方游客。它至少说明:美英等国对恐怖主义所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反,它可能在某些局部,进一步刺激了恐怖主义。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恐怖主义,及解决在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全球不公?最近的几次恐怖袭击,除我们还在恐怖主义面前低头,坚决打击恐怖主义的同时,还要去反省如何铲除恐怖主义的生存土壤。比如,如何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改变全球大量“绝望”人群的生存处境,以及尊重后发国家保存自身文明的权利等。

  这些问题必须要更多落实到行动。否则,我们所面对的,就仍然会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世界。

  

  中东问题专家:埃及连环爆炸挑衅意味非常浓厚

  国际观察:透视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

  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23日发生连环爆炸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是埃及近10年来所遭受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

  这一事件给埃及政府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和伤痛。但是,埃及政府和人民拒绝向恐怖分子低头,正在加大同恐怖分子斗争的力度。

  埃及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国家,2004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800多万人。去年,旅游业创纪录地为埃及创造了60多亿美元的外汇收入,成为埃及政府传统的四大外汇收入来源--旅游、苏伊士运河、石油和侨汇--之首。因而,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对埃及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包括埃及在内的中东国家的分析人士认为,恐怖分子选择在埃及下手,其用意可能是多方面的。

  首先,埃及是中东地区,特别是阿拉伯世界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恐怖分子一旦在埃及得手,就可能会对中东其他一些国家乃至西方国家政府产生较大影响。沙姆沙伊赫爆炸发生不久,一个自称是“阿卜杜拉·阿扎姆旅”的组织在一家伊斯兰网站上发表声明,声称它是“基地”组织在埃及和叙利亚等地的分支机构,对此次事件负责。该组织在声明中说,这次行动是“我们对国际邪恶势力在伊拉克、阿富汗和车臣等地犯下的罪行作出的反应”。一些分析人士强调,发生这起袭击事件或多或少地与国际和地区形势有联系,特别是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地区所发生的事情。

  其次,恐怖分子选择沙姆沙伊赫制造如此严重的爆炸袭击,是为了公然挑战国际和平。沙姆沙伊赫不仅是埃及最著名的旅游胜地,还是很多重要国际会议召开的地方,其中绝大多数是有关中东和平的会议。在2002年,沙姆沙伊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和平之城”的美誉。今年2月中东问题四方峰会在这座城市举行。在世人眼里,它是中东和平与对话的场所。此次恐怖分子把这里作为袭击目标,无疑是向世界和平势力发出的一次挑战。

  第三,当前,埃及政府正致力于实现国家经济的振兴与腾飞。今年下半年,埃及又将举行总统和议会大选。恐怖分子选择在这个时候袭击埃及,其政治动机显而易见。

  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表明,国际反恐形势依然严峻。过去,较大的恐怖袭击事件之间一般都有较长的间歇期。但现在情况有所不同,7月7日刚刚发生伦敦爆炸事件,不久就发生了沙姆沙伊赫爆炸事件。恐怖分子抓住了人们的心理特征,在人们认为比较安全的时候,紧接着制造第二起爆炸。此外,伦敦爆炸案表明,极端组织采用的爆炸技术越来越高,包括炸药体积的减小和威力的增加。

  近来,加强国际反恐合作的呼声再次高涨。沙姆沙伊赫爆炸案发生后,世界各国在纷纷予以谴责的同时,表示绝不向恐怖组织低头。埃及外长盖特23日分别与多位外长进行电话会谈,强调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协调各国努力,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盖特与其他国家的外长们一致认为,目前反恐斗争已成为世界各国“全体的斗争”,国际社会有必要积极进行力量整合,更加有效地打击恐怖主义。盖特表示,穆巴拉克总统有意呼吁召开一次高级别的“国际反恐大会”,集合各国力量与智慧研究对策,以法律的形式共同签署一项“国际反恐协定”,从而加大对恐怖主义的打击力度。最近英国首相布莱尔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也相继呼吁召开一次国际反恐大会。

  埃及爆炸引发三大疑问 为何挑两旅游胜地下手?

  为何挑两个旅游胜地下手?

  沙姆沙伊赫和纳伊迈湾均在西奈半岛上。

  西奈半岛恰似横亘在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一道战略屏障,而塔巴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占领了包括塔巴在内的全部西奈半岛,虽然以色列早已将这块土地物归原主,但犹太人对西奈半岛仍存在着难以割舍的特殊感情,他们把到塔巴旅游作为去周边国家旅游的首选地。

  据统计,仅仅今年夏天,以色列国内到西奈半岛旅游的人就达30多万。23日事发当天恰值周末,大量的以色列游客进入上述两地,不言而喻,恐怖分子就是瞅准这个时机,选择这个地方,向前来西奈旅游胜地度假和观光的犹太人开刀,以达到“最佳的震撼效果”。

  具体到沙姆沙伊赫城。这座城市位于西奈半岛的南部尽头,濒临红海亚喀巴湾。历史上,这里曾长期无人居住,1967年至1982年被以色列占领,1982年根据埃以两国签署的《戴维营协议》,沙姆沙伊赫回到埃及的怀抱。沙姆沙伊赫完全是休闲型的小城,街道两旁,多饭店,多咖啡馆,多工艺和纪念品店,少行人,少车流,少噪音和污染,是出了名的旅游胜地。

  沙姆沙伊赫还是有名的国际和平城,原因是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经常在这里会见来访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这次发生爆炸的一家旅馆附近就有穆巴拉克总统的度假别墅。这里还多次举行重要的和平会议。1999年9月,巴以双方在此正式签署了就执行巴以临时和平协议问题达成的《沙姆沙伊赫备忘录》。2000年10月,中东问题多边首脑会议也在沙姆沙伊赫举行。鉴于沙姆沙伊赫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2000-2001年度和平之城奖”颁发给这座城市,纵贯市中心的主街名叫“和平大道”,因此,恐怖分子选择攻击这里显然有“一箭多雕”的目的。

  是否跟伦敦袭击和伊拉克暴力有关联?

  英国《卫报》等媒体引述本国反恐怖专家的话称,现在尚不知道埃及的爆炸是否跟伦敦恐怖袭击、伊拉克暴力、阿富汗“基地”袭击相关联,从而达到“最大的示威效应”。

  最近接连发生的恐怖事件令人关注的是到底是“基地”全球化,还是全球恐怖组织“基地”化这一问题。伦敦的反恐怖专家认为,最近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未必有直接的关联,但是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一种恐怖主义活动的新的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那就是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的“基地”化。

  上个世纪末以来,以本·拉登等为代表的活动于阿富汗的伊斯兰“圣战”战士,不满于美国的中东和阿拉伯政策以及美国推行的单边主义霸权政策,以“基地”组织的名义在世界各地发动了一系列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令纽约世贸双子塔轰然倒地、五角大楼失去一角的“9·11”事件。此后,美国发动了针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政教合一的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基地”组织遭到沉重打击,拉登不知所终。

  但是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基地”组织这样的极端恐怖组织产生的社会和思想根源,相反,却帮助拉登成为少数拥有极端宗教思想的年轻人心目中的英雄。“基地”组织虽然被美军打散了,但是拉登所宣扬的极端主义思想却随着当年曾在“基地”组织受训的年轻人进一步散播到世界各地。

  与以往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恐怖袭击事件一样,最新的消息是,一个“与‘基地’有关”的组织宣布制造了此次爆炸事件,但无法证实它的声明的真实性。

  袭击会对埃及旅游造成什么影响?

  爆炸事件对埃及的旅游业不啻是巨大打击。1997年11月埃及发生卢克索惨案,58名外国游客和4名埃及人被打死。2004年西奈发生恐怖爆炸事件,造成34名以色列和外国游客死亡。之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埃及的许多旅游景点门可罗雀,外国人更是望而止步,作为四大经济支柱的旅游业收入锐减,政府经过多年努力才挽回这一颓势,然而,此次爆炸事件发生后,埃及安全形象连带旅游业再遭重创。埃及旅游部长非常担心,这次爆炸会直接冲击每年66亿美元的埃及旅游业,至少会有短期的影响,特别是现在是旺季。

  “今天凌晨所发生的一切遭到所有人反对。这些犯罪团伙绝不会阻止人们的旅游与活动,”埃及旅游部长艾哈迈德·马格拉比说,“但这些事件将对(旅游业)造成短期影响。”

  反应

  联合国发言人称:“安南秘书长对西奈半岛发生的多起汽车炸弹爆炸消息感到悲痛和愤怒。这是对正在庆祝国庆节的埃及发动的残忍袭击。”

  俄罗斯总统普京向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发去了唁电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唁电称:“我坚信在这个困难的时候,埃及人民将显示出你们最好的素质来,那就是勇敢、坚强以及战胜困难的精神。”

  美国国务院立即发表声明说:“我们以最强烈的词来表达谴责。没有任何理由把目标对准平民。”正在以色列访问的美国国务卿赖斯说她已同埃及外交部长通了电话。她说:“我谴责发生在沙姆沙伊赫的恐怖爆炸事件,我们的心与祈祷将与在这起愚蠢袭击中来自多国受伤的家庭与无辜难民在一起。”

  日本外务省发言人表示:“日本政府对于这起连环爆炸事件感到十分震惊。”这位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恐怖主义没有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日本政府对于这种导致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的残暴恐怖活动表示严正的谴责。”

  西方国家反恐战略需反思 关键在于消除政治歧视

  就在人们尚未从接连不断的伦敦爆炸案中缓过神来的时候,7月23日凌晨,位于红海的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又发生7起连环爆炸案,造成200多人伤亡。

  接踵而至的恐怖袭击事件,发人深思,促人警醒。频度密集、强度提高、范围扩大是这一轮恐怖袭击的突出特点。

  然而,最可怕的也许并不是恐怖袭击本身,而是目前的反恐方式似乎无助于减少恐怖事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9·11”之后,恐怖袭击无论是在频度、强度,还是在范围上都有不断增强之势,只不过袭击地点从美国转移到欧亚非地区而已。这就不能不让人产生“反恐战争是否越反越恐”的疑问。

  毫无疑问,恐怖袭击是对整个文明社会的挑战,是十恶不赦的行为。不管恐怖分子的理由是多么冠冕堂皇,以平民为目标的袭击都无法掩盖其泯灭人性的真实本质。而任何对恐怖袭击妥协、绥靖的政策和做法,都将进一步吊高恐怖分子的胃口,刺激其发动新一轮袭击的积极性。最终的结果将是,恐怖分子俨然成为左右国际事务的“体制内”力量,文明社会被恐怖势力牵住了鼻子。

  因此,对恐怖势力坚决打击的立场是不容置疑的。

  不过,有待商榷的是,目前国际社会的反恐方式是否最为合理、有效,是否在战略上存在着问题?

  “9·11”事件后,国际反恐战争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以武装打击为主,辅以加强国际协调、提高情报分享以及切断恐怖财源等手段。显然,这些都是着眼于技术层面,可以称为“技术反恐”。其基本思路是通过以牙还牙的方式,将恐怖势力消灭于发作之后或方萌之际。这是一种“堵”的方法,即在其形成并危害社会之后,再进行打击、遏制。而更为合理的办法无疑应当是“疏”,即在文明社会秩序内将其形成的潜在因素消化掉。西方的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能量只能转移,不能消失。据此,对付恐怖势力的办法显然只能是“疏”,而不是“堵”。

  从这个角度讲,西方国家的反恐战略显然有待反思。就在第二次伦敦爆炸案发生的前一天,伦敦市长肯·利文斯对西方奉行双重标准的中东政策提出了严肃批评,并将其归结为恐怖袭击产生的根源。利氏的观点当然还有可商榷之处。恐怖势力产生的原因极为复杂,并不是消除政治上的歧视和偏见就能消除的。但作为文明社会而言,至少不应授人以柄,给恐怖势力留下蛊惑人心、招兵买马的借口和“理论依据”。

  毫无疑问,现代社会的恐怖现象涉及到复杂的政治、社会及宗教等多方面因素。因之,国际社会要想从根本上消除恐怖现象,只能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简单地采取诸如武装打击、切断财源这类技术手段,在反恐效果上不要说尽如人意,就是差强人意也很困难。最近的反恐形势无疑具有警示意义。

  新闻分析:沙姆沙伊赫爆炸案尚留五大疑问

  据新华社电(记者杨文静 辛俭强)一个自称是“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23日声称对当天凌晨发生在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的连环爆炸案负责。

  这个自称“阿卜杜拉·阿扎姆烈士旅”的组织声称它是“基地”组织在埃及和叙利亚等地的分支机构。它在一家伊斯兰网站上发表声明说,“圣战者将目标对准了沙姆沙伊赫的贾扎拉花园饭店和老城区旅游品市潮,“阿卜杜拉·阿扎姆烈士旅的勇士们已经在沙姆沙伊赫成功地打击了埃及政权……这次行动也是我们对国际邪恶势力在伊拉克、阿富汗和车臣等地犯下的罪行作出的反应”。

  目前这一声明的真实性尚无法证实。

  2004年10月7日在埃及西奈半岛塔巴等地发生导致34人死亡的连环爆炸案之后,曾有4个伊斯兰武装组织声称对事件负责,其中就包括“阿卜杜拉·阿扎姆烈士旅”。

  ■相关新闻

  埃及警方声称掌握爆炸案线索

  但是没有线索表明此次爆炸与伦敦系列爆炸案有关

  据新华社电(记者杨文静 辛俭强)埃及内政部长阿德利23日上午在沙姆沙伊赫对新闻界说,埃及警方已经掌握一些线索,这些线索可能帮助他们找到当天凌晨在沙姆沙伊赫发生的连环爆炸案的肇事者。

  阿德利是当天早晨赶到沙姆沙伊赫的。随后,他视察了爆炸现场,了解了救援工作的进展情况。他说,目前还没有线索表明沙姆沙伊赫连环爆炸案同英国首都伦敦最近发生的系列爆炸案有关系,但已有一些线索表明这次爆炸可能同2004年10月西奈半岛塔巴发生的爆炸有关。

  阿德利说,目前他还不能确认是谁制造了这次连环爆炸案或哪个组织是幕后策划者。埃及警方将认真进行调查,利用所有线索找到肇事者。

  阿德利说,现在需要世界各国在打击恐怖犯罪活动方面进行更多的合作,并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阿德利还说,这次爆炸事件不会影响将于今年9月举行的埃及总统大眩他本人将密切跟踪本案的调查工作。

  ■新闻分析

  沙姆沙伊赫爆炸案尚留五大疑问

  疑问1:恐怖分子为什么选择这个时机?

  正当欧洲社会因为伦敦爆炸案而在不断强调城市安全时,其国民又突然在海外受到袭击。这十分清楚地传递了一个信息:“基地”打击西方社会的行动可能在全球任何一个角落进行。和以往相比,这次袭击与伦敦公交爆炸案仅一天之隔,打破了以往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即大规模恐怖袭击的时间间隔一般在半年左右。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长敏认为,恐怖分子在世人的心理安全期实施行动,可以造成一种连续袭击的印象,产生的恐怖效应也更大。“如果说这一次的爆炸案,最后也确定了是‘基地’所为的话,很明显,它是希望通过一系列的爆炸案造成更为轰动的效果。”虽然还没有证据证明伦敦袭击案和沙姆沙伊赫袭击案是经过统一策划实施的,但二者的手法、时机选择至少表明,全球恐怖袭击可能已经进入了“一个大脑,各自动手”的局面。

  疑问2:恐怖分子为什么会选择埃及?

  埃及是美国在中东的特殊盟友。不管是巴以和平还是伊拉克问题,埃及都有着不小的话语权。另外,埃及曾经对伊斯兰极端势力进行过严厉打击。对恐怖分子而言,打击美国和打击美国盟友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因此埃及成为袭击目标完全在情理之中。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我觉得恐怖袭击有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恐怖组织预期每一次恐怖袭击成功都会为它们在中近东赢得很多同情者,它们的影响力也就会增大。如果打击埃及能够收到效果,他们(恐怖分子)预计他们的意识形态会在中近东一部分人中获得更大的影响。”

  同时,打击像埃及这样的“亲美政府”还能对新成立的黎巴嫩、伊拉克政府起到警告作用。军事专家宋晓军认为,恐怖分子此举要警告中东各国政府“小心”自己的外交政策。

  疑问3:袭击会不会冲击埃及大选?

  这次恐怖袭击距埃及总统大选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由于这是埃及历史上首次有多位候选人参加的总统大选,广受西方世界的关注。中国社科院中东问题专家殷罡在接受采访时认为,此次袭击不会对大选结果产生太大影响,应该更多地将它放到国际恐怖主义行动中理解。“更多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它和刚刚发生的伦敦爆炸案联系在一起,两起事件可能不是同一人指挥,但至少是一种相互呼应,埃及发生的袭击是一连串恐怖袭击中的一环。”

  疑问4:袭击会对埃及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沙姆沙伊赫是一座位于西奈半岛南端的沙漠城市。

  凭借灿烂阳光与清澈海水,沙姆沙伊赫每年吸引了大批欧洲与以色列游客。正因为其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沙姆沙伊赫被称为“沙漠中的天堂”。

  爆炸发生后,埃及旅游部长表示,此次爆炸将在短期内对埃及的旅游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一位分析人士认为,沙姆沙伊赫的居民几乎都从事与旅游有关的行业。此次袭击事件可能导致沙姆沙伊赫旅游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蹶不振。更重要的是,埃及全国的旅游业也会因此蒙受巨大损失。埃及政府刚提出要在2005年把游客的数量由800万上升至1600万,沙姆沙伊赫的袭击事件无疑会给埃及政府的这一计划造成不小的麻烦。

  疑问5:袭击能否进一步推动国际反恐合作?

  在埃及发生爆炸袭击事件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和法国总统希拉克立即作出了反应,声称要加强国际反恐合作。但是各国之间在恐怖主义界定和反恐手段上分歧依旧。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表示,国际反恐面临的一大突出问题就是标准问题,“很可能这个国家的恐怖分子被另外一个国家认为不是恐怖分子”。另外,在采取何种手段进行反恐问题上,各国也分歧严重。相比之下,恐怖主义的发展速度明显要快于国际社会的应对速度。李伟认为:“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自身调整的速度远远超过国际反恐合作的进度,这使我们看到了恐怖事件不断发生,而国际社会几乎处于束手无策的状态。” 本报记者范辉

  ■新闻链接

  外国游客频繁在埃及遇袭

  从1993年10月至今,埃及发生过10余起外国游客遇袭的事件,共造成100余名外国游客死亡。

  1993年10月26日,一名持枪者在开罗一家饭店打死2名美国人和1名法国人,另有3名外国游客受伤。

  1994年3月4日,武装分子在埃及南部希德法地区向一艘尼罗河游船开枪,造成1名德国妇女丧生。

  8月26日,一辆旅游大巴在埃及南部纳格哈玛迪地区遭到武装分子枪袭,一名13岁的西班牙男孩丧生,另有3人受伤。

  9月27日,一名武装分子在红海沿岸城市霍尔格达打死2名德国游客和2名埃及人。

  10月23日,一辆中巴在埃及南部那卡达地区遭到武装分子袭击,1名英国人被打死,另有4人受伤。

  1996年4月18日,在开罗金字塔路一家饭店外,4名武装分子枪击希腊游客,造成18人死亡,17人受伤。

  1997年9月18日,在开罗市中心埃及博物馆外,两名持枪者打死9名德国游客及其司机,另有18人受伤。

  11月17日,在埃及南部旅游城市卢克索,58名外国游客遭武装分子枪击丧生,6名袭击者被警方击毙。

  2004年10月7日,埃及旅游胜地西奈半岛的塔巴希尔顿饭店和努维巴的两个度假村接连发生3起爆炸事件,造成34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2005年4月30日,开罗市中心一广场发生爆炸,造成1人死亡,7人受伤,其中包括4名外国游客。同日,在爆炸发生后不到两小时,开罗南部一个旅游景点附近又发生持枪者袭击一辆旅游大巴事件,2名女袭击者被警方击毙。(

  沙姆沙伊赫号称和平城 连环大爆炸有政治考量

  当地时间7月23日凌晨约1时15分,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发生7起连环爆炸,目前死者已超过80人,伤者超过200人,死伤者中包括英国人、荷兰人、俄罗斯人、沙特人、卡塔尔人、科威特人和埃及人等。

  爆炸主要发生沙姆沙伊赫海滩酒店区——纳玛湾区,其中一起爆炸发生在纳玛湾区的“喀扎拉”四星饭店的车道上,另一起爆炸发生在纳玛湾区“地中海”酒店旁边,还有一起爆炸发生在几公里外的一个商业区旧货市场。

  据埃及警方初步判断,肇事者至少使用了四个汽车炸弹,包括两次自杀式袭击。

  由于正值夏季旅游旺季,沙姆沙伊赫来自西方等地的游客非常多;事发时又是人们夜间纳凉消闲和购物的高峰期;加之炸弹的威力巨大,数公里外的居民都能强烈感受到震动,并清晰地听到爆炸的响声,因此,连环爆炸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喀扎拉”饭店的正面被全部炸毁,街道两旁的许多商店要么被夷为平地,要么面目全非,地上也到处都是碎玻璃和血迹等。这是近10年来针对埃及旅游地的最为严重的爆炸事件。

  事发后,一个自称是基地组织埃及分支机构的组织宣称对事件责任。7月23日是埃及1952年“7月革命”53周年纪念日,“7月革命”被认为是现代埃及的开始,是埃及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恐怖分子此时制造爆炸,显而易见是处心积虑的选择,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虽然尚没有证据证明就是基地组织所为,但从做案的动机和方式看,不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起码,是有着基地组织思想倾向或亲基地组织的伊斯兰极端组织干的。

  埃及在阿拉伯国家中属于温和国家,在地区事务上奉行务实的政策,尤其在巴以冲突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促和作用,同时,埃及也积极发展与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的关系。这些,都引起伊斯兰极端分子的强烈不满和愤恨。不久前,埃及驻伊拉克利益代表处的首席负责人被绑架并惨遭杀害,就是这种不满的具体体现,恐怖分子当时指责埃及已经背离了伊斯兰的利益,成了阿拉伯国家的“叛徒”。

  此次恐怖分子又在埃及境内制造事端,拿对埃及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旅游业“开刀”,也是蓄意而为。旅游业是埃及频遭恐怖袭击的“软肋”,容易被恐怖分子得手。沙姆沙伊赫则更具有象征意义,一是因为它位于西奈半岛南端,远离安全防范措施严格的首都等地;二是沙姆沙伊赫不但是个旅游地,而且还是地区领导人常常开会的地方,如今年2月初,埃、以、约、巴在就此召开峰会,巴以签署了停火协议。鉴于沙姆沙伊赫在中东和平进程中所处的特殊政治地位,联合国还曾授予它“和平城”的称号。恐怖分子在此搞爆炸,无疑有着强烈的政治意义上的考量。

  然而,埃及不会被恐怖袭击吓倒。穆巴拉克总统高度重视这一恶性爆炸事件,指示一定要严惩凶犯,包括纳齐夫总理在内的埃政府官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处理善后事宜。爆炸事件会对埃及的旅游业造成负面冲击,但埃及政府会采取措施千方百计地将这种损失减到最低程度,其中,加大对旅游地恐怖分子的打击,保障游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将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致使游客对埃及望而却步,从而影响到埃及的经济发展及其国际形象。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沙伊赫”,共找到29,743 个相关网页.




国际精品图片 国际新闻推荐

·英国再爆虐新兵丑闻:迫食泥饮尿 裸滚荆棘(图)
·美国前司法部长面见萨达姆后称其状态很好(图)
·加拿大选前民意测验显示 现总理马丁赢面仍很大
·日本豆腐渣工程震惊全国 东京很多楼不抗震(图)
·希拉克夫人免费出行被质疑 议会调查遭总统阻碍
·英电视台担心激怒王室 查尔斯电视剧激情戏被剪
·日本修宪谁会获益 右翼势力开辟“大日本”道路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热点排行】【推荐】【字体:  】【打印】 【收藏】 【关闭


中国艾滋病二十年
·北京的哥 不再侃政治
·房产暴利 有道理?
·白衣天使为何与狼共舞?


-- 给编辑写信


ChinaRen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帮助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5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 相关链接
  • 以完成撤离第二天4名巴勒斯坦人和1名犹太人死亡(08/25 07:15)
  • 巴格达发生数周来最大胆袭击 13人死亡43人受伤(08/25 07:02)
  • 希腊一架波音737客机成功迫降 131人安然无恙(08/25 06:45)
  • 希腊一架波音737客机成功迫降 131人无恙(08/25 06:43)
  • 以色列征地建隔离墙 试图将阿杜明并入耶路撒冷(08/25 06:43)
  • 伊斯兰会议组织呼吁各派在制宪中保持理智警惕(08/25 06:37)
  • 美国保守派人士为公开要求暗杀查韦斯言论道歉(08/25 06:07)
  • 安理会呼吁以巴共同推动中东和平进程(08/25 05:57)
  • 美希望以撤离行动能有助于“路线图”计划实施(08/25 05:55)
  • 联合国维和部队将为刚果(金)训练9个整编混成旅(08/25 05:31)

  •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70年代的人能看懂的故事
    · 数千东欧女郎沦为性奴隶
    · 演艺圈里的性交易真相
    · 处女身份使我陷入尴尬
    · 再婚后成丈夫砧板上的肉
    · 网恋奇遇变态男化身美女
    · 老婆出差留下的神秘留言
    · 在女同事色诱中不能自拔
    · 我和大学女老师偷吃禁果
    · 两位美女与丈夫做爱经验
    · 在宾馆的床上丈夫的朋友
    · 丈夫设计把妻子捉奸在床
    · 少女自诉她们的第一次
    · 香港第一美女名模周汶锜
    · 舒淇三级女星到金马影后
    · 中央舞蹈学院性感黑衣MM
    · 不相信是越南性感女特工
    · [图]抓拍女生喝醉后丑态
    · [图]偷拍香港街头波霸MM
    · [图]蒋勤勤半裸写真曝光
    · [图]桑巴舞抓拍性感辣妹
    · [图]明星夜生活照片曝光
    · [图]"呕像"照片助你减肥
    · [图]女星性感美腿大比拼
    · [视频]飞机上调戏性感MM
    动漫性感MM图集
    · 游戏CG美女《黑暗圣经》
    · 搞笑春光大现“走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