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室和住院部冷冷清清,50张床位几乎都空着。半年前刚刚宣布成立的慈爱医院前4个月平均每月亏损10万元。由于药商、器械商纷纷上门逼债或停止供药,
一些重症病人只能转院。日前,记者又得到了医院院长丁学金病倒休假的消息。这所被称为“国内首家具有慈善性质的民营医院”的慈爱医院能够继续走下去吗?昨日上午,记者来到慈爱医院,进行了实地探访。
50张床位5个病人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慈爱医院,虽然位置偏僻,但在其附近还有另外两家民营医院,在医院所处的祁连山路上,几家医院的指路牌随处可见。
慈爱医院借用了普陀区真新养老院的部分楼层,总面积并不大,养老院大楼6层楼中的第1、2层用来做门诊,5层做病房。在这幢楼里,养老院里休养的老人数量要远远超过慈爱医院病人的数量。在棋牌室,虽是上午,也已聚集了不少老人。在5楼的病房里,8个病房,共有50多张床位,却只住着5个病人:两名肿瘤病人,一名手臂骨折,一名眼睛受伤。其中两名来自江浙等地。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开办以来,病人一直维持在这一数量。
在病房楼层最里面,有一间病房名称比较特别:“扶贫病房”。不过房中5张床上只躺着一位病人,病人的儿子正在一旁看护。这对父子是上海人,因为老人以前长期失业,不享受劳保,在他们看来进民营或公办医院并没有不同。儿子告诉记者,父亲得了肺癌,在这里住院已有4个月,至今总共花费了1.5万元左右,他感觉价钱不算太贵,但也不算便宜。“药费、医疗费肯定是不会少的,‘扶贫’二字体现在给我们减免了一些住院费。现在住院费一天20元左右。”他已经知道丁院长生病在家休息,“丁院长人不错,有次给过我们500元钱买水果。”
院长1个月后“出山”
前几天,院长丁学金工作时高血压病发,只好在家休养,现在医院由他的儿子丁欢暂代管理。在医院办公室,丁欢告诉记者,他和医院的同事们已商量过,让丁学金在家好好休养一段时间,1个月后再出山。丁欢表示虽然都是正面宣传,但是“这对医院可能会影响不好,媒体关注的‘慈善’、‘免费’让我们吃不消。希望病人更加看重的是我们的医疗新设备、新技术。”对于采访,他再三推辞:“目前医院正处于困境中,所以我们不愿接受记者采访。”
成立之初曾想“以病养病”
今年2月,上海慈爱医院在沪正式开业,创办者丁学金国内首创“以病养病”的慈善模式,即从医院的正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组成资助特困肿瘤病人的“慈爱基金”,以补助家境贫困的肿瘤病人。
对于“慈爱基金”的使用,当时他们规定,对于上海本地的贫困肿瘤病人,由区县一级的民政部门开具特困证明后,基金会给予适当补助;而对于外地肿瘤患者,由当地民政部门开具证明,基金也会给予一定的帮助。
设址偏僻月亏10万
令丁学金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医院一开业,运营便陷入困境。原因是经过媒体的报道,众多自称贫困的肿瘤患者都把慈爱医院当作免费医院而纷至沓来,即使有经济能力的患者看到能够减免医疗费用,也开始支支吾吾不愿意付医疗费用,遭拒后甚至给医院安上“假慈善”的“恶名”。同时,医院设址偏僻,在普陀区和嘉定区交界的祁连山路上,加上是没有医保的民营医院,一般患者也根本不会去求诊。因此,前4个月平均每月亏损10万元。
几个月前,丁院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表示,要解决医院入不敷出的现状,只有两条出路。一是有关部门将医院纳入医保范围,增加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的病源;二是靠社会捐助。但根据上海市医疗保险局的规定,民办营利性医疗机构暂不纳入医保定点。而要靠社会捐助也是困难重重,姑且不谈拉不拉得到捐助的问题,即便有人愿意捐助,根据法律规定,慈爱医院也没有资格接受捐款。因此当初“以病养病”的经营思想即告失败。
慈善营利定位矛盾
“一所医院不可能既是慈善医院也是营利性医院。”管理本市民营医院的机构为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在协会秘书长闫东方看来,慈爱医院的经营者没有给医院一个明确的定位:到底是慈善医院,还是营利性医院?“国内首家具有慈善性质的民营医院”这个称号体现出的两种定位是完全矛盾、错位的。
闫东方认为,慈善医院应该有规范的操作方式和透明的开销流程。慈善医院的运营资金应该是稳定的,由社会募捐和政府补贴及业务收入等方面构成;而国家相应政策也保障了资金源不会断链,像丁学金的慈爱医院4个月亏损40万元,财政入不敷出危机是不会发生的。他表示,“如果用慈善的名义来进行赢利性经营,那么这是对慈善事业的不尊重;如果这是真正的慈善事业,那么没有实力的民营医院肯定无法继续运作。”(记者王艳辉 李征)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医院”,共找到
34,724,94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