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从意大利北部的鞋业出口商到美国南部的纺织品生产商,人人都在谈论“中国将如何掏空工业化国家一个又一个产业”。这种说法在亚洲也激起了共鸣。是的,中国的崛起必将对全球企业产生影响,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并非所有的影响都是负面的。
如今的跨国企业要怎么做才能不失竞争力,并受益于中国带来的机会?不妨从当今制造业的现实情况谈起。中国的崛起恰逢制造业正在经历一场翻天覆地变化之时,中国的崛起又使得这种变化得到了强化。
在不远的过去,我们谈论起生产某种商品的时候,可能还是默认所有制造过程都应该在同一家工厂里、同一个屋顶下、同一个国家内完成,然后再出口到另一个国家用于消费。但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整个制造过程正日益变成多个国家间的分工合作。
如今,企业在采购和供应链网络方面享有的高度自由,已帮助中国成为了一个制造大国。那些与中国在同一产业层次竞争的国家担心,它们将赶不上中国生产能力的提升。
但中国并没有垄断所有原材料和中间商品的生产,在中国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可能并不是成本最低的选择。那些生产或可以获得原材料的国家拥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许多国家可以成为供应链的开端,承担生产的头两个或三个阶段,然后将最终阶段转移至中国。中国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以及低成本的产能是其成为供应链尾端的强有力竞争对手。
在亚洲,许多供应链都可从东南亚开始,至中国,再到美国或西欧。当今的全球竞争不应该是一场零和游戏,我们的眼光也不应紧盯着直接竞争。新的制造流程可视为不同国家或不同工厂间的分工合作过程,关键问题是必须有人建立起这些供应链,对其进行管理并有效发挥其协同效应。
随着中国的崛起,传统生产概念下的所谓“挤出性”竞争不再适用。竞争已不再是一个国家里不同企业间的竞争。未来的竞争将是多家公司组成的一个供应链网络与其他供应链网络进行竞争。这样的供应链可能涉及全球,每个人都会参与和管理这些全球供应链。
从另一个层面看,中国也提供了一个机会。在如今的中国,制造产业实际上可分为两个并存的世界:一个世界是出口加工区的企业,另一个则是内销生产企业。这两个几乎没有重合的世界假如有一天合二为一,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会产生怎样的规模效应?
我们都知道日本、德国等贸易大国最初都有非常庞大的国内市场,并依托于此进入国际市场。而中国则先是发展起与国内经济基本脱节的出口加工经济。目前,中国已准备整合这两部分经济。
对于那些早已在中国从事出口加工的人士来说,这提供了在中国国内市场销售的机会。从国内消费市场来说,这对中国消费者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对于那些关注中国的跨国公司和海外公司来说,他们能同时将中国作为一个出口平台以及销售市场。在中国设立的工厂,有可能承担内销和外销的双重职责,并获得渴望的规模效益。
因此,中国的崛起无疑会给亚洲和世界带来一些重大的影响。一些人一开始感到不舒服是很自然的,但进一步考虑后,他们会意识到这开启了新的机会之门。(摘自美国《华尔街日报》)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国”,共找到
363,162,680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