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是本科学历注册会计师,丈夫是鲜识几字的文盲工人;一个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一个是搀上扶下的壮汉。在这钢筋混凝土林立的都市中,20年间夫妻俩相濡以沫,他们感人的故事,成为一个个佳话在他们身边传扬。
致命打击
绝症险夺才女命
熊秀芬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77年恢复高考,16岁的熊秀芬以总分第一的成绩成为郑州高考状元,但她并没有被清华大学录取,经过了解,才知道是被别人顶替了。等武汉大学和南开大学通知她时,非清华不读的她死活不愿意去,伤心欲绝的家人只好任由她自己发展。
为此,熊秀芬大病一场。1978年初,熊秀芬被诊断得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的绝症)。按照当时的惯例,得了这个病只能再活两三年,被人称为“站着进来抬着出去”。一直不认命的熊秀芬认为,既然医院没有好方法,我自己就给自己治病,反正死马当活马医吧!
熊秀芬买来了所有关于“再障”的医学书籍,像当年参加高考一样,废寝忘食地钻研起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摸索,慢慢地熊秀芬竟能给自己开药方了。几年当中,熊秀芬就是喝自己开的 中药,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1983年郑州大学得知熊秀芬的事情后,极为感动,当即决定让熊秀芬免试入学。
暗恋六年
护花使者娶回梦中新娘
熊秀芬的坚强和聪明好学,深深地打动了本厂一个名叫赵风奎的小伙子。这个自小失去母爱、没有上过几年学的青年,1980年顶替父亲工作从老家来到 了工厂。时间一长,赵风奎知道熊秀芬竟是绝症病人,但他并没有退缩,对熊秀芬痴心不移的他,反而主动跑到熊秀芬家里承担了全部重体力劳动。
在熊秀芬的几年大学生活中,不管是酷暑寒天还是刮风下雨,小伙子天天如一地接她上下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护花使者。
1986年,大学毕业的熊秀芬被分配到父亲工作的工厂,成了一名财务工作者。经过自己的努力,熊秀芬最终成为一名当时为数不多的注册会计师。此后不久,她与赵风奎终于喜结连理,两人你恩我爱、相敬如宾地过着快乐生活。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熊秀芬的病情突然加重,使得她不得不离开工厂,工厂的同事噙着眼泪将这名“张海迪式的会计”送回了家中。
结婚四年的共同生活,让赵风奎对妻子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像宝贝似地照顾着自己的妻子。熊秀芬闷了,他就骑上单车带妻子到外面散心。妻子喜欢他的口技,他就变着方法将以前的流行歌曲用口哨吹出来,优美的旋律让熊秀芬忘记了疾病的痛苦。
熊秀芬是南方人,吃鱼是他们那里的传统。为了让妻子吃上鲜鱼,赵风奎把自己的所有爱好戒掉,节省下来的钱就成了妻子的牙祭。但是八十年代的市场经济非常不繁荣,有时候有钱也买不到鱼。为此,赵风奎拿着渔网亲自到附近的河里打鱼,寒冬腊月也是如此。看到丈夫的良苦用心,很多次熊秀芬都偷偷地哭了。
痛苦抉择
她从死神手中夺回爱女
1990年熊秀芬怀孕了,得知内情的亲戚吓坏了,纷纷要求秀芬赶紧把孩子打掉。郑州很多医院的大夫劝熊秀芬:再障病人最怕出血,如果将来生产时不是顺产,母子俩人的生命就不能保障。
可能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熊秀芬决定,哪怕自己死了也要给赵家留一个孩子,赵风奎感动得热泪盈眶。
熊秀芬到现在还记得孩子生产时的感人一幕,当时已经住进医院的熊秀芬不但需要输氧,还需要输血。但是,当天晚上基本上都是女医生,而需要的氧气还在一楼。为了能让妻子按时输上氧气,赵风奎硬是一瓶一瓶把氧气罐从一楼背到三楼,连见惯了别人生离死别的医生都感动得无话可说。
两人的爱情故事感动了老天,一个健康的女婴成功降生,夫妻两个给孩子取名熊望,寓意两个人共同的希望。
昨天,在郑州市洛河路熊秀芬简陋的两居室里,她告诉记者,丈夫买断工龄后又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女儿在2004年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七年级一等奖,并获得了全国数学“希望杯”三等奖,这些都令她很欣慰。生活就是抗争,生活就是在创造奇迹。熊秀芬说,虽然自己已经43岁了,虽然自己已被病魔折磨得不能正常走路,但她还要同命运继续抗争,与爱人同心协力,将女儿抚养成人。
(记者李书衡实习生熊慕华张晨晨顾翔)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熊秀芬”,共找到
1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