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甲醛可能致癌的风波刚刚落下帷幕,口服避孕药诱发癌症的大戏又要开演。据《竞报》8月3日报道,美联社最新消息,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一个“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经过数年的跟踪研究称:大约10%的育龄女性服用的避孕药会增加患癌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现在已把口服避孕药列入致癌物质的“黑名单”中。
因为口服避孕药事关女性健康,可以预见这个消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就像有关啤酒甲醛可能致癌的报道一样,短短数十天之内,就搅翻了啤酒市场;直到后来,国家监管部门出面澄清事实,风波才得已最终平息。食品、药品关系人们身体健康,因此,面对这类新闻,不管事实真相如何,有关部门都应该及时发出权威声音。
首先,消息不可误读。事实上,许多物品都能致癌,口服避孕药可能致癌,算不得什么特别的例外。问题是,对于这则新闻报道,人们可能会对口服避孕药产生极大恐慌。因此,需要相关的药理专家和药品监管部门,及时向大众作出解释。比如:建议改用别的避孕方式,建议在医生的安排下服用等。以此来减少人们对口服避孕药可能致癌消息的误读,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其次,流言止于权威。上次的啤酒甲醛可能致癌的风波,相关监管部门没有及时站出来给公众一个权威的交代。后来,舆论反响越来越大,国产啤酒信誉在国内外市场上几近动摇,有关部门才通过检测,表明中国啤酒没有问题,并最终消除了公众的忧虑。试想,如果权威部门及早站出来,国产啤酒会面临流言四起的结果吗?因此,对于口服避孕药可能致癌的消息,相关监管部门千万不能像上次啤酒甲醛风波一样长时间保持沉默。
最后,有现例可借鉴。如果说处理啤酒甲醛风波,有关部门的做法有失偏颇的话,那么对于四川“怪病”的处理,卫生防疫部门可谓是树立了典范。在四川“怪病”出现后,虽然没有查清病源何在,有关部门却及时向社会公开报道,不隐瞒,不避讳。这样,虽然四川“怪病”来势凶猛,但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反而,各地卫生防疫部门有条不紊地开展预防工作,老百姓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同样,面对口服避孕药可能致癌的报道,国内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公开解释,说明情况,把它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林大手)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避孕”,共找到
1,226,44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