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缥缈
近期,中国股市跌至8年以来的新低,但市场中的投资者们发现,即便如此,想在中国股市中赚钱仍然不易。我的问题是,在中国股票二级市场上投资,到底有多难?
从市场参与主体的角度来仔细考量,如果中国股市上的所有投资者全部亏损,并且没有扭亏之道,那么市场的未来就有疑问。
证券投资基金无疑是当前股市上最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目前,境内基金发行总额以及净资产总规模双双超过4400亿元,其中,持有股票市值已经占到股票流通市值的16%左右。现在让我们看看他们对于今年上半年的股市以及自身的操作有何评价。
某股票型基金经理在第二季度的报告中表示:“我们一直保持着较重的股票仓位。季度初对行情较为乐观的判断是个较大的失误,尤其是没有预料到市场对股权分置试点的负面回应,造成了净值的较大损失。”
话虽不多,但却涵盖了风险控制、行情判断、预测分析、应急反应等各个方面的不足,而这正是导致大批偏股型基金难以取得佳绩的主要原因。
与2004年下半年众多基金经理把基本净值表现不佳的责任齐刷刷推给宏观调控相仿,此次是“由于股权分置试点”。
也有基金经理反思了自身的“主观因素”。比如有一位基金经理认识到:“我们对市场调整的惨烈程度认识不够深刻”,尤其是“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给市场带来的冲击认识不够深刻”,“……在策略上没有采取极度防御的策略”,“在执著中缺乏了灵活,乐观之余少了冷静”,“在一个整体被高估的弱市市场里,过分考虑到基金集中持股带来的流动性问题,对市场主流品种的估值认识不足”。
事实上,基金经理们责备自己的深刻程度,与基金的净值表现完全无关。博时价值增长基金本期业绩相当不错,在坦承投资失误的时候,反省也很彻底:“先前对国际原油价格屡创新高的预计不足,使组合中的航空股受到高油价的冲击而表现不佳。”
基金裕阳认为,由于没有办法找到可以“令人满意”的股票,所以业绩不够理想,该基金的季报说:“经济增长的周期看来是已经进入了平和期,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不得不很遗憾地向持有人报告,还没有找到我们满意的‘即使在尚未饱和的情况下也可以轻易涨价’的上市公司。”
二季度净值增长排名第一的富国天益基金,其净值增长率达到了9.94%,该基金在二季报中,向基金持有人报告了非常不幸的消息:“……股票仓位比例和部分个股持仓比例始终未能达到我们既定的目标。而且,在二季度末最后几天,本基金持续出现了大额赎回。”
基金裕泽的基金经理很是诚恳,他说:“突然出现的股权分置方案增大了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价值投资是从企业价值角度出发还是从对价多寡出发,这些问题给本基金的操作带来了短期的迷茫。”
广发聚富基金表示没有跟上市场的主流:“5、6月份,市场的主流偏离了价值投资的主线,转到‘寻宝’、‘赌试点’上面,对基金的投资造成很大冲击。”
境外投资者最明显的表现是“水土不服”。某QFII的经理人表示:“由于(我们)担心公司廉价出售公司原有的资产,所以,投资的标尺非常谨慎。”
另一家QFII资产管理经理人则表示:“今年以来,我们直接投资于在中国内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不多,规则的变化构成利益输送,它们的未来,难以判断。企业普遍表现出思维与管理上的混乱。不重视中小股东。”
汇丰银行(HSBC)的基金经理人表示,“我们并不建议境外的中小投资者通过我们购买(中国)内地的股票。对他们来说,内地存在管制风险,这需要让中小投资人理解。”
看空后市的QFII是主流,他们认为:“封闭型基金的折价率,目前达到4—5折,甚至更多,为什么价格还不涨呢?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外,这与市场的监管水平令人失望有关。”
看多后市的QFII是非主流,他们指出:“股权分置改革正在为中国股市构建一个非常重要的底部,如果把‘补偿’算进去,现在A股和H股估值差不多,有的甚至更低。”
看来,QFII在今年还没有赚钱,可以说是相当肯定的。中国股市以6月30日为期,上证指数比年初跌幅接近22%,振幅超过33%,仅仅流通市值一项大约跌去1700亿元。同期全球股市表现则普遍强于市场预期。经过认真地比较,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位统计学家相当认真地撰文指出:损失最惨重的应是针对中国市场的指数基金。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股市投资”,共找到
9,656,64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