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生背着父母偷偷参加了抗日游击队,转战冀东22县,曾假扮日本特务铲除汉奸
■人物档案
姓名:刘存生
年龄:84岁
职业:平谷粮食局离休干部
■抗战经历
刘存生生于天津蓟县一个乡村,1941年他20岁时偷跑出家门,参加了冀东抗日根据地的游击队。此后两年间,他随游击队转战冀东22县,战斗中数次死里逃生,身上多处负伤。
1943年起,刘存生被派到当时的承密兴联合县七区任公安助理,主要任务是锄奸反特,摧毁敌人的谍报组织。
■资料
冀东抗日根据地1938年7月,中共冀热边特委在冀东20余县(含今北京市辖通州、顺义、密云、平谷、昌平、怀柔等区县)和唐山矿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与八路军宋时轮、邓华第四纵队相配合先后攻克9座县城(含昌平、平谷),建立抗日政府。至1944年末,有3万正规部队,20万民兵,拥有560万人口,建立了25个联合县政府,并成立了冀热辽军区、行政专员公署。
1933年,“长城抗战”喜峰口一役中,29军的500人大刀队白刃下处,日军头颅落地。消息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在天津蓟县杨津庄乡黄津庄村,大刀队的英勇事迹让刘存生折服不已。那一年,他12岁。
“七七事变”以后,许多热血男儿都纷纷投身到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刘存生也萌生了去参军的愿望,可父母担心他还小,怎么也不放心。
可刘存生却一直没有放弃参军的心愿。1941年正月初六清晨,趁着家里人熟睡之际,20岁的刘存生背着父母偷偷走出了20多里地,来到蓟县太和庄参加了蓟宝三联合县第七区抗日游击队。
“那时的我接受抗日宣传比较多,就想去打日本兵。后来怕家里人拦着,就两条腿支着个肚子,什么都没带,走了。”现年84岁的刘存生这样描述当年离家的情景。
拉响炸药包炸翻日军
日军施放催泪瓦斯和燃烧弹,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日军放的瓦斯完全失效,大火也被浇熄。
刘存生所在的游击队主要活动地区是冀东22个县。4个月后,他们游击队的40多人奉调编入冀东主力部队13团2营6连。13团团长由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包森兼任,“当时感觉很幸运,也很兴奋。各连都配有机枪,营里还有重机枪。”1941年农历5月,日伪军调集重兵数万人,对冀东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疯狂推行“强化治安”,实行铁壁合围。
6月2日,刘存生所在的13团在蓟县十棵树、六道街子、小扈各庄一带与日军展开了激战。刘存生记得,当时日军大约有1万多人,还有百十辆汽车,把几个村子给包围了。
作战时,他们每人发了4个手榴弹,可子弹每人才15到20发。“那年头,没那么多子弹,怎么办呢?”刘存生笑着说他们把房顶上的瓦片弄成子弹样装在子弹袋里,“别看提着挺沉的,都是虚的。”在与日伪军激战了大半天后,日军开始施放催泪瓦斯和燃烧弹,一时间毒气弥漫、村庄起火。突然,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在雨水的作用下,日军放的瓦斯完全失效,大火也被浇熄。
雨越下越大,刘存生和战友们只好顶着毡子趴在战壕里和日军继续战斗。
离村里100多米有一处坟地,刘存生随后和几个战友背着炸药包在此设下埋伏。不久,一个骑马的日军少佐带着四五名日本兵走了过来。刘存生猛地一拉火。“砰”地几声响,日本兵都被崩飞上了天。
在清理现场时,刘存生捡到一把日本军刀,并一直保留到现在。期间有人向他要,甚至出钱买,他都没给,“我还要留着传家呢。”不过让他痛心的是,那把日本军刀带回家后被弟弟拿去砍树枝。后来,弟弟还拿这刀去砍钢条,一见砍不动,弟弟用斧子砸刀背,结果军刀断为两截。虽然后来经过加工又接上了,可断口处却留有明显的凹口。
一枪没放端日伪据点
敌人没有防备,连岗哨都正睡得香呢。游击队员一枪没放,便将30多日伪军尽数俘虏。
1941年中秋之夜,刘存生所在部队出其不意挺进蓟县西南的东侯家营日伪据点。刘存生还记得,当时他们整个连队走了70多里地来到日伪据点,结果敌人完全没有防备,连岗哨都正睡得香呢。前卫战士活捉哨兵后,刘存生他们一拥而入,一枪没放,便将30多日伪军尽数俘虏。东侯家营攻下后,营里决定继续向西侯家营日伪据点进发。“结果我们上当了,日军早就埋伏在那边,算计咱们呢。”刘存生至今回想起来仍一脸忿忿。
正当他们快要靠近日伪据点时,日军突然枪声大作。在刘存生一愣神工夫,一个大火球在他身边爆炸了。刘存生只觉得手臂、身上一阵火辣辣地烫,接着疼痛感传遍全身,他两腿一弯,无力地倒在地上。迷糊中,刘存生只听到营长喊了一声“冲啊”,身后的战友冲了上来,才将他们救了下来。
后来,西侯家营据点没能攻克,7名战友战死。刘存生则躲在村民的家中养伤。如今刘存生身上还残留着那次死里逃生的痕迹。
除了左手的小指已经弯曲变形,其手臂和身上还有10多处伤疤。在其左胸下有一块黑黑的东西,刘存生说里面有一块当年爆炸后留下的碎铁片,已经长在肉里面,取不出来了。
河边设伏歼敌一个团
打的时候,许多老百姓也都拿着锄头、棍子、红缨枪一起上了战场。
半年后,刘存生伤愈归队,继续作战。1942年1月,13团在包森的率领下,接到命令开赴遵化县的蔡老庄、燕各庄一线,设伏布阵。为了切断敌人退路,刘存生等人拆毁了蔡老庄村东果河上的木桥。
敌伪治安军第四团千余人从东南踏冰过河,进入伏击圈。“打的时候,许多老百姓也都拿着锄头、棍子、红缨枪一起上了战场。”刘存生说。
经过一天的激战,13团全歼敌伪治安军一个整团,俘虏敌官兵800余人,缴获700多条七九步枪、4门迫击炮、4门重机枪、轻机枪22挺。
1942年,因中共中央开始实行“精兵简政”,刘存生由13团转至平密兴联合县政府警卫班,随县政府机关活动。
北石渠当时地处平谷、三河、顺义的交界处,修有通往张镇、峪口、马坊的公路,与这三处的日寇据点互相呼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据点外挖壕沟、设有吊桥,驻有伪军30多人。
一天傍晚6时许,刘存生与警卫班及基干队的战士们由河奎村出发,以青纱帐为掩护,分路向北石渠据点前进。
当刘存生他们突然出现在吊桥前时,伪军才发觉,仓皇射击。刘存生等人奋勇冲杀,一举抢占吊桥,从东南面挺进敌人炮楼。刘存生以砖墙为掩护,向炮楼内连续射击,并将两个手榴弹扔了进去。
两声巨响后,炮楼内乱作一团,伪军也停止了向外射击。这时,战士刘宝玉冲了进来,用尖镐奋力刨敌炮楼的楼门。伪军人心动摇,无心再战,只好挑起白旗投降。战士们冲入炮楼,将30多名伪军官兵全部俘虏。
扮成日本特务抓汉奸
日伪谍报队长扬言要抓刘存生,却反被刘抓获,但直到受审时,他仍不知刘存生什么样。
1943年,刘存生被派到当时的承密兴联合县七区任公安助理,主要任务是锄奸反特,摧毁敌人在各村的谍报组织。
1945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刘存生和5名公安战士装扮成密云县城内的日本特务队,在夜幕的掩护下进入了豆各庄。首先在村东口设雷布警,而后快速进入朱家,抓捕了汉奸保长朱文林。
从朱家出来后,见街上有人行动,刘存生就用日语喊了声日军命令语。正在街上巡逻的伪警朱关仓误以为他们是日本特务队,急忙向刘存生行礼,还叫了一声“太君”,结果也被刘存生活捉。
日伪谍报队队长张紫阳是个地头蛇,他总是不分昼夜地带队到各村,搜捕抗日志士,并扬言要抓刘存生。
为了更有利地开展工作,刘存生决心除掉这条走狗。一天,张紫阳跑到一个村民家里,问:“刘存生上你这儿来了吗?”村民一边说没有,一边招呼张进屋坐。随后,他将这个消息通知了刘存生。
刘存生派武工队设伏把张紫阳抓住了,并亲自审讯。“你成天逮刘存生,你认识他不?”刘存生问道。“光听说,不认识。”张紫阳回答。
最后,张紫阳供认了自己的全部罪行。审讯结束后,对张紫阳执行了枪决。刘存生从小没念过书,全都是通过后来自学的。
1985年退休之后,他开始断断续续地写起了回忆录,目前已经写成了好几篇,并收录在《平谷文史》里。不过,他现在最大的兴趣就是向一些晚辈以及学生们讲述当年那不容易的八年抗日。“当年那29军的大刀队,杀得日本兵是鬼哭狼嚎,如砍瓜切菜一般,那真叫勇猛啊……”
■链接
李向阳原型曾活捉日本天皇表弟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的主人公李向阳和《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闻风丧胆的主人公鲍真,早已是家喻户晓的传奇式抗日英雄。其艺术形象的原型,就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13团团长包森。
包森,原名赵宝森,又名赵寒,1911年7月生,陕西蒲城县人,193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3月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爆发后被派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独立一师工作,任33大队总支部书记。1938年6月率40多人到冀东,在河北兴隆一带开辟抗日游击区。1939年4月下旬,包森指挥部下巧妙活捉前来捉拿自己的日本天皇表弟、宪兵大佐赤本,一时震动日本朝野。
1939年秋,包森被任命为冀东军区副司令员。
1940年2月,包森率部到达盘山,全力开辟盘山抗日根据地。6月下旬设伏白草洼,与日军激战14个小时,全歼日军一个骑兵中队,首开冀东整连全歼日军战斗的先河。秋季冀东军分区13团正式组建,包森任团长。
经一年浴血奋战,盘山地区建立了七个联合县政府,境内人口200多万。
1941年春,包森率部参加反“治安强化运动”。1941年秋,冀东军分区开展的打击伪治安军的作战行动开始后,包森多谋善断、英勇果敢,在他的指挥下,部队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其中1942年1月燕山口内果河沿一役,包森以七个连的兵力,毙俘敌伪中佐以下官兵近千人。当时在冀东一带包森的大名妇孺皆知,人们亲切地称他“包队长”“包司令”“包团长”。而敌人则把他视为克星,伪军们口角,经常以“出门打仗碰上老包”为咒语。
包森上百次地出没在与日伪军短兵相接的战斗厮杀中,不止一次地负伤挂彩。1942年2月17日,包森所部在遵化境内野虎山一带与日伪一部遭遇,指挥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牺牲,年仅31岁。
据新华社电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汤阳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薛珺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抗日”,共找到
1,994,80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