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热线966966报道(记者郭刚实习生王云霞)街头偶遇23年前的一名学生,勾起了马老师难忘的回忆:23年前,他负责的市体委跳伞项目被撤消,就与弟子们失去了联系。
23年后街头偶遇
“是不是小费,你瘦了。”“马老师,你还是老样,没变。”“23年没见了,你们年轻人的变化大些,现在哪里上班啊。”
昨天,在市一中院上班的马朝林老师突遇23年前当跳伞教练时的学生费开春,“跳伞队解散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你们了。”两人在大街上面对面,四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要是能将所有的学生都找回来多好,我请大家聚聚。”“都失去了联系,城市这么大,很难寻找啊。”
马曾是一名伞兵,后在部队当跳伞教练,一干就是12年。1979年转业后回到市体委,继续当跳伞教练。
当时,学跳伞的百余人都是从市区及郊县选送上来的优秀中学生,每逢节假日就集中在两路口的跳伞塔训练。
曾获全国第三名
虽然在跳伞塔上训练比较简单,但还是有不少苦头。
费开春告诉记者,最苦的是在暑假训练。跳伞下来,要落在塔下的沙坑中。但在夏日的暴晒下,沙坑中的沙子高达70多度,“连鸡蛋都能烫熟”。
训练艰苦,也有收获。1981年,跳伞队到河南开封参加全国跳伞比赛,捧回了团体第3名的奖杯。
师生一起同甘苦三四年,分别后却杳无音讯。马老师希望能联系上当年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