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国著名民事诉讼法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江伟牵头的中国民事诉讼法修改与完善课题组现已推出了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第三稿(以下简称建议稿),起草人为江伟教授和孙邦清博士。近日,民事诉讼法修改与完善理论研讨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既有学术界的专家,也有长期从事实践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各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对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发表了有建设性的意见。
人民法院 不得拒收当事人起诉状
建议稿的第268条提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立案登记。人民法院不得拒收当事人的起诉状。”
江伟教授说,“当事人到法院起诉,能不能进这个门?这是最重要的问题”。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了立案审查程序,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才予以立案受理。这一规定致使一些当事人被排除在司法程序之外,加剧了起诉难。
因此,建议稿中取消了这一规定,代之以立案登记。只要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了符合要求的起诉状,法院无需进行审查,应当立案登记,这就从起诉程序上解决了起诉难的问题,保障了当事人的诉权。
对此条法官与学者之间各有不同的看法。一位资深法官说,很多群体性劳资纠纷案件法院是没法受理的,其实就案件本身来讲,有民法、劳动法来调整,依法判决没什么困难,但是判了容易执行难,弄不好会引发更大的不稳定。
一位法官无奈地说,法院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问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重大的社会问题法院是无力解决的,特别是在我国现行的法院与地方政府之间条块管理的体制下,法院的能力更是有限。当大量尖锐的社会矛盾涌入法院的时候,法院既然无力承担“防洪战士”的角色,也就只好退避三舍。
而学者对此类问题的看法更理想化一些。他们认为,法院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对一些重大的案件就不能往外推,要让人们相信法律,就要让人们相信法律是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的。重大的案件都往外推,大量的矛盾都堆积在那里没有出口,无益于司法权威的树立,更无益于社会的稳定。
三审制度 解决法律统一适用问题
同样的一个案件,不同的法院审出了不同的结果,甚至是类似的案件,同一个法院也会有不同的审理结果。当事人拿着判决书茫然无措,为什么同样的法律对我和对别人就是两个样子呢?
“终审不终”、“再审无限”,法院已不堪讼累之苦。有法官说,只要是有关部门要求报结果,我们就要对案件复查,有时甚至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案子只要有人申请也得拿出来再审。法院要接申诉,接上访,现在上访的案件与正常案件几乎一样多了,法官连处理正常案件的时间都快没有了。
无论是法律的统一适用还是“再审无限”都是现在司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建议稿中具有突破性地设计了三审的程序,同时还保留了再审的程序设计。
建议稿提出,如果认为第二审判决违反法律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违反法律包括,不适用实体法律或者适用实体法律不当,应当回避的法官参与裁判,判决未记载理由,或者理由相互矛盾等情形。
江伟教授对记者说,三审的制度设计主要是为了解决法律统一适用的问题。现在一般的案件两审终审只到中级法院,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一些法院可能在法律适用上有错误,或者对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不同的法院在类似的案件上有不同的处理。而三审终审,案件就会到高级法院,三审只对法律适用的问题,而不必对案件的实体问题进行判断。提高审级就会保证法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的统一适用,同时对那些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案件,高级法院的审理也会形成一种类似司法判例的形式,以统一在全省范围内的法律适用。
对于三审的制度设计,相当一部分法官的看法是,有了三审为什么还要保留再审。法官们认为,对大多数诉讼当事人来讲,他们并不去考虑什么实体审和法律审的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只要制度设计了通道,他们就会一直把官司打下去。而现在我们制度设计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终审不终”、“再审无限”,再审制度的设计使一个案件似乎永远没有尽头。再审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决定再审的机构太多,条件太宽,没有时间限制,也没有次数限制,这给法院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也无益于司法的权威性和终局性。
一位法官举了一个例子,他说,一个人花一元钱买了一张彩票中了一百万元的大奖,这很公平,而一个人花十万元钱买彩票还是中不了奖,这也很公平,大家谁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因为制度就是这么设计的。如果我们的诉讼制度就设计了三审终审,到此为止,再没有途径了,那么公平与不公平都是相对的。可我们现在再审制度设计却把公平的概念推向了无限化和极端化。
检察机关 在民事诉讼中也有作为
检察机关是我国的法律检察监督机构,在诉讼活动中行使公诉权和司法监督权,同时在诉讼中它也是国家公权力的代表。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地位是无可争辩的。那么在强调诉讼主体地位平等的民事诉讼活动中,检察机关能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呢?
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的制度设计中,抗诉权是检察机关行使检察监督权力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这一权力在现实民事诉讼活动中却显得有点不尴不尬。一位法官半开玩笑地说,在检察机关行使抗诉权的案件中,我们都不知道该把检察官往哪个位置上摆,摆在被告位置上或摆在原告位置上都不合适,检察机关自己也很别扭,一般就是读完抗诉书就走了,这样也起不到很好的监督作用。
江伟教授认为,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可以行使3种职能:提起、参与和抗诉。
所谓提起,类似于现在人们说的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对受害者不明确的案件,可以代表国家利益提起民事诉讼。例如,国有资产流失案件由于权利的享有者和权利的行使者分离,作为权利享有者的“国家”无法具体地行使诉讼权利。课题组专门将国有资产流失列为“受害人没有提起诉讼”的公益诉讼。此外还有环保案件等。现在这方面的案件很多,问题也很严重,检察机关应该大有作为。
所谓参与,就是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对于明显违法的行为,虽然一方当事人不再追究了,但是检察机关应该适时参与进去,维护法律的尊严。比如说,重婚中的财产分割,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当事人双方可以达成和解,但是检察机关应该追究这种违法的行为;再有就是在集团诉讼中,检察机关也可以参与进去,因为现在集团诉讼活动一般都有很大的利益在里面,诉讼代表人的权力很大,如果没有监督,集团诉讼代表人会损害集团成员的利益。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民事诉讼法”,共找到
282,35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