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架架C—130飞机上抛散出的心理战传单纷纷扬扬飘落在巴格达和提克里特;饥渴难忍的难民和士兵一边吃着空投食品,一边收听着“美国之音”的阿拉伯语广播节目,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不时传来劝降的声音;在美军的火力打击和心理攻势下,成批的共和国卫队官兵放下武器逃散;群情激愤的民众汇集在广场同美军一起拉倒了萨达姆的铜像……美军新开发的心理战信息系统——PAMIS,为这一个个杰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心理战写进作战条令
美国人对“不战而屈人之兵”情有独钟。艾森豪威尔曾经说:“在宣传上花1美元就等于在国防上花5美元。”海湾战争结束不久,美军第一次将心理战写进《作战纲要》。
促使美国研制心理战信息系统的直接动因,是来自“9·11”事件的深刻教训和启示。此前美军曾对恐怖分子进行过一系列的心理战,但效果始终不尽如人意,心理作战情报信息频频失误,对恐怖集团未构成有效威慑,更谈不上遏制。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面对每天来自各方面数以万计的真假难辨的信息,美国虽有10万特工却难以准确筛选出对恐怖分子进行心理战有价值的信息。
美军决定研制一套支撑心理战的信息系统,以解决心理作战情报、计划和决策方面存在的不足。于是,在美国国防部主持下,美军网罗众多心理战专家和技术人员,历时两年,耗资数亿美元终于将该系统打造出炉。
三大系统打造心理战平台
美军认为:“现代心理战并不是一种非专业人员进行的游戏活动。”心理战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计算机的联合系统,可为多国用户提供心理作战计算机分析支援,专供那些为作战司令部、军种参谋机构、军种一级司令部及其下属机构、内阁级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部门服务的联合参谋部、作战和情报参谋机构以及反情报支援军官使用。主要任务是提供心理作战的计划、实施和评估心理作战项目所需的各种信息,自动存贮、分析和处理收集到的数据信息,并评估心理战效果。
PAMIS包括三大系统:外国媒体分析系统(FMA),心理战外国地区数据系统(PFAD)和心理作战效果分析系统(PEAS)。如今,媒体多为官方的“喉舌”,反映的是官方意见和主流民意,这些来自源头的消息,成为美军心理战收集利用的“天然素材”。外国媒体分析系统的任务就是收集敏感和焦点地区官方和民间媒体流露的信息,并能针对某一国家的重要事件、公共媒体前的人物,提出清晰的理论分析。
面对数以千计的外国地区各种信息,美军曾幻想对各方信息了如指掌、随用随取。心理作战外国地区数据系统,就是可满足这一特殊要求的“百宝箱”,它可提供超过1600个地区的相关数据信息,并能根据需要不断迅速更新。这套系统是专门为国防部心理作战组织和用户提供相关信息,并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和各级心理作战指挥机构提供辅助决策,从而实现完全自动化。
早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就利用战俘来评估美国传单战的影响。战俘们首先被要求去讨论每份传单的正文所起的效果以及怎样易于阅读和理解,下一步就向他们询问用于传达传单主题的照片或简图的有效性。最后由询问者找出传单对对方军队人员的战斗效能和意志所起的影响效果。
显然,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必须建立一套更加方便快捷、精准科学的信息评估反馈系统。于是,传统的测试评估方法逐渐被另一种高科技手段——心理作战效果分析系统所代替。它由美军中的联合经验与教训中心负责管理,通过搜集、存储和处理在信息接收者中进行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战略、战役和战术心理战的效能进行测量,为下一步开展心理战提供指导并分配工作量。
新系统登上战争舞台
该系统一经投入战场使用,就出手不凡,使美军的心理战情报获取和效果评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从一开始就把心理战与“斩首行动”结合起来。他们利用遍布天空、地面、国内、国外的传媒和该系统超强的信息制作能力,日夜不停地发送信息,为美军实现心理战的诸多目的创造了良好条件。美军心战专家利用心理作战外国地区数据系统研究分析得知:阿拉伯年轻人在听到辱骂他们没有男子汉气概时,会作出激烈反应。针对这一心理特点,在攻打巴格达时,美军的广播电台不停地播放辱骂伊拉克士兵是胆小鬼的阿拉伯语录音。“萨达姆敢死队”的官兵听到挑衅广播就被激怒,许多人从隐蔽点冲出来,成为美军的射击目标。
战后伊反美武装活动频繁,自杀性爆炸事件此起彼伏。美军通过该系统进行辅助决策,聘请地方因特网公司制作了大量心理战宣传网页。比如,在网页上闪动着这样的动画:一辆浓烟滚滚的汽车旁,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名伊拉克平民的尸体,其中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画面下端用阿拉伯语写着“自杀性爆炸同样会伤及无辜平民”。
今年5月,外国媒体分析系统及时获取了重要信息:美军在战俘营内亵渎古兰经的事件,引起了阿拉伯世界的强烈不满,国际舆论纷纷谴责。根据美国总统布什的指示,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主持下,及时制订了应对方案,心理作战计划人员依据方案,制订了具体的心理战实施计划,作战司令部动用心理战部队使用印刷品、电视、广播和因特网等综合心理战手段在全球进行广泛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