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特工”合作工程的指导思想——
培养谙熟对手文化的间谍
文/冯哲
从酝酿到正式启动,PRISP经过了相当长的过程。它最初是德国裔美国人菲利克斯·莫斯的主意,他是堪萨斯大学人类学家,在堪大教授“暴力与恐怖主义”课程。菲利克斯·莫斯在越南战争时期曾在老挝与泰国参加世界银行援建的工程,并做过五角大楼专家组成员,还在海军战争学院与美军利文沃思堡的指挥学院任教。
菲利克斯·莫斯一贯主张情报与军事机构与大学合作。“9·11”事件后数月内,他即得到了老友、前CIA负责人斯坦斯菲尔德·特纳的支持,决心将高等学府与间谍培养挂起钩来。莫斯教授的“大学——间谍机构合作”设想,部分还受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发。当年美国的人类学家们,曾为培养熟悉各战区文化背景、民俗风情的间谍做出过贡献。早在1995年,莫斯就曾具体论证过人类学家参与研究间谍培训工作的可能性。近几年,他又一直强调,在反恐形势严峻的背景下,人类学家可以有所作为。因此,莫斯确是PRSIP的最原始设计师。他的理论核心是:美国间谍机构的基本问题或致命弱点是,特工们缺乏对工作地区文化背景的了解,因而严重影响效率;为此,必须对特工通过大学进行先期培训,而不是后期补课。
他所举的例子是:一些美国学者使用公开信息资源所做出的有关美国入侵伊拉克带来的危险的分析,无论从详尽的程度还是精确的程度来看,都超过了CIA使用秘密信息资源对同一问题所做的分析。这是因为,那些学者长期来天天看中东报纸,研究中东文化,而CIA则主要依靠特工收集情报,因此容易误解中东人的真正想法。
正因此,CIA与其他美国间谍机构如今都更加重视莫斯教授的意见,希望在大学公开教室里,为自己秘密培养素质更优化更全面的人才,为各特工前线输送新鲜血液,为自身的改革培养新一代骨干。CIA等间谍机构负责人相信,PRSIP不会是唯一的“大学——特工”合作工程,今后还会有新的网络出现。